01

書接前文,日軍第18師團顧頭不顧腚,雖然從孟關正面打退了新22師64團,但是孟關側面卻遭到了新22師65團和66團的包抄。

田中新一急令日軍主力回防孟關主陣地,還沒走到孟關,又一個苦逼的消息傳來:孟關和瓦魯班之間的南姆卡被中國軍隊佔領了。

瓦魯班是孟關後方的一個重要據點,距離孟關約12公里,日軍在此囤積了很多物資。中國軍隊佔領南姆卡,就相當於切斷了孟關和瓦魯班之間的補給線。

緬北反攻戰六:坦克營突襲瓦魯班蹂躪18師團

奇襲南姆卡的中國軍隊是一支很特殊的部隊——駐印軍坦克第1營。前面我們說過,按照計劃,66團和坦克營從孟關側面迂迴進攻,但實際上,只有66團到達了指定位置,坦克營另有安排——繼續迂迴,切斷孟關和瓦魯班之間的聯繫。

早在蘭姆伽練兵的時候,駐印軍就組建了裝甲部隊。最開始裝備的是美國人提供的M3A3輕型坦克,之後又裝備了一些M4A4中型坦克

緬北反攻戰六:坦克營突襲瓦魯班蹂躪18師團

▲斯圖亞特輕型坦克

M3A3輕型坦克又叫斯圖亞特輕型坦克,是美軍M3系列坦克的終極版本。

斯圖亞特輕型坦克配備一門37毫米火炮和3挺7.62毫米機槍,包括1挺並列機槍,1挺前置機槍,1挺高射機槍。

看慣了歐洲戰場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以及老毛子的T-34,可能覺得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就像個玩具。

其實,武器這種東西,最猛的不一定最好用。

緬北就適合輕型坦克!

緬北叢林到處都是高山峻嶺,深谷險灘,大部分地方交通條件······沒有交通。重型坦克如果出現在這裏,大致會有三個結局:被樹木和樹藤纏死趴窩,被爛泥陷死趴窩,翻車。

一句話,這裏不是重型坦克能來的地方,中型坦克都很勉強,輕型坦克在地形好點的地方可以發揮作用。

中印公路的延伸,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緬北的交通狀況,吉普車、卡車、輕型坦克等,均可以通過這條公路往來。孟關是一塊小平原,比較適合輕型坦克作戰,所以駐印軍坦克營通過中印公路開到了孟關,參加了本次戰鬥。

斯圖亞特輕型坦克的37毫米火炮的威力有限,但是卻能擊穿日軍任何坦克的裝甲,也能摧毀緬北日軍的任何防禦工事。

火炮口徑小,相對的炮彈也較小,這就使得斯圖亞特輕型坦克能攜帶更多的彈藥(103發),加強了坦克的持續作戰能力。除此之外,斯圖亞特坦克還攜帶有8270發機槍子彈。

評價一種坦克的性能最要從三個方面考量:攻擊力,防禦力,機動性。

攻擊力方面:斯圖亞特坦克不是最猛的,但是對付緬北日軍綽綽有餘!

防禦力方面:斯圖亞特坦克的正面裝甲達40毫米,最薄的地方有10毫米,能夠抵擋日軍山炮彈片殺傷和任何輕武器的射擊。

機動性方面:斯圖亞特輕型坦克戰鬥全重12.7噸,採用風冷汽油機,最高越野時速可達58公里,最大行程達113公里。此外,這貨還能爬30度的坡,跨越1.8米的壕溝,涉水深度達0.9米。很適合叢林作戰。

除了主戰坦克,裝甲部隊還需要一些輔助車輛,比如裝甲運輸車和偵察車。駐印軍裝甲部隊的輔助車輛是美製M3半履帶裝甲運輸車和M3A1輪式偵察車。

緬北反攻戰六:坦克營突襲瓦魯班蹂躪18師團

▲M3半履帶裝甲車

緬北反攻戰六:坦克營突襲瓦魯班蹂躪18師團

▲M3A1輪式偵察車

後期,駐印軍裝備了部分M4A4中型坦克,並且在一些戰鬥中取得了不錯的戰績。M4A4中型坦克就是大名鼎鼎的謝爾曼中型坦克。關於這款坦克,就不多說了。

緬北反攻戰六:坦克營突襲瓦魯班蹂躪18師團

▲謝爾曼中型坦克

02

到1943年底,駐印軍逐漸組建了4個坦克營,每個坦克營下轄三個坦克連,理論上每個坦克連裝備17輛坦克,並配備輔助車輛。

駐印軍裝甲兵指揮官是美國人布朗上校,前期的副指揮官是坦克1營營長趙振宇上校。此二人都是職業軍人,經驗豐富,專業過硬,認真盡責。在布朗上校和趙振宇的調教下,駐印軍裝甲兵的訓練十分紮實。

