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你的家庭裏,親密擁抱對打屁股的比例可能是100:1,但是打孩子一次屁股會比一百次親切的擁抱在他的心裏產生更深刻的記憶,給他帶來更大的影響。我們屢次聽到父母們說這樣的話:‘‘我們打孩子的屁股打得越多,他就越會做出錯誤的行爲。

當父母和孩子產生隔閡時,想教育孩子就不那麼容易了。這時父母會覺得已知的辦法“都不管用”開始學習別人的一些方法,卻很容易進入一種“嘗試一失敗一再嘗試一再失敗”的惡性循環。這種做法通常的結果是讓父母與孩子的隔閡更深。與父母沒有親密關係的孩子不好教,因爲他們的行爲不是源於信任,而是憤怒。

——威廉·西爾斯

不要責打孩子的10個理由

1. 責打爲孩子做出了打人的榜樣

有這麼一個經典的故事:一位媽媽一直認爲打屁股是對孩子的管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到有一天,她發現她3歲大的女兒毆打了她1歲大的兒子。她女兒在受到指責時說了這樣的話:“我不過是在照媽媽的樣子做。"從此以後,這位媽媽再也沒有打過任何一個孩子的屁股。

孩子們都喜歡模仿,特別喜歡模仿那些受他們敬重的人。他們會認爲,他們也可以做你做出的任何行爲。父母們,請你們記住,你們正在養育着別人的母親或父親、別人的妻子或丈夫。你眼下在孩子身上所採用的養育手段,將來很可能被你的孩子們用來養育他們自己的孩子。

家庭是教會孩子如何處理爭端的訓練營。研究表明,從習慣於打屁股的家庭裏走出來的孩子在長大成人後,會傾向於用侵害性的行爲去處理各種衝突。打孩子的屁股實際上是向孩子表明,打人沒有什麼不妥的,尤其是,大人打小孩、強者打弱者是完全正常的。孩子們明白了:在父母遇到麻煩的時候,父母會採用痛打一頓的辦法來解決它。如果一個孩子的行爲是用打屁股的辦法來控制的,那麼他將來很可能會把這種處理人際關係的模式帶到他與兄弟姐妹和同伴等其他各種關係中去,並最終把這種模式帶入到與配偶和孩子的關係當中。

但是,你可能會說:“我並沒有那麼頻繁地打孩子的屁股,打得也不重。大多數時候,我都對他非常慈愛。偶爾打他一頓屁股並不會給他帶來不利的影響。”這個說法實際上是一種辯解。對有些孩子來說,情況確實會是如此。而另一些孩子很少會去記住大人對他們的撫育,卻牢牢記住了大人打他們屁股的情形。在你的家庭裏,親密擁抱對打屁股的比例可能是100:1,但是打孩子一次屁股會比一百次親切的擁抱在他的心裏產生更深刻的記憶,給他帶來更大的影響;如果一次打屁股是在憤怒和不公正的情況下進行的,則後果更爲嚴重。

對孩子進行體罰實際上向孩子表明了這麼一點:用毆打別人的辦法來發泄自己的憤怒或者糾正一項錯誤是完全正當的。父母在打孩子屁股時的態度給孩子留下的印象與打屁股本身所產生的印象一樣深刻,原因就在於此。如何控制自己憤怒的衝動(控制自己,不做出打人的行爲),是你應該努力教孩子學會的東西之一,而打孩子的屁股會給這種教育帶來損害。許多針對打屁股的建議都告誡父母千萬不要在盛怒中去打孩子的屁股。如果這項準則能夠被切實地遵守的話,那麼99%的打屁股就不會發生了。因爲一旦父母平靜下來,他們就能夠找到更爲恰當的手段來對孩子進行糾正。

2. 責打貶低了孩子的價值

孩子的自我形象源自於他對別人——特別是父母——如何看待自己的覺察。即使是在情感最爲摯深的家庭當中,打屁股也會給孩子帶來令他困惑不解的信息。對由於年齡太小而沒法理解受到責打的原因的孩子來說,情況尤其如此。

