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數據量的幾何級數增長以及信息化的深入,各種規模的企業對於購買存儲設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大多數企業已經認識到存儲數據、管理數據和保護數據的重要性,但面對錯綜複雜的存儲市場,企業該如何選擇呢?他們現有的採購模式存在哪些誤區呢?

誤區一:存儲系統光看硬件指標就行

企業選購存儲系統,常見原因就是存儲容量將要使用殆盡,或者存儲性能已經無法滿足應用需求。如果企業在考慮新的項目,如大數據、虛擬桌面基礎架構(VDI)、或者像關鍵任務應用和實時系統等需要持續高性能支持的應用,性能就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性能有多高,一個直接的要素就是看硬件指標,但像硬盤的容量和個數這樣的硬件指標並不是決定性能高低的唯一因素、必要因素。

硬盤並非越多越好,而是要看有效容量和效率。如果在不配置閃存的情況下,硬盤數量可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考量因素,但是閃存技術的出現,使得系統即使在不配置很多塊磁盤的情況下,就能夠達到較高的性能。更不用說在閃存硬件與閃存軟件的雙重加載下,不僅性能比以前有顯著的提升,而且數據存儲效率的重要性就更爲突出。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硬盤提供的容量能滿足需求就可以。

誤區二:存儲系統的軟件功能是次要的

今天企業購買外部存儲系統,需要的已經不是單純的"存儲空間",上面我們說硬件指標是衡量一個系統的主要因素,但是軟件功能也不容忽略,甚至已經成爲現代企業級存儲的核心靈魂。

以前,存儲系統對於企業來說就是一個硬盤堆起來的盒子,單純地用於後端保存數據;隨着數據量的迅猛增加,不僅對自身存儲性能、具備一定的計算能力要求更高了,而且也會越來越多地強調一些高級的軟件功能,例如針對不同類型數據的分層存儲管理,自動精簡配置、重複數據刪除、快照等等。

所以,軟件功能在選擇存儲系統的時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通過軟件功能可以提高存儲效率並降低存儲成本,例如自動精簡配置可以提高存儲利用率,重複數據刪除可以節約存儲空間,快照可以加強數據保護。

誤區三:閃存成本高令人望而卻步

採購存儲設備的時候,價格是企業考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大家都希望買到一個最好性價比、物美價廉的系統,但問題是,"價廉"就一定"物美"嗎?

閃存性能好的這個優點毋庸置疑,不過閃存成本較高也是衆所周知的。一方面,閃存的主要優勢體現在能夠持續提供高水平的性能,從而顯著加快響應時間;另一方面,閃存的高成本仍然是阻礙很多企業考慮採用它的主要因素。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重新考量這個問題:傳統硬盤時代注重每GB成本,閃存時代則更關注每IOPS成本。按照每IOPS成本來計算的話,同等容量下,雖然閃存的成本比硬盤高出一個數量級,但它的IOPS性能卻比硬盤高出兩三個數量級。這樣計算下來,對於需要高I/O性能的應用,閃存的成本實際上是遠遠低於硬盤的。

當然,用戶並不是所有數據都需要最高的性能,所以把閃存作爲緩存(Cache),或者使用自動分層技術,將熱數據保存在閃存中,在硬盤上持久保存冷數據(或全部)數據,這樣既不用採購很多的閃存和硬盤,也可以讓閃存和硬盤各自發揮長處。

衝出誤區 理性思考

對於存儲系統來說,以"容量"和"數量"等指標爲標杆已經過時了,廠商們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注重爲客戶解決問題或者滿足客戶需求。爲了解決問題或滿足需求,廠商需要更多的深入企業瞭解客戶而不是簡單的宣傳產品的速度和容量,爭取爲客戶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

而從企業用戶的角度來看,選擇適合企業自己的存儲系統,最終目標不僅是幫助企業構建一套完整的IT基礎架構,更重要地是透過先進的功能和技術實現基礎架構在性能和功能上的改善和提升,爲業務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