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先后监国的王最近的都是堂兄弟了,为何不是他儿子呢?

实际上,崇祯皇帝共有七子,其中四个早殇,至明亡时,仅剩周皇后所生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灿和田妃所生永王朱慈焕。其中,朱慈烺生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九月即被立为皇太子,但自李自成攻克北京后就下落不明。有人说其已死于战乱,但并无确凿证据。不仅是太子,其余二子的下落也成了谜团。

不过,此后不断涌现难辨真假的“崇祯三子”,尤其是南明弘光、顺治和康熙三朝都出现的“崇祯太子案”,为此还牵连诛杀了很多人,直到康熙四十七年(1780年)才平息。

扑朔迷离的“崇祯太子案”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一位男青年来到北京城内原周皇后之父周奎家,自称崇祯太子朱慈烺。谁知,却被拒之门外,并很快被捕。清朝当局随即召集有关大臣和原明朝宫中内监前来审查。刑部主事钱凤览和御史赵开心等人认为太子的身份没有假,但旧侍讲谢升等人都认为不是真的。之后,摄政王多尔衮亲自审讯,又经法司反复审核,认为此太子的身份是假的,很快把他处死,被牵连的包括钱凤览在内的达十五人。

崇祯皇帝死后,为何不是太子监国?

与此同时,南京也出现了自称崇祯太子之人。福王随即召集马土英等人对其进行询问。此人讲述宫中之事时十分从容,还能叫出审问他的大臣名字。此时,原宫中小内监上前辨认,认为是真的;而左御史杨维垣认为是假的,而且认为是驸马王昺之侄孙王之明。面对杨维垣的指责,那青年反问道:“为何不叫我明之王?”接着,其他大臣也对其进行审讯,但青年兼称自己就是太子朱慈烺。很快,南明一些在外作战的将领获讯后,都上折子请求留下“太子”。据说,为了拥立此太子,左良玉还发动兵变。已是皇帝的福王,当然不会甘心让出帝位,坚决认为太子是假的,还放出话去有谁还说这个太子是真的都要处死。不久,清兵攻克南京,豫王多铎将此太子押回北京,后来该事就不了了之了,这太子也没了下文,估计是被杀了。

汪钝翁《尧峰文钞》载:顺治十六年六月,一个戴缨笠、著汗裤的男子骑马途经河南柘城,与客栈主人因价钱问题发生争执,被当地民众按住,从其行李袋里搜出一枚铜印,之后将其送官。在县衙内,此男子就是不下跪,自称为崇祯四子朱慈英,母是周皇后,并将离宫后的生活经历说得有声有色。县官十分吃惊,随即把他押送到巡抚那里,巡抚也不敢怠慢,又把他押往北京,清廷立即命兵部审讯,很快就下了结论:此人为张缙,出生于浙江金华府,假冒崇祯太子,应当处死。

《清宗室王公传》载:康熙十二年(1673年)冬,吴三桂于云南起兵反清很快传至北京,京城就有人自称崇祯三太子朱慈璊纠集一帮党徒作乱,但很快被清廷擒获。此时,又有自称崇祯太子朱慈灿在两广一带招兵买马响应吴三桂。康熙十八年十二月,此朱慈灿被安亲王岳乐于湖南新化县僧寺里擒获,械送京师。清廷把他与之前逮捕的朱慈璊对质,两人却互不认识,于是都被凌迟。康熙十九年秋,陕西又有人自称朱慈璊发动叛乱,被清军于汉中三河口擒获,也被押解京师斩了。

《东华录》载:康熙四十七年,清军剿灭了浙江大岚山地区一抗清组织,据其首领张念一供述,他们所拥戴的人物即朱三太子朱慈焕。于是,清廷随即派户部侍郎穆丹前往浙江查处此案,很快很快在山东汶上县逮捕了退职县令李朋来家教书的王老先生和其子王孟发、张珽。穆丹审问时,七十五岁的王老先生承认自己即为崇祯第四子朱慈焕。几十年来一直更改姓名偷偷地活着,如在浙江时化名王士元,在山东化名张用观。长子王孟发,原名朱和兟;四子张珽,原名朱和壬。当时王老先生家眷在浙江湖州府长兴县,得知此消息后,一妻一妾和三个女儿都自杀了。于是,穆丹将王老先生和其子一起押解京师。同年六月,经清廷大臣合议,认为王士元也是冒牌货,拟定凌迟,最终牵涉人数达四十二人。被此案牵连的李朋来(李方远)被流放宁古塔,之后他据此事写了一篇《张先生传》。

多尔衮强杀“崇祯太子”

清军入关之初,有一人一直密切关注崇祯太子朱慈烺的下落,他就是多尔衮。因为崇祯皇帝既死,太子是残明势力最名正言顺的旗帜,有着巨大的号召力。

1644年4月25日清晨,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自杀。此时,李自成的大顺军控制黄河以北、山海关以南,包括陕、晋、鲁、北直隶和约一半河南在内的数省区域。但相比明朝辽阔的版图而言,这片区域不算大,且这种控制并不牢固。

崇祯皇帝死后,为何不是太子监国?