1944年3月3日,趙振宇率領坦克1營在步兵營的掩護下向孟關側翼殺去,隨行的還有大量卡車、裝甲車、偵察車,此外還有兩輛開路的推土機。

中午時分,坦克1營在南姆卡西北防線叢林與日軍警戒部隊遭遇,輕鬆屠了這支30幾人的小分隊,然後繼續向南姆卡挺進。

南姆卡駐有一個大隊的日軍,且配備了反坦克武器。

坦克1營在正面遭到了日軍火炮和反坦克部隊的頑強抵抗。

叢林地形複雜,部隊無法橫向展開,再多的部隊,都只能堵在後面打醬油,而日軍則可以集中火力打擊衝在最前面的坦克。

面對這種情況這麼辦呢?還是老辦法,迂迴包抄。

趙振宇命令坦克1連在正面與日軍炮戰,坦克2連直取日軍側翼的三馬卡據點,坦克3連從側面迂迴,側擊南姆卡。

在當日軍在正面和坦克1連打炮打得正嗨時,坦克3連突然從側面殺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摧毀了日軍的反坦克炮。

接下來的戰鬥,就是坦克對人肉了。遠了炮轟,近了掃射,碰面了直接碾壓。

鬼子也不孬,一面用山炮還擊,一面還組織步兵手持炸藥包或燃燒瓶向坦克發動衝鋒。不過,這純粹是作死。激戰到下午6點,日軍被迫撤退,坦克營佔領了南姆卡。

不過事情還沒完:下午6點,正值晚飯時間,喫完再打。

日軍發動了夜襲。夜襲的邏輯很簡單:白天無法靠近坦克,只能期待晚上靠夜色的掩護靠近坦克,然後掏出手雷和燃燒瓶······

坦克營這邊呢,就怕日軍晚上不來,因爲陷阱都佈置好了,獵物不來不是白辛苦了?

坦克圍成一圈,步兵在外圍構築簡易防禦工事,嚴陣以待。

當日軍偷偷摸摸接近陣地時,坦克大燈一開,立即閃瞎了日軍的狗眼,不等夜襲日軍反應過來,中國軍隊已經開火了:步兵掃射靠近陣地的日軍,坦克炮擊後續日軍。

留下大量屍體後,日軍從哪裏來的又回到哪裏去了。

遭受嚴重挫折的日軍爲了發泄鬱悶,連夜用山炮和榴彈炮轟擊中國軍隊。不過,黑燈瞎火,炮擊毫無準頭可言,所造成的傷亡也微乎其微。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與坦克1營作戰的正是之前在防守達羅的岡田大隊,岡田大隊在達羅被打殘之後,回到孟關補充了新兵,滿血復活。鑑於岡田大隊新兵太多,戰力不如以前,所以這次日軍沒有把它放在前線,而是在後方留守,沒想到點太背,碰到迂迴包抄的坦克1營,成了坦克1營首次實戰的試驗品,岡田本人也被炮彈炸死,躲過了初一,沒閃過十五。

南姆卡被中國軍隊攻陷後,孟關後路被抄,田中新一明白,孟關守不住了,孟關雖然很重要,但是遠遠沒有18師團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扯呼!

於是,在留下少量後衛部隊後,18師團主力撤出了孟關。

3月5日,新22師66團率先殺進了孟關中心。

孟關之戰是新一軍與日軍18師團在胡康河谷展開的一場決戰,戰鬥以新一軍的勝利而告終,此役,18師團傷亡超過1500人。

03

新22師佔領孟關後,廖耀湘下令坦克1營立即向瓦魯班包抄,切斷日軍退路,圍殲18師團。

記憶力好的朋友可能還記得,在孟關戰役之前,史迪威就派出了美軍5307部隊向瓦魯班附近滲透,計劃用這支部隊佔領瓦魯班,切斷孟關日軍的退路。

既然有這支部隊去執行佔領瓦魯班的任務,那爲什麼還要命令坦克1營包抄瓦魯班呢?

