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報道 日媒稱,日本大型聊天軟件企業LINE的社長出澤剛對日本IT行業的前景感到擔憂:“提供服務的實力似乎出現下滑,將來美國和中國成爲兩強,日本可能不得不使用中美的技術。日本的企業必須採取各種行動,國家也必須從這一視角考慮問題,否則可能無法扭轉頹勢。”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2月27日刊登題爲《日本應向中國IT行業學習》的文章稱,如今IT產業的勢力版圖是以“美國對中國”爲核心運轉。騰訊和阿里巴巴等中國企業發起進攻,追趕蘋果和谷歌等美國巨頭。中國要成爲世界人工智能創新中心,難掩超越美國的野心。

文章稱,隨着數字社會的到來,影響國家競爭力、關乎安全保障的IT行業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出澤表示,“在互聯網行業,大公司會越來越大,這是不可逆的”。該公司在日語處理技術方面不輸海外企業,同時致力於人工智能研究,還進入了競爭激烈的智能音箱市場。

文章稱,這樣的LINE選擇了與中國企業合作。LINE將與摩拜單車聯手在日本開展服務。爲何選擇了“中國”呢?

文章稱,共享經濟是利用IT技術的增長市場。LINE越是對國內外的企業進行研究就越發現,摩拜單車“很厲害”,LINE認爲與該公司合作是最佳選擇。

LINE的執行董事室山真一郎說,“自行車可以讓人一面駕馭物質產品,一面享受速度感”,單車的輕量化、輪胎改進、變速器開發——摩拜公司這些不斷改善產品的行動力值得學習。

文章稱,摩拜單車在全球200多個城市開展服務。其厲害之處不只是規模。摩拜單車通過人工智能分析使用數據,實現高效配置車輛,同時將數據作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信息提供給各個城市。這種做法非常聰明。

文章稱,IT領域需要創造力和判斷力。商業模式不容小覷的新興企業不僅在美國,也在中國不斷增加。

在二維碼的移動支付方面稱得上日本先驅的Origami將與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開展合作。其社長康井義貴表示,“中國正在堅定推進移動支付的普及”。

文章稱,中國的IT企業首次在全球亮相是在十多年前,當時聯想集團宣佈收購美國IBM的個人電腦業務。當時的格局是,美國轉向軟件領域,而中國則一手承接趨於日用品化的硬件業務,通過大量生產提高競爭力。

今天,中國在軟件領域也開始發起攻勢。硬件公司聯想也致力於創造超越“低價”的價值。聯想與美國華特迪士尼合作,開發電影《星球大戰》使用的增強現實(AR)設備。在北美的聖誕商戰中,其設備大受歡迎。

文章稱,至今有不少觀點認爲,中國IT的發展依賴於擁有衆多人口的本國市場,這樣的論調已經過時。智能手機OPPO已進入日本市場,其高管透露,從開始創業時公司就計劃在全球範圍展開業務,已經在140個國家註冊了品牌。目前該公司的業務擴大到30個國家,市場份額達到全球第四。

文章稱,面對全球競爭,中國IT企業的經營也在進化,值得參照的元素並不少。

資料圖:參觀者在展會VR視覺體驗區進行體驗。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延伸閱讀】日媒:中國IT企業積極進軍人工智能 政府提供強力支持

10月18日報道 日媒稱,中國IT(信息技術)巨頭動作頻頻,欲在左右產業界未來的人工智能(AI)和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引領世界。

據日本《每日新聞》10月17日報道,儘管在搜索技術和智能手機方面落後於美國,但中國企業憑藉着全世界最多人口所造就的大量數據以及豐富的中國研究人員,試圖在下一代技術上奪取主導權。中國政府也在背後大力支持。

報道稱,走在前列的是中國搜索巨頭百度、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科技巨頭騰訊公司。有人取三家公司首字母,稱它們是“BAT”。這三家公司分別在優秀人才會集的美國硅谷等地開設了研究基地。

美國高盛集團的調查報告稱,在作爲人工智能開發手法的“深度學習”相關論文數量上,中國2014年超過美國,排名世界第一。中國在資金投入方面僅次於美國,排名世界第二位,儘管投入的資金只有美國的七分之一,但卻是第三位英國的3倍。

