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移動化的大背景下,人們重視文化的跨界融合,不僅是基於對科技發展跨界融合帶來的新業態的認知,也是辯證思維的迴歸、生活的迴歸。它給我們幾個啓示:文化源於生活,也融於生活。文化美化生活,生活創造文化。在此,筆者沿着這條路徑就“動漫+旅遊”談談自己的想法。

今年文化領域什麼最熱?毫無疑問,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話題最熱。這個生活審美化和審美生活化的時代,可以說是一個“趣時代”——有趣,成爲人們追求的一個時尚熱點。文化給人們帶來修養、情趣和快樂,而以體驗、休閒、觀光爲主的旅遊業則讓人們以另一種心境看待這個世界,以新的眼光發現不同於日常生活的景觀和樂趣。

因爲都有“趣”,動漫和旅遊這兩個產業具有天然的可連接性。無論是“動漫+”還是“旅遊+”,都在走向融合。動漫和旅遊的融合實現了消費產品與消費體驗的融合、消費效率與消費深度的融合。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第一,動漫延展性很強的長產業鏈爲豐富旅遊業形式和文化內涵提供了多向選擇。動漫產業鏈較長,有藝術性很強的漫畫、插畫作品,有參與度很大的cos表演、宅舞,有觀賞性很強的影視動畫,有互動性很強的遊戲動漫,還有主題公園、城市綜合體、街區、酒店、咖啡、服飾、動漫節慶活動,以及和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各種動漫衍生品。這條產業鏈上的各環節都可以給旅遊業六要素“喫住行遊購娛”提供豐富的選擇。

動漫作爲創意產品,它所創造出的虛擬體驗感是不可複製的,它的可愛形象、離奇劇情以及想象性世界觀帶給人的精神愉悅也是其他文化產品無法比擬的。把動漫的產品體驗與旅遊結合起來,就能讓旅遊的真實感與動漫的虛擬感奏響更加美妙的協奏曲,達到如古人所說的“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二,動漫黏着性很強的長生命週期爲旅遊業培育了新的龐大消費人羣。在動漫氛圍中成長起來的“80後”和“90後”現在已成爲主流消費人羣,當他們需要旅遊的時候,當然更容易親近那些動漫化的旅遊景點和旅遊產品,這是旅遊業需要關注的供給側變革。近年來國內已有不少景點把動漫遊戲內容轉化爲設施和體驗項目,爲的是吸引年輕遊客,滿足遊客新型消費需求。

例如去年美國皮克斯動畫公司以墨西哥音樂爲題材拍攝的《尋夢環遊記》,這部電影給一座名爲“帕拉喬”的小制琴鎮乃至整個墨西哥都帶來前所未有的關注。世界各地的影迷們來到墨西哥尋訪《尋夢環遊記》中的當地元素,墨西哥旅遊網站還專門推出了電影相關遊覽地的信息介紹。動漫比一般文化產品的生命週期更長,把動漫的深度消費與旅遊結合起來,能讓旅遊景區的品牌可視化、消費長尾化,實現把旅遊目的地帶回家消費。

第三,動漫形象化很強的塑形能力給旅遊業帶來了新的營銷手段和傳播方式。當今時代是視覺文化主導的時代,而視覺的核心是形象。多年前日本著名漫畫家手冢治虫曾經把漫畫與人們的關係分爲幾個時代,逐漸從玩具時代、點心時代、主食時代、空氣時代到符號時代。現在,中國正在進入動漫的空氣時代。

動漫是將創意形象化的藝術,同時也是內容形象化表達的工具,它有兩大優勢:一是形象化使品牌可視化。通過卡通形象的創意表達,使單調的文本、艱深的概念變得一目瞭然。二是情感化使品牌更具親和力。“粉絲文化”就是人類這一重要心理現象的表現。

一些城市或景區開展動漫主題活動提升文化內涵,設計動漫形象作爲代言人、製作動漫形象廣告提升親和力,通過吸引動漫愛好者參加活動。中國動漫集團出品的動畫片《彩虹寶寶》中的女主角露露,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爲全球關愛女童形象大使。日本熊本縣的熊本熊紅遍中國,我國一些城市也開始了這種創意之舉,如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推出卡通形象唐妞,平遙古城推出卡通形象“平遙一家人”,合肥推出卡通形象“合合”“肥肥”等。

當前,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勢頭方興未艾,文化和旅遊部明確要求文化和旅遊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並提出建設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項目和示範區。

(原題:《文旅融合發展中的動漫力量》)

信息來源 / 蚌埠文化旅遊新媒體中心、中國旅遊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