很簡單,美國人玩砸了。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著名的美軍5307部隊。

經常看美國戰爭大片的朋友可能都聽說過遊騎兵這個詞,比如著名的《黑鷹墜落》中的主角就是美軍遊騎兵部隊和三角洲部隊。

緬北反攻戰六:坦克營突襲瓦魯班蹂躪18師團

《黑鷹墜落》劇照

遊騎兵是美軍中一隻訓練有素、戰力彪悍的快速反應部隊,其任務是充當先鋒以應對世界各地可能發生的危機。遊騎兵全稱美軍第75遊騎兵團,雖然叫遊騎兵,但是他們是輕裝步兵,具有三棲作戰能力。

緬北反攻戰六:坦克營突襲瓦魯班蹂躪18師團

遊騎兵徽章

值得一提的是遊騎兵的徽章,遊騎兵的徽章中有一個青天白日圓徽。

緬北反攻戰六:坦克營突襲瓦魯班蹂躪18師團

遊騎兵徽章

Why?

青天白日徽是爲了紀念當年與新一軍攜手作戰,並數次被新一軍所救;白色五角星是緬甸之星,即緬甸國旗上的星;紅色閃電象徵遊騎兵善於突擊作戰;紅白藍綠四色代表5307四個數字。

沒錯,美軍第75遊騎兵團的前身就是5307部隊。

前面我們說過,反攻緬北前,蔣介石和史迪威要求美國派3個師的美軍參加緬北作戰,但是這個提議遭到了羅斯福的拒絕,羅斯福只承諾派一支特種部隊前來支援作戰。

美國派來的特種部隊就是5307部隊,代號“拉加哈德”(亞瑟王傳說中的一名圓桌騎士),因其指揮官是梅里爾准將,因此5307部隊也叫“梅支隊”。

5307部隊約有3000人,是從美軍中抽調具有叢林作戰經驗的士兵組成的,其裝備水平比中國還要高:駐印軍裝備的步槍是春田步槍,5307部隊裝備的是M1加蘭德步槍,這是當時世界上第一支大規模列裝的半自動步槍,也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步槍。

我們簡單的步槍分爲:手動步槍,半自動步槍,自動步槍。

手動步槍,拉一次槍栓上一次膛,打一發子彈。中正式,三八大蓋,春田式都屬於手動步槍。

半自動步槍,拉一次槍栓上一次膛,然後可以把彈艙內的子彈打完,以M1加蘭德爲例,上一次膛後可以持續把8顆子彈打出去。(是單點,不是掃射)

自動步槍,又叫突擊步槍,這個就不多說了,參考AK-47。

人是精挑細選的,武器是最先進的,按理說5307部隊應該很牛逼。

實際上,這些人確實是精挑細選的,只不過是精挑細選的“垃圾”,有患慢性疾病的,又調皮搗蛋的,有打架鬧事的,有性格古怪的,有智力低下的,有精神疾病的·····很多都是在美軍中混不下去了被打發過來的。(美軍各部隊也有私心)

5307部隊到達印度後,經過了幾個月的叢林戰強化訓練,戰力有所提升,史迪威視察後非常滿意:雖然軍紀有點鬆弛,作風有點放蕩不羈,但是部隊野蠻好鬥,這是勇敢善戰的表現啊。

新一軍贏得了於邦之戰和達羅-太白加之戰後,史迪威便迫不及待的想讓5307部隊上戰場表現一番,一來噁心一下駐印軍高級軍官,二來給自己以及美國人長長臉。(史迪威很欣賞中國士兵,但是對國軍高級軍官很不以爲然)

04

1944年2月24日,5307部隊出動了,目標瓦魯班。

3月初,正當新一軍在孟關與18師團主力激戰時,5307部隊經過艱難的祕密行軍,抵達了瓦魯班附近。梅里爾將5307部隊一分爲三:1000人攻擊瓦魯班據點,1000人控制南比河渡口,1000人切斷瓦魯班附近大道。

按理說,這個部署是沒什麼問題的,南比河渡口是孟關和瓦魯班之間的要衝,只要堵住這裏,就等於截斷了日軍的退路,南比河渡口守不住,還有瓦魯班,瓦魯班守不住,還有可以在瓦魯班後面的大道上設防。

三道保險,守個幾天應該沒有問題。

這次,18師團鐵定是甕中之鱉了。

梅里爾和史迪威信心爆棚。

先是,圍攻瓦魯班據點的部隊遭到了日軍的頑強抵抗。

據點有多少日軍呢?30個輜重兵。

沒錯,1000人的叢林作戰部隊和30個輜重兵打成了僵持狀態。

很快,孟關日軍得知了美軍佔領南比河渡口的情報,決定從牙縫裏擠出一支部隊打通後路:一個血槽還剩30%血量的日軍大隊承擔了這一艱鉅的任務。

命令:勇敢突進,急襲突破南比河渡河點。

幾個小時後,這個殘血的日軍大隊擊潰了5307部隊,佔領了南比河渡口,再接再厲,這個大隊繼續前進,擊潰了攻擊瓦魯班據點的5307部隊,再接再厲,這個大隊繼續前進,擊潰了封鎖瓦魯班大道的5307部隊。