父母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嬰兒和兒童的內心培養起感到自己被珍視的感覺,幫助孩子感到自己“很好”。可是,一旦孩子打碎了玻璃杯,如果你打他的屁股或者尖聲地斥責他,那麼他就會感到 “我一定是個壞孩子”。這個結論很容易得出,因爲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你總是正確的。孩子得出的另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是,他打碎的那個玻璃杯遠比他有價值。你可能會辯解說,他需要學會小心謹慎。他確實是在學習,但學到的東西並不是你所期望的。他學習到的是他應該捱打,因爲他是個壞孩子。

在打孩子屁股之後,即使是父母爲了減輕內心的負疚而去擁抱孩子,也不會消除對孩子的傷害。在擁抱過去了很長時間之後,孩子依然還會感受到身心內外所受到的打擊。大多數被置於這種境地的孩子都會緊緊地擁抱你、要求你的寬恕。孩子會這麼想:“如果我緊緊地擁抱爸爸,他以後就不會再打我了。’’如果打屁股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重複的話,那麼實際上就是向孩子表明了這一點:“你是弱小的,沒有自衛能力。”

瓊是一位慈愛的母親,她曾經非常相信,打孩子的屁股是爲人父母的權利和義務,是培養出聽話的孩子所必需的。她覺得打屁股是“爲孩子好”。經受了幾個月的用打屁股來控制行爲的管教之後,她那剛學走路的孩子斯賓莎變得孤僻、消沉起來。她注意到,他會一個人在角落裏玩耍,對於玩伴沒有一點興趣,還會避免與她進行目光接觸。他失去了往日的神采。表面上來看,他表現得像個“好孩子”。而在內心的深處,斯賓莎認爲他自己是個壞小子。他感到自己是不正當的,因此他就沒法作出正當的行爲。捱打讓他感到自己很渺小、很軟弱,並且受到了比他強壯的人的壓迫。

3. 責打貶低了父母的價值

有些父母習慣於採用打屁股的辦法來控制孩子的行爲,或者濫用體罰的手段來虐待孩子。這樣的父母常常會感到自身的地位被貶低了,原因就在於他們在內心深處並不認爲他們的這種管教手段是正確的。

他們感到自己相當地無能爲力。通常,他們是由於絕望纔打孩子屁股的(或者對孩子大聲呵斥),因爲他們不知道有什麼更好的辦法。過後當他們發現這種辦法不能湊效時,他們會覺得更加無能爲力。正如一位不再用打屁股的辦法來糾正孩子的媽媽所說的那樣:“我那時是贏得了一場戰鬥,卻輸掉了整個戰役。現在我的孩子都很怕我,我覺得自己失去了十分珍貴的東西。"

打屁股同樣也貶低了父母的角色。父母對孩子來說是權威人物,這意味着你受到的是孩子的信賴和尊重,而不是孩子對你產生了畏懼心理持久的威嚴不能建立在畏懼的基礎上。喜歡用打屁股的辦法來控制孩子的父母陷入了“雙輸"的境地,不僅孩子會因此而喪失對父母的敬重,而且父母也會遭受到養育的失敗。因爲在他們的頭腦裏已經形成了一套打屁股的思維習慣,除此之外,他們很少知道還有其他的辦法。

這樣的父母不會採用預先規劃、通過實際經驗進行驗證的策略來把孩子潛在的錯誤行爲引導到好的方向上去。因此,孩子會做出比較多的錯誤行爲,從而導致父母更多地打他們的屁股。這樣的孩子沒有受到教導去培養起內在的自我控制力——這是孩子又一個方面的損失。

4. 責打損壞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體罰使得打屁股的人和捱打者之間形成了距離。我們的社會已經在父母和孩子之間設置了太多的障礙。在一些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已經相當緊張的家庭環境中,比如在單親家庭中,這樣的距離所造成的麻煩尤其嚴重。