5月22日,李自成与明军吴三桂部、满清联军,于山海关大战三天三夜,最终败退北京,于29日称帝,“是夜,焚宫殿西走”。

一星期后,清军进入北京。不过,清军并没能快速将大顺军溃逃所留下的地盘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清军仅控制了北直隶一地,也就是说大清、大顺和大明谁都不能灭了谁。要知道,当时的明朝,只不过损失了京都周边而已,其他地方都轮不上后金说话的份。假如非得说明朝已经是个烂摊子,其实崇祯在世就已经这样了,即使他殉国之后,当时大部分地区还是明朝之天下,包括自荆楚以至浙闽,从淮河迄于粤、桂、滇。这些地方,不仅仅面积广大,特别重要的是,都是中国富饶之地,天然的粮仓,且经济十分发达,税赋根基未尝动摇。此外,明朝为两京制,即使北京“丢了”,还有南京,这里的旧制--从六部到国家礼器,一直保存未变。即使二百多年过去,南京还是起到“系统备份”的作用,使明朝还有一个“首都”,免于崩溃。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武装力量。福王于南京登基后,史可法对兵力重新部署,将江北明军主力设为“四镇”。据《小腆纪年附考》载:“四镇之兵不下数十万人”;仅四镇中最强的高杰所部就有“十三总兵,有众四十万”。四镇之外,明军主力还有驻扎湖北的左良玉部。四镇加起来也抵不过“良玉兵无虑八十万,号称百万”。以上数字即使有水分,但当时明朝总兵力超百万还是可信的。

如此一来,不难解释多尔衮为何总要坚定地除掉“崇祯太子”。因为他认识到,前明官民仍以认太子朱慈烺代表明朝正统,他们恋明之心不死。

我们来看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的“崇祯太子案”。当时多尔衮就想借周奎除掉“崇祯太子”,为此他密授周奎:指认此太子为假冒者,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除掉他。

对于早已卖身求荣的周奎来说,这应该不难。但对于当时的民众来说,太子出现了,还和公主抱头痛哭的消息早已传遍京城周边,甚至更远的地方,让他们相信周奎的说法很难。

于是,多尔衮干脆来演一场“辨认真假”。他亲自主持,命太子坐于室中,令前明官员及一些内侍前来辨认。很快,一些“聪明”人,如晋王朱求桂,大学士谢升、冯铨、洪承畴等,都指认此太子是冒牌货。当然,也有“不识时务”的内监以及曾侍卫太子的锦衣卫校尉十人等,他们都认为称太子是真的。其中,最让人相信的就是长平公主的反应:“复令宫主认之。宫主见太子泪下,周奎掌其颊,宫主惊走,亦言不是。”

这超出了多尔衮的预料,于是立即召集大臣会议,宣布经过仔细辨认,这个太子是假冒的,并立即将其处死。之后,为控制舆论,他又逮捕了那些上书要求慎重确认的大臣以及民众。其中,绞死了坚持太子为真的钱凤览,以及斩杀了其他指认太子为真的十余人。整个北京城很快安静下来。对那些“聪明人”,多尔衮于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赏给“大学士冯铨、谢升、洪承畴等各黄金二十两,白金一千两,嵌宝金钟盘二副,螺钿盒二架,玉壶一执。”

真正的“崇祯太子”在哪

综合史料及各种记载考察,笔者认为,李自成攻克北京后,确实俘获了太子二王,尽管严加管束,但没有虐待,之后被挟持东征。李自成败退北京西走前后,三人设法逃脱了。

至于三人之后的命运,由于缺乏史料,真的难以考察,只有等到发现有价值的史料或者新的考古发现了。

崇祯皇帝死后,为何不是太子监国?

清朝当局是异族统治者,他们深知崇祯太子是代表明朝正统的第一人。他的存在,在明朝臣民心目中,反衬出清朝统治的不合理。他是对清朝政权威胁最大的象征,与清朝不两立不并存。

这就是清廷一旦发现崇祯太子的踪影,为何总是极力将他说成是冒牌货的原因。因为假货自然没有那么可怕,可以削弱他在民众中的影响。

因此,崇祯皇帝死后,太子不是不想监国,而是没条件。加上清廷是不可能让真的崇祯太子活着的,而南明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尤其是南明小朝廷,即使遇到真的太子,谁会将自己到手的帝位拱手相让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