其疾如風,侵掠如火。不到一天,這支300多人的日軍便擊潰了5307部隊,打通了孟關通往瓦魯班的交通線。

5307部隊被打的潰不成軍,連連向史迪威呼救。史迪威無奈,只得命令最近的新38師前去救援5307部隊。在新38師113團的接應下,5307部隊撤退到了安全區。

05

5307部隊完敗,切斷日軍退路的任務就落到了新38師113團的肩上。

安置好5307部隊後,113團便向南比河渡口發動了強攻,一舉奪回了南比河渡口。殘血大隊立即趕來反攻113團,只是這次他們無法再接再厲,反而更殘血了。113團像釘子一樣釘在了日軍撤往瓦魯班的交通線上。

此時,田中新一正率領18師團主力向瓦魯班方向撤退,得知113團已經切斷了退路後,田中新一果斷放棄這條大道,下令換條道兒走。

田中新一口口聲聲說要在孟關與新一軍決戰,其實這只是給下面人打雞血,這貨早就命人在叢林中開闢了兩條祕密小道,準備打不過就撤。沒想到,這兩條小道在關鍵時候,救了18師團的命。

由此看來,田中新一缺心眼是假,雞賊是真。

這兩條道路一條經過瓦魯班,然後向南,一條從孟關直接往南,然後與第一條匯合。

田中新一率領18師團經過第一條祕密小道,繞過113團,抵達了瓦魯班。新一軍的追擊部隊也在向瓦魯班挺進,衝在最前面的是坦克營和新22師64團、66團的部分步兵。

得知新一軍坦克營逼近,田中新一想都沒想,便下令撤離瓦魯班。

撤肯定得撤,但是撤退也講究方式方法,全軍撤退,兩條腿能跑過新一軍的坦克和裝甲車嗎?

這種時候,就需要棄車保帥了,留下一支部隊殿後,其餘部隊撒開腳丫子狂奔——時間就是生命!

3月7日夜,田中帶領大部隊撤了,留下第56聯隊防守瓦魯班,牽制新一軍。

8日上午,新一軍坦克營抵達了瓦魯班外圍,中午,坦克營向瓦魯班發動了進攻。

坦克1連和2連從瓦魯班北部猛攻,日軍突然見到如此多坦克裝甲車,大駭,連忙調集聯隊主力和所有反坦克武器前往迎戰,雙方隔河(那宇河)炮戰。

日軍主力和反坦克武器北上之後,瓦魯班空虛,趙振宇率領坦克3連在工兵部隊的協助下,從瓦魯班西面突然殺出,一舉渡過那宇河,突破了日軍的防線,朝瓦魯班核心陣地突進。

日軍得知坦克3連突破防線,連忙從北面抽調數百人前來反擊,雙方在叢林遭遇。坦克3連二話不說,一陣猛轟,日軍措手不及,死傷慘重,不得不遁入叢林,坦克3連窮追不捨,以機槍沿途掃射,日軍完全潰散。

坦克3連殺進瓦魯班核心陣地後,遭到了日軍的拼命抵抗,此時鬼子也急了,也不管山炮野炮迫擊炮,只要能打響的東西,通通拉出來放空,小小的瓦魯班陣地上到處都是炮彈爆炸。

此時,負責掩護坦克連的步兵趕到了戰場,幫助坦克連解除了後顧之憂。在駐印軍步坦協同的打擊之下,日軍很快喪失了有組織的抵抗,瓦魯班戰鬥演變成了一場屠殺。

十幾輛坦克在瓦魯班核心陣地橫衝直撞,炮彈打擊火力點,機槍掃射步兵,日軍四散逃命,跑的慢的甚至直接被碾死。

3月9日,新一軍陣地佔領瓦魯班。

瓦魯班戰役是中國裝甲兵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輝煌戰役,經此一戰,日軍第18師團被攆出了胡康河谷,元氣大傷。這一戰極大的改變了緬甸的態勢。

下一關,新一軍即將叩開孟拱河谷的大門!


系列文章:

緬北反攻戰一:中美英三國戰前的佈局

緬北反攻戰二:蘭姆伽打造天下一軍

緬北反攻戰三:強大的對手,日軍第18師團

緬北反攻戰四:首戰於邦,駐印軍火力碾壓日軍

緬北反攻戰五:日軍第18師團兵敗胡康河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