儘管有些孩子在性格上厚道、達觀,很快就能恢復過來,似乎身心完全沒有受到消極的影響,但是還有一些孩子是很難在父母的責打之下感受到父母之愛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情受到了損害,並且還會影響到家庭中的其他關係。

5. 責打可能會導致虐待

體罰是會逐漸升級的。

一旦你開始了在肉體上對孩子來一個“小小的’’懲罰,你會就此罷休嗎?剛學走路的寶寶伸手去抓一個不能碰的花瓶。你不太用力地對他的手拍一下,提醒他不能去碰花瓶。他會再次伸出手去,這次你會用更大的力氣去打他的小手。在他短暫地縮回他的小手之後,他又會再次伸手去抓奶奶的寶貝花瓶。你會重重地打他的手。這樣,你就開始了一場誰都不可能贏的遊戲。接下來,爭端的焦點就變成了看誰的力氣更大,變成了是孩子的願望更堅決還是你的手更強硬,而不再是能不能碰花瓶的問題了。現在你會怎麼辦呢?

會不會一次打得比一次重,直到孩子手痛得沒辦法再繼續“違抗你”?

開始進行體罰的危險首先就在於你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得不拿出更有力的武器。最後,拳頭會代替巴掌,皮帶會代替細軟的鞭子,木頭勺子會代替卷着的報紙。一開始看起來無害的責罰逐漸就升級成了對孩子的虐待。體罰實際上是虐待孩子的前奏,這爲虐待孩子創造了條件。那些習慣打孩子屁股的父母會傾向於越來越嚴重地責罰孩子,主要是因爲他們不知道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因此在孩子犯錯誤時不由自主地就立刻實施起了體罰的手段。

6. 責打併不能改進孩子的行爲

我們屢次聽到父母們說這樣的話:‘‘我們打孩子的屁股打得越多,他就越會做出錯誤的行爲。”打屁股會使孩子的行爲變得更糟,而不是變得更好。下面我們來說明原因。

回憶一下我們講述過的促進孩子良好品行的基本原則:只有孩子感覺自己是正確的,他纔會做出正確的行爲。打孩子的屁股破壞了這個基本原則。捱打的孩子會在內心感到自己錯了,這會在他的行爲中表現出來。他在行爲上犯的錯誤越多,他挨的打就越多,於是,他的自我感覺就會越差,這個惡性循環就這樣不停地延續下去了。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爲是錯誤的,要讓他感到自責,但是應該讓他仍然相信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對孩子採取管教措施的目標之一是爲了立刻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爲,而打屁股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有點更爲重要,那就是在孩子內心建立起他自己不要再去重複錯誤行爲的堅定信念(也就是說,要鼓勵孩子形成內在的自我控制,而不是對他施加外部控制)。打屁股在形成內在控制力的過程中不能發揮作用,原因就在於,在打屁股的過程中和剛打完屁股之後,孩子過度地沉浸在體罰(以及他所受到的體罰程度)所帶來的屈辱當中,以至於他“忘記了”他捱打的原因是什麼。打了屁股之後,父母可以和他坐下來談一談,一定要讓他知道,他捱打是因爲他做了那些該打的行爲。其實,他可以做得更好。不打屁股而採用其他的方法,能夠更多地引發孩子的思考、激發孩子的良知。但是,這些做法可能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也進一步說明了父母們傾向於採用打屁股這個辦法的一個主要原因——這做法比較容易。

7. 責打會激起父母及孩子心中的怒火

孩子們常常會認爲,體罰是不公正的。他們對打屁股的反抗會更甚於對其他糾正措施的反抗。孩子不會像成年人那樣理性地思考問題,但是他們對於公正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判斷力——儘管他們的判斷標準與大人的不盡相同。這就使得體罰不能如你所願地起到作用,反而會導致孩子的心裏充滿怒火。

在很多時候,感受到委屈、不公正會加劇孩子心中的屈辱感。如果責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那麼他們要麼會反抗,要麼會變得消沉。雖然打屁股看起來好像能夠讓孩子不敢再去重複錯誤的行爲,卻更有可能使孩子對打他的人產生懼怕心理。