日本《每日新聞》報道稱,在百度的硅谷研究所裏,公關人員向記者實際演示了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序,並說,“儘管在搜索方面谷歌稍微領先了一步,但在其他領域,我們更勝一籌。尤其在向市場推出人工智能技術的速度上,我們遙遙領先”。記者拍攝了英文廣告牌的照片,人工智能能夠進行識別,並用聲音讀出來。該公關人員說,“這項服務美國企業今年下半年投放市場,而百度早在2年前就已經推出”。研究所的200名研究員大多是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等美國名校的中國人,百度提供的薪酬據說比谷歌和蘋果公司還高。

報道表示,百度爲了獲得自動駕駛汽車用人工智能軟件的標準,於4月啓動了“阿波羅”聯合開發計劃。參與該計劃的企業多達50家以上,包括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和英偉達、美國汽車巨頭福特汽車等。爲了對抗谷歌,百度希望在2020年之前投入實際應用。

日媒認爲,百度的一個有利條件是,中國擁有7億說着同樣的中文、日常中生活中使用互聯網的網民。通過網絡和智能手機產生的全球電子數據有約20%來自中國,通過學習如此龐大的數據,人工智能能快速進化。

報道援引在硅谷支持中國留學生創業的一家天使投資基金創始合夥人李強的話說:“新的技術潮流創造新的機遇。在數據的質上,日美領先一些,但在數據的量上,中國更勝一籌。”在硅谷,像李強這樣畢業於中國清華大學的有1萬多人,維繫“強大的紐帶”也是中國的一大優勢。

報道稱,中國企業之所以積極投資人工智能,是因爲有將人工智能視爲“左右國際競爭力新引擎”的中國政府的堅強後盾。

報道介紹,中國國務院今年7月發佈了與人工智能有關的國家戰略,其中提到“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爲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中國準備分三步培育人工智能,計劃在2030年時實現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報道認爲,中國以廉價的人工成本爲武器,成爲“世界工廠”,經濟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但現在工資水平已經接近發達國家,優勢正在逐漸喪失。因此,中國政府希望通過以人工智能爲首的下一代技術引領新經濟。

日媒注意到,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今年2月批覆百度、阿里巴巴集團、清華大學等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領先的企業和大學共建人工智能相關國家工程實驗室。各地方政府也引進相關企業,設立研究基地,加速創設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的基金。中國已經形成了由政府利用優惠政策支持民間企業的格局。

報道稱,中國政府考慮在經濟、軍事、安全和維護治安領域推廣利用人工智能。而政府的大力支持將極大地減輕企業的負擔。(編譯/張誠)

【延伸閱讀】日媒:全球股市總市值創新高 中國IT企業存在感漸強

6月6日報道 日媒稱,投資資金正在流向股市。全球股市的總市值在5月底達到了76萬億美元,時隔2年再創歷史新高。起拉動作用的是美國蘋果及美國亞馬遜等IT(信息技術)企業。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6月2日報道,市值排行榜前列企業此前一直以資源和銀行等爲主,但這一狀況發生了變化。資金眼下正集中投向以大數據、物聯網等爲武器構建新市場的IT企業,而高股價又加速了這些企業更快地發展壯大,形成良性循環。

根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的統計數據和代表性的股價指數推算,全球股市總市值截至5月底達到76萬億美元,超過了世界金融危機後達到頂峯的2015年5月底的75.6萬億美元。

對股價走高起到拉動作用的是藉助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技術創新而成長起來的IT企業。美國蘋果公司在5月份成爲首個總市值超過8000億美元的上市企業,此外谷歌的持股公司Alphabet和亞馬遜紛紛刷新了上市以來的最高值。在位居全球總市值排行榜前列的企業中,前五名均爲美國IT企業。

新興經濟體的迅猛增長勢頭也很突出。中國騰訊控股和阿里巴巴集團的總市值較2017年初上漲了40%,分別位列全球第九、第十位。總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企業達到78家。其中,以IT相關業務爲主力的企業達到13家,佔到整體的近20%。

