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對於非常好聽的歌曲,戲曲等曲目往往稱爲“神曲”,天籟之聲。而在古代,大詩人杜甫在當時聽到花卿府中的琴曲時,也會發出“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感嘆。可見,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裏,民族音樂的發展從未落下。

說到中國音樂的發展最初的“樂器”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出現在了中原大地。相傳,黃帝時期,先民們就已經燒製陶壎,製作骨哨等。在夏商周時期,音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出現了很多祭祀,禮用的樂曲,春秋則更出現了《詩經》這樣系統收錄歌曲的文獻。之後,隨着經濟政治的發展,音樂也隨之發展,改變,直至現在依舊是大衆最喜愛的消遣娛樂方式之一。在這就不對音樂的發展再進行介紹,而在音樂的發展中,有這四首天籟之音的代表,也是亡國之音的代表,它們即是一個時代藝術造詣巔峯的產物,又是一個王朝沒落的悲歌。下面爲依次大家介紹一下。

1、靡靡之音

歷史書上記載,在商朝末期,曾經有一種樂舞間接的影響了兩個王朝。

商末,商王帝辛荒淫無度,既位後不久便開始了昏庸的生活,當時他最寵愛的美女妲己喜歡歌舞,帝辛便令樂師師涓創作音樂和舞蹈 ,這種音樂和舞蹈不僅讓商王沉迷,更讓商朝國政大亂,在聲色犬馬之中慢慢走向滅亡。最後,在公元前1046年,表面強大的商朝終於被小的邦國周所滅。商王帝辛和妲己也在亡國之際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因爲商王帝辛生前的暴虐荒淫被後世稱爲“紂王”。

商朝—酒池肉林圖

據說,商朝滅亡之際,樂師延搶琴向東走,投濮水而死。自此,濮水中常有靡靡之音傳出。後來,公元前534年,衛靈公在朝晉時渡過濮水上,聽見濮水上的樂曲,心中大喜,於是讓樂師涓譜寫彈奏。未彈完,師曠聽到,立刻制止道:“此爲亡國之音,不可聽。”可衛靈公無視勸諫,回國後,衛靈公大興土木,慢慢的變得荒淫無度,生活也日益腐化墮落。雖然。衛國沒有滅亡在衛靈公手中,但同樣衛靈公也因個人而削弱了衛國國力。

2、陳後主~《玉樹後庭花》

最爲大家熟知的亡國之音應數南陳後主陳叔寶的《玉樹後庭花》。雖被稱爲亡國之音,但其藝術上的評價卻極高。

陳叔寶,南陳的末代皇帝,陳霸先的侄孫,少年時生活坎坷,後被立爲太子後,多縱情聲色,喜好做詞曲,因爲有了最好的待遇,他的詞曲上的才能也突飛猛進。當太子時,他就有一個非常寵愛的嬪妃張麗華,整日和張麗華飲酒作樂,不思進取。當太子繼位成爲皇帝后,陳叔寶更加寵幸張麗華,朝堂上,常讓她坐在腿上臨朝聽政,私下裏,更是無所忌憚,不僅爲張麗華和其餘喜愛的嬪妃們大興土木,營造宮殿,更是日夜宴飲歌舞,不理朝政。

縱情歌舞時,後主做了這首:

《玉樹後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玉樹後庭花

填入新詞後,陳後主讓愛妃們多加傳唱,其中“後庭花”本是一種花,生長在江南,因爲花開時特別美麗,又稱“玉樹後庭花”。後來,南陳就在這樣的靡靡之音,鶯歌燕舞中被隋朝消滅。據說,就在隋軍攻取金陵之時,陳後主還擁着張麗華在恣意玩樂,也因爲陳後主的荒淫無度,恣意玩樂,最終亡國,《玉樹後庭花》才被視爲“亡國之音”,杜牧詩云:“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3、唐玄宗與《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李隆基爲祭拜道家師祖老子所做,是唐朝樂舞的巔峯之作,關於《霓裳羽衣曲》的創作,說法不一。

唐玄宗,李隆基,唐中期著名的有爲之君,開元盛世的締造者。李隆基登上帝位後,整頓吏治,依法治國,慧眼識人,多用良才,安撫民心,這也使的唐中期的官制混亂,社會積弊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可玄宗畢竟是人,難免會有糊塗的時候。

盛世之後,唐玄宗逐漸沉溺於享樂之中。一改先前的勵精圖治精神,改革時的節儉之風也被拋之腦後。更可悲的在玄宗罷免賢相張九齡,重用奸臣李林甫。公元737年,玄宗因聽信讒言,將三個兒子殺害,改立李璵爲太子。公元737年,玄宗招楊玉環入宮,楊玉環懂音律,擅歌舞,很得玄宗歡心。可玄宗並未就此打住,在得到楊貴妃後,奢侈之風越來越盛,吏治混亂,外戚集團勢力壯大,開始專權。

唐玄宗與楊貴妃

在楊氏的專權下,整個唐朝開始混亂起來,政治,經濟,文化,思想開始變得更加無序。朝政更是混亂至極,唐玄宗對比卻絲毫沒有察覺,依舊紙醉金迷,沉浸在歡聲笑語,靡靡之音之中。直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楊國忠,楊貴妃也在馬嵬兵變中被殺,而唐玄宗也落得個國破家亡的境地,安史之亂後,玄宗退位。

雖說最終國家未亡,但卻已是家破人亡。

4、花蕊夫人—《述亡國詩》

要說真正描寫亡國景象的,出自亡國之後的亡國之音也唯有花蕊夫人的《述亡國詩》

花蕊夫人,3、五代十國時後暑亡國之君的愛妃。據記載,宋滅後蜀後,花蕊夫人被擄,宋太祖久聞詩名,召她進宮作詩,花蕊夫人於是做了這首

《述亡國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花蕊夫人

這首詩是在後暑滅亡之後所做,因此也常被稱爲亡國之音,可這裏的亡國之音確並沒有貶義,不像陳後主時的《玉樹後庭花》之類的靡靡之音,讓人沉淪頹靡。《述亡國詩》只是簡述歷史,表達了花蕊夫人的亡國之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