就我們的經驗而言,如果孩子在整個嬰兒期和孩童時代的行爲都受到了以打屁股的方式所進行的控制,那麼這些孩子在表面上看起來會顯得很聽話,但他們內心的怒火卻在不斷翻騰。對體罰進行過徹底研究的其他研究者也有同樣的經驗。這樣的孩子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侵犯,因而會把自己同讓他們感受到傷害的周邊世界完全地割裂開來。他們發現難以信賴別人,對於那個冷漠地對待他們的世界,他們也會變得冷漠起來。

如果父母在打完孩子的屁股之後審視一下自己的感覺,那麼他們往往會發現自己唯一做了的只是發泄了自己的怒火。這種發泄的衝動常常會讓人上癮,使得對孩子進行虐待性體罰的惡性循環長久地持續下去。

我們發現,防止我們衝動地打孩子屁股的最好辦法,就是向自己灌輸這麼兩個信念:(1)我們不會打孩子的屁股;

(2)我們會管教他們。

由於我們已經確定了打屁股不是一種可行的辦法,因而我們就必須找到其他更好的辦法。

8. 責打會給孩子留下痛苦的回憶

孩子腦海中對捱打的記憶會破壞掉原本對於成長經歷的美好回憶。人往往更容易回憶起痛苦的經歷,而快樂的事卻比較容易淡忘。

我自己成長在一個對孩子照料得無微不至的家庭裏,但是在大人的眼裏,我偶爾也有該用鞭子抽一頓的時候,我現在依然清楚地記得柳樹枝舞動着抽在我身上的情景。小時候,當我做錯事情的時候,爺爺就會告訴我要挨一頓鞭子,並把我趕到自己的房間裏去。我記得我會望着窗外,看着他穿過草地走到對面,從柳樹上折下一根枝條,然後他會來到我的房間,用柳枝交叉着抽打我的屁股。那根柳枝看起來是一個很管用的體罰工具,它讓我的屁股火辣辣地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在肉體上,也在心靈上。

儘管我確實記得我是成長在一個充滿愛意的家庭裏,但是我根本不記得多少具體的快樂情形,而挨鞭子時的許多細節卻留在了我的腦海裏。我總在想,作爲父母,我們的目標之一就是讓孩子的記憶當中充滿數以百計、乃至數以千計的愉快情景。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捱打的不愉快的記憶會嚴重排斥那些快樂的記憶。

9. 打屁股存在長期的不良影響

研究已經表明,打屁股所造成的創傷比屁股上短暫的紅腫要嚴重得多,持續時間也要長得多。有人研究了體罰所帶來的長期影響後,概述如下:

在一項爲期 19 年的長期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在體罰是家常便飯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爲一個不善交際、以自我爲中心的人。在他們的青少年時期和成年之後,暴力行爲對他們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正常現象。

如果大專院校的學生成長在一個很少受到誇獎、總是被責罵、體罰和在言辭上受到侮辱的家庭裏,那麼他們會在心理上有較多的困擾和不安。

對679名大專院校學生的調查表明,那些記得小時候被打屁股的學生都相信打屁股是一種管教方式,並且他們也打算打自己孩子的屁股。在那些孩童時代沒有被打過屁股的學生中,接受打屁股這種方式的人數遠比捱過打的學生要少。捱過打的學生同時還告訴調查者,他們記得在捱打時的父母是怒氣衝衝的;他們既記住了屁股捱打,同時還記住了父母打他們時的態度。

如果打屁股取代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積極溝通,那麼看起來打屁股會給孩子留下長期的頗爲嚴重的負面影響。如果打屁股是發生在感情深厚的家庭裏,並且是發生在對孩子照料得無微不至的環境中,那麼長期的消極影響會比較小一些。

