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結束之前,我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知是自己找虐還是想放懷,最終決定爬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亙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峯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天下第一山”之稱。

泰山被古人視爲“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爲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羣,2200餘處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視泰山爲“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於是,帶着這股征服的慾望來到了泰山腳下,一步一步爬上山頂留下了一張遊客照。爬山的過程中,我邊爬邊思考,也因此發現了這其中蘊含的一些道理。

1.多走的路不會白費,反而會擴展生命的寬度。

上山的路其實有很多條,不過大多人還是選擇了走的最多的路。的確,大部分人的一生經歷多是相似的,出生-上學-工作-結婚-生子-教育-享受-終老……但在通往最後目標的路上,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軌跡。

在這條路的沿途風景偶爾會有岔路,有機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我選擇去看一看,於是我看到了震撼的經文石刻,瞭解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意味着我比別人多接觸了新東西,拓寬了視野。但很多人順着大路繼續走,一心想爬到山頂卻錯過了這些。

2.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越往後爬,陡坡陡增,彎來彎去,甚至看不到後面的路,很可能會退縮。這時,旁邊石頭上赫然寫着4個大字:峯迴路轉。就是這幾個字給我信念,讓我相信堅持過了這個坎兒後面的路一定會好走。果不其然,登上這個急坡一看後面的路的確是一段平坦的路,不禁讓人欣喜。

有時我們以爲很多事無望了就放棄了,殊不知希望其實剛好就在後面。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開始跑出了貪婪、疾病、誹謗、嫉妒……但沒等希望被釋放就蓋上了盒子。

3.即便是走得慢,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總會追上前面的人成爲更好的自己。

這一路上我走走停停看風景,其實落後前面的人不少。但在休息的時候,我卻總在我身邊發現熟悉的臉龐,心想:這不是剛纔和我差不多一起爬山的遊客嗎?這麼說,事實上我們並沒有相距甚遠,只不過我休息的時間不太長。因此,保證了既多看風景又沒有落下太多。

這一輩子走得慢的人很多,可能一早就輸在了起跑線。後天總是需要不斷地努力,甚至是超乎常人的努力,才能追上別人或者望着前方的背影。即便是追不上,你腳踏實地走出來的路,你自己打下的基礎都是前進路上的資本。4.要辯證地看問題,選擇都是自己做出來的。

爬山主要分爲幾類隊伍:家庭團體作戰、朋友協作前進、獨行。比如我,就是一個人上山。整個過程非常痛苦,我沒有可以聊天的朋友,只能不斷告訴自己可以,用信念支撐自己。而朋友之間可以互相鼓勵,聊着聊着就爬上去了。而一個家庭中不乏小朋友和老人家,雖然他們體力相對弱勢,但在家人們互相攙扶最終也登頂了。

在奮鬥過程中,可以選擇一個人走也可以一起走,這時要看每個人怎麼選擇,因爲付出的代價是不一樣的。或者說,爲了達到目標,你是選擇家庭還是事業?5.做不喜歡的事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再痛苦也要承擔。

即便是現在這麼發達的時代,挑夫還依然存在。我看到一位爺爺挑着水艱難地用手拽着扶手一點點往上爬,站在他身後望着他我內心一種說不出的心酸,眼淚含着沒掉下來。正逢他累了,脫了外套弓着腰休息,我上前搭話問爺爺要去哪裏,還有多久,每天就一次嗎?他邊喘氣邊回答我:要到十八盤,還有1個半小時,一天就一次。我看得到他眼中還略帶羞澀,並沒有跟我對視。

如果不是生計所迫大概也不會在這般年紀還要出來挑水上山掙這份辛苦錢吧,我們的人生中經歷的痛苦挫折跟這個比起來又算什麼呢?爲了生計,難免會做自己討厭的事,如果是把錢掙了幹嘛不去做,換言之幹嘛和錢過不去?

大自然的智慧太多太多了,希望每個人都能深入思考,領悟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