投資資金向IT企業集中的原因是,投資者對利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AI)等新技術開展的商業模式的期待的不斷增強。日本大和證券的壁谷洋和指出“由於IT企業引領的技術創新,人們的消費行動和商業模式發生了鉅變,還進一步催生了依託新技術及新服務的需求”。

一方面,高股價則成爲了推動企業增長的有力工具。

例如,Facebook自成立以來,通過利用自家股票進行股票交換等方式,接連實施了70起併購(M&A)。股價走高還有助於通過股票期權獲得優秀人才。亞馬遜採取的方針就是比起現金更重視通過股票支付的報酬,積極的給予員工股票期權。該公司的員工數量已達到34萬人,增至10年前的25倍。

另一方面,未能趕上IT引領產業結構變化這一熱潮的日本企業的存在感日漸下滑。10年前,總市值排名全球第十位的豐田汽車下滑到了第38位。日本股票方面缺少引領行情的IT企業,在這一狀況下,日經平均指數一直在2萬點關口前原地踏步。

資料圖片:騰訊、阿里商標

【延伸閱讀】韓媒稱深圳發展超出想象:IT業發展迅猛 比硅谷更有活力

9月2日報道韓國《中央日報》9月1日發表題爲《探訪深圳免稅店 感知中國IT業迅猛發展》的文章稱,深圳的發展已完全超出想象,這是一座比硅谷更有活力的創業城市。具體摘要如下:

筆者上週去了一趟中國的新興產業城市——深圳。這是爲了採訪一家信息技術(IT)企業。在等待飛往韓國的航班時,筆者轉了一下深圳機場的免稅店,想給在家中的孩子買些紀念品。

在免稅店內的一家雜貨店中,有一個玩具專區,但這些玩具並不尋常。貨架上擺滿了用遙控器操作的超小型無人機、汽車和用智能手機應用操控的鸚鵡玩具等尖端玩具。筆者向店員詢問了鸚鵡玩具的操作方法。店員拿出智能手機打開了應用。在應用中有衆多圖標選項,可以對錄入鸚鵡玩具中的歌曲、臺詞和各種動作進行選擇。選中某圖標後,鸚鵡就會跟着唱歌。

筆者決定購買這個鸚鵡玩具,於是又問了店員如何下載APP。這時候之前一直用肢體語言示範如何操作玩具的店員突然把智能手機伸到了筆者嘴邊,讓筆者對着手機說英語。翻譯器識別出筆者的聲音後,將筆者的問題用中文告訴了店員。店員聽後點點頭,然後打開了微信,掃描說明書中的二維碼,隨後出現了玩具公司的賬號,進入該賬號後只需輕輕一點便完成了APP下載。

在去深圳之前,筆者就非常期待。一位居住在香港的金融人士告訴筆者,“這是一座比硅谷更有活力的創業城市”。這是一座聚集着世界最大電動汽車公司比亞迪、“網絡霸主”騰訊和靠專利起家的華爲等中國屈指可數的企業的城市,這一點也讓筆者更加期待。

在參觀完深圳市市區後,筆者發現深圳的發展已完全超出想象。不僅摩天大樓非常壯觀,坐在市內露天酒吧的年輕人和外國人身上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而令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自由自在使用IT設備的年輕人。

一位給筆者一行人做嚮導的中國職員介紹了微信的紅包服務。此前中國一直有在逢年過節時,將現金裝進紅包贈送親友的風俗,而微信紅包則是一款將這一風俗轉至網上的個人匯款服務。這項服務僅在去年春節就發出了80億個紅包。而韓國的金融科技使用狀況則相對落後。雖然Kakao Talk於2014年也推出了類似的匯款服務—— Bank Wallet Kakao,但因爲利用率非常低,最終決定取消這項服務。

作爲IT產業的記者,筆者經常會在報道中寫道,“中國企業的窮追猛趕令人擔憂不已”。筆者在去了一趟深圳之後,認識到真正令人擔憂的不僅僅是這個。而是比韓國年輕人更熟練使用IT技術的中國年輕人以及爲迎合他們而不斷進行深化改革的企業。

資料圖片:深圳科技園片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