一項關於體罰對孩子日後的侵害性行爲影響的研究表明,孩子受到的體罰越頻繁,他就越有可能對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和同伴做出侵害性的舉動。如果打屁股是在一個總體上對孩子呵護有加的環境中發生的,而且大人總是會向孩子理性地解釋爲什麼要打他的屁股,那麼打屁股就不太會導致孩子的侵害性行爲。

一項確定打孩子的手心是否具有長期不良影響的研究表明,初學走路的孩子如果被輕輕地打過手,那麼在7個月之後會表現出探索能力發育遲緩。

對於那些在少年時期經常受到體罰的孩子來說,在成年之後毆打配偶的比例比沒有捱過父母打的孩子高出4倍。

在具有嚴重暴力傾向的家庭里長大的丈夫,毆打妻子的比例比在非暴力的家庭里長大的男人高出6倍。

在具有暴力傾向的家庭里長大的4個父母當中,就有超過1個父母會殘暴到給孩子造成嚴重傷害的程度。

對監獄中的囚犯做的調查表明,大多數暴力犯罪者都是在具有暴力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

那些臭名昭著的殺人犯、搶劫犯、強姦犯以及其他的暴力犯罪者,他們的生活經歷很可能反映出他們在童年時代受到了過度的體罰。

反對打屁股的證據在數量上是數不勝數的。數以百計的研究都得出同樣的結論:

(1) 孩子受到的體罰越多,他就會變得越具有侵害性。

(2) 孩子捱打的次數越多,他們就越有可能虐待他們自己的孩子。

(3) 打屁股爲日後的暴力行爲埋下了種子。

(4) 打屁股根本起不到作用。

10. 打屁股根本起不到作用

很多研究都表明,用打屁股作爲管教手段是根本沒用的,沒有任何研究顯示出打屁股的有效性。在40年的兒科實踐中,我們觀察了數以百計嘗試過打屁股的家庭,發現這種辦法根本不起作用。我們總體的印象是,隨着父母們經驗的增加,他們會越來越少地打孩子的屁股。打屁股對孩子起不到作用,對父母起不到作用,對社會也沒有任何好的效果。它在父母和孩子之間造成了隔閡,而且還造就了一個暴力的社會。那些把體罰孩子當作管教孩子的主要方式的父母,不會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孩子。體罰使他們無法想出其他更好的、能夠幫助他們瞭解孩子、與孩子建立起更好關係的辦法。

在養育我們自己的 8 個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得出了打屁股根本不起作用的結論。我們發現,隨着我們經驗的不斷豐富和孩子數目的增加,我們打孩子屁股的時候越來越少了。在我們家裏,明確地規定自己不打孩子的屁股,並且努力地在孩子的心目中確立起了打屁股是根本沒有必要的態度。我們也在家庭裏營造出了打屁股是根本沒有必要的氛圍。由於打屁股不是我們可選的辦法,因此我們就不得不想出其他更好的方法來管教孩子。這不僅讓我們成爲了更好的父母,而且我們相信這麼做最終會培養出更加敏感、行爲更加優良的孩子。

幸福密碼

小時候的你,是否捱過父母打罵?爲人父母后,你又是否會輕易打孩子?是否會像曾經的父母那樣爲責打行爲辯解:“小孩子不聽話,不打他不曉得長記性。”“我下手也不重,打打屁股而已。”

聽了世界知名兒科醫生威廉·西爾斯和他的妻子瑪莎·西爾斯的說法,你是否明白了,看似“不重”的責打,其實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育兒上上策

很多爸爸媽媽學習心理學都是爲了更好的培養孩子,但是卻發現無法將理論用於實踐,反而更加焦慮了。

這種情況,不如請西北大學心理學鄭子健教授 聽聽您的育兒困擾,讓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專家爲您指點迷津,幫助您成爲睿智的家長!

鄭教授致力於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爲問題研究,先後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二十餘項科研項目,在兒童智力開發、不良行爲矯正與自閉、多動的防治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的理論與實踐經驗。

點擊圖片 瞭解鄭教授詳細介紹

本文來源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更多親子教育問題專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