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中國1000計劃第120個祕境

黔南是我國巖洞葬分佈最集中的地區,目前所見的洞葬年代大多爲明、清時期的文化遺存。至今世界上仍保留這種習俗的民族已不多見。青褲瑤男子蓄髮綰髻於頭頂,用刺繡和青黑二色頭巾盤頭,一般黑內花外,頭巾兩端繡有花紋並有及肩巾須。青色上衣無領右衽、前短後長,在領口、袖口、下襬邊上都繡有組合幾何紋飾。青瑤用衣釦,而是在衣襟上縫製細布帶,結釦固定。

沿瑤麓村村口大道向左走3公里左右,路邊有一座“瑤麓巖洞簡介”石碑,石碑旁邊,一條寬約1米的水泥小路通向大山,蜿蜒地通向茂密的森林深處,看不到盡頭。路面上鋪滿了枯落的樹葉,踩上去沙沙作響。

同去的頭人說,幾年前,這座山裏根本沒有一條完整的路。要想進山,必須手提砍刀邊砍雜草邊走。“以前除非是老人過世下葬,要不平時沒有人來,因爲沒有幾個人敢來。”

沿小路往山的深處走去,頭頂被上百年的古樹枝葉所籠蓋,遮天蔽日。道路旁邊長滿了雜草,耳邊不時聽到低低的鳥蟲鳴叫聲。偶爾會有陽光透過樹葉折射下來,在路上形成斑駁的影子。

一路上,要合圍才能抱住、高50米左右的古樹隨處可見,鬱鬱蔥蔥。透過路邊的雜草叢,隱約可以看到一些已經朽壞的棺木。頭人說,這些都是沒有資格入洞安葬的村民,主要是一些非正常死亡的死者,其中包括溺水、遭遇火災、難產等等。

再往前走過一段上山的石頭臺階後,就看到了葬洞。洞穴位於山腰,洞口高約2米,寬3米左右。洞口的左右兩邊擺放了不少的棺柩。與其他方形棺木相比,一個長圓形的黑色棺木很是顯眼。

以前這裏所有的棺木都是長方形的,這個黑色的棺木是漢族類型的棺木,當地稱爲拱背棺。我們彎腰進入洞內,頓感陰冷。洞內與洞外的溫差相隔7度左右。

巖洞洞口處只有一個小小的平臺可以站立,巖洞內部呈半球行結構,上下、左右之間的距離足足有30米左右,很是寬敞。左右兩邊都是擺放整齊的棺柩,約有上百具,按姓氏分爲幾個地方不同堆放,其中最底層的有不少已經朽壞。層層的棺柩大多以杉木、柏木爲主。一般是用6塊木板拼合而成,大小不等。爲了穩固起見,棺木外還用兩個“井”字型木架固定。

走出來後,大家感慨,人的生命如此短暫,死後一抔黃土,理應珍惜當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