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您有没有发现在医院经常看到腰上别着“水袋”的患者,他们的水袋由一根长长的管子直接连接在他们的身体上。许多人很好奇这种袋子是用来做什么的,袋子里的液体是什么?都是一样的吗?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水袋”的真身。医院里常见的“水袋”是导尿袋,顾名思义这种袋子里面的液体就是我们天天见的尿液(即常说的“下尿管”)。另一类在医院常见的“水袋”患者,他们的“水袋”多是浆膜腔积液引流收集袋。

说到这里就会有人问“尿液我们比较熟悉,那什么是浆膜腔积液?人体不是只有胸腔、腹腔和盆腔吗?浆膜腔在哪里?”。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浆膜腔包括胸腔、腹腔、心包腔和关节腔。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浆膜腔内含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在病理情况下,浆膜腔因大量液体潴留而形成浆膜腔积液。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认识一下浆膜腔积液:

按积液部位不同分为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和关节腔积液。

按积液性质不同,将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种。因留取浆膜腔积液时用的是透明“水袋”,我们可以直观的观察其颜色和透明度。

颜色:漏出液呈清亮淡黄色。

渗出液因其成因不同而呈现多种颜色;

1.红色:常见于恶性肿瘤,结核病急性期等

2.黄色:各种原因引起的黄胆

3.绿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4.乳白色:化脓性感染,胸导管或淋巴堵塞性疾病

5.黑色:见于曲霉感染

6.棕色或咖啡色:见于恶性肿瘤、内腔损伤、出血性疾病、穿刺损伤、和阿米巴浓肿破溃入浆膜腔等

7.草绿色:见于尿毒病引起的心包积液

透明度:1、漏出液:漏出液因含细胞蛋白质少,无细菌而清晰透明不凝固。

2、渗出液:渗出液因含细菌、细胞、蛋白质呈不同程度的浑浊,可自行凝固或有凝块产生。

除上述方法,浆膜腔积液还有多种检测指标,如化学检验的蛋白质、葡糖糖、酶类和有形成分分析等,对鉴别诊断及找致病原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春丽 .《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 . 人民卫生出版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