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王思聪的一条“撒币”微博,直播答题突然井喷。群众和资本纷纷侧目。从天文地理到政治历史,从时事新闻到娱乐趣闻,网络直播答题的题目内容极为广泛。“闯关”模式的设置,增加了参与者的紧张感,也增强了娱乐性。而最后共享奖金,让参与者在增长知识和娱乐身心之后获得物质奖励。本来挺好的饭后娱乐项目,却因为监管部门的一纸政策,全体消声。

广电总局下发的《加强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管理》的通知里指出,有的网络平台不具备法定的视听节目直播资质,内容审核机制不健全,时常出现导向偏差,有的单纯追逐流量和点击率,以格调低下、低俗媚俗的内容吸引眼球,传播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至此,所有的直播答题平台全部停摆。那么,他们还有“复活”的可能吗?

笔者认为:有,但是难。从《管理》可以看出,只要拿到相关的直播资质,符合相关的规定,复播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但既然被盯上了,想必以后的日子就没办法跟以前一样过的风生水起了。而且人民网之前就三次发文评直播答题,对其存在的内容质量、透明度、作弊等问题提出质疑。关于直播答题在线用户数据以及是否存在机器作假等问题的诸多质疑,各大直播答题平台方却并未给公众合理的说法进行释疑。毕竟如果像之前承诺的奖金全额分发,一天得烧掉上千万,有哪个金主能耐得住这样的烧钱?还有吸引人气之后给赞助商打广告,在题目和主持人宣传中会不会存在过度营销,现在背后都有一只眼睛盯着。

其次,这种玩法现已经被攻破,面对巨额奖金,延伸出一条如人工智能答题,作弊QQ群,智能语音识别+实时搜索,复活卡买卖等的黑色产业链。为了应对各方面的围剿,平台只能在出题角度上越来越刁钻。而剑走偏锋反而更容易踩雷区,会出现更多诸如将台湾,香港和国家并列的低级错误。

再者就是观众已经麻木。像这种直播答题本身就是利用了一种平台方与获奖用户方的信息不透明与信息不对称机制来以极低的成本制造轰动效应与人气效应,它本身很可能只是一种利用奖金的幻象刺激、来制造人气效应的手段。它给人一种我只要玩了这个APP就能一夜暴富的幻想。随着加入暴富大军的人越来越多,奖金也必须水涨船高。当宣传到了一定时候,观众对几百万奖金池都嗤之以鼻视同鸡肋的时候,奖金的提升给观众带来的刺激将越来越少。所以答题直播平台即使能复播,也必须在玩法和机制上多加改革,单调的玩法只会让风口迅速散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