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先後監國的王最近的都是堂兄弟了,爲何不是他兒子呢?

實際上,崇禎皇帝共有七子,其中四個早殤,至明亡時,僅剩周皇后所生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燦和田妃所生永王朱慈煥。其中,朱慈烺生於崇禎二年(1629年)二月,九月即被立爲皇太子,但自李自成攻克北京後就下落不明。有人說其已死於戰亂,但並無確鑿證據。不僅是太子,其餘二子的下落也成了謎團。

不過,此後不斷湧現難辨真假的“崇禎三子”,尤其是南明弘光、順治和康熙三朝都出現的“崇禎太子案”,爲此還牽連誅殺了很多人,直到康熙四十七年(1780年)才平息。

撲朔迷離的“崇禎太子案”

順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一位男青年來到北京城內原周皇后之父周奎家,自稱崇禎太子朱慈烺。誰知,卻被拒之門外,並很快被捕。清朝當局隨即召集有關大臣和原明朝宮中內監前來審查。刑部主事錢鳳覽和御史趙開心等人認爲太子的身份沒有假,但舊侍講謝升等人都認爲不是真的。之後,攝政王多爾袞親自審訊,又經法司反覆審覈,認爲此太子的身份是假的,很快把他處死,被牽連的包括錢鳳覽在內的達十五人。

崇禎皇帝死後,爲何不是太子監國?

與此同時,南京也出現了自稱崇禎太子之人。福王隨即召集馬土英等人對其進行詢問。此人講述宮中之事時十分從容,還能叫出審問他的大臣名字。此時,原宮中小內監上前辨認,認爲是真的;而左御史楊維垣認爲是假的,而且認爲是駙馬王昺之侄孫王之明。面對楊維垣的指責,那青年反問道:“爲何不叫我明之王?”接着,其他大臣也對其進行審訊,但青年兼稱自己就是太子朱慈烺。很快,南明一些在外作戰的將領獲訊後,都上摺子請求留下“太子”。據說,爲了擁立此太子,左良玉還發動兵變。已是皇帝的福王,當然不會甘心讓出帝位,堅決認爲太子是假的,還放出話去有誰還說這個太子是真的都要處死。不久,清兵攻克南京,豫王多鐸將此太子押回北京,後來該事就不了了之了,這太子也沒了下文,估計是被殺了。

汪鈍翁《堯峯文鈔》載:順治十六年六月,一個戴纓笠、著汗褲的男子騎馬途經河南柘城,與客棧主人因價錢問題發生爭執,被當地民衆按住,從其行李袋裏搜出一枚銅印,之後將其送官。在縣衙內,此男子就是不下跪,自稱爲崇禎四子朱慈英,母是周皇后,並將離宮後的生活經歷說得有聲有色。縣官十分喫驚,隨即把他押送到巡撫那裏,巡撫也不敢怠慢,又把他押往北京,清廷立即命兵部審訊,很快就下了結論:此人爲張縉,出生於浙江金華府,假冒崇禎太子,應當處死。

《清宗室王公傳》載:康熙十二年(1673年)冬,吳三桂於雲南起兵反清很快傳至北京,京城就有人自稱崇禎三太子朱慈璊糾集一幫黨徒作亂,但很快被清廷擒獲。此時,又有自稱崇禎太子朱慈燦在兩廣一帶招兵買馬響應吳三桂。康熙十八年十二月,此朱慈燦被安親王嶽樂於湖南新化縣僧寺裏擒獲,械送京師。清廷把他與之前逮捕的朱慈璊對質,兩人卻互不認識,於是都被凌遲。康熙十九年秋,陝西又有人自稱朱慈璊發動叛亂,被清軍於漢中三河口擒獲,也被押解京師斬了。

《東華錄》載:康熙四十七年,清軍剿滅了浙江大嵐山地區一抗清組織,據其首領張念一供述,他們所擁戴的人物即朱三太子朱慈煥。於是,清廷隨即派戶部侍郎穆丹前往浙江查處此案,很快很快在山東汶上縣逮捕了退職縣令李朋來家教書的王老先生和其子王孟發、張珽。穆丹審問時,七十五歲的王老先生承認自己即爲崇禎第四子朱慈煥。幾十年來一直更改姓名偷偷地活着,如在浙江時化名王士元,在山東化名張用觀。長子王孟發,原名朱和兟;四子張珽,原名朱和壬。當時王老先生家眷在浙江湖州府長興縣,得知此消息後,一妻一妾和三個女兒都自殺了。於是,穆丹將王老先生和其子一起押解京師。同年六月,經清廷大臣合議,認爲王士元也是冒牌貨,擬定凌遲,最終牽涉人數達四十二人。被此案牽連的李朋來(李方遠)被流放寧古塔,之後他據此事寫了一篇《張先生傳》。

多爾袞強殺“崇禎太子”

清軍入關之初,有一人一直密切關注崇禎太子朱慈烺的下落,他就是多爾袞。因爲崇禎皇帝既死,太子是殘明勢力最名正言順的旗幟,有着巨大的號召力。

1644年4月25日清晨,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禎自殺。此時,李自成的大順軍控制黃河以北、山海關以南,包括陝、晉、魯、北直隸和約一半河南在內的數省區域。但相比明朝遼闊的版圖而言,這片區域不算大,且這種控制並不牢固。

崇禎皇帝死後,爲何不是太子監國?

5月22日,李自成與明軍吳三桂部、滿清聯軍,于山海關大戰三天三夜,最終敗退北京,於29日稱帝,“是夜,焚宮殿西走”。

一星期後,清軍進入北京。不過,清軍並沒能快速將大順軍潰逃所留下的地盤納入自己的控制範圍。

於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清軍僅控制了北直隸一地,也就是說大清、大順和大明誰都不能滅了誰。要知道,當時的明朝,只不過損失了京都周邊而已,其他地方都輪不上後金說話的份。假如非得說明朝已經是個爛攤子,其實崇禎在世就已經這樣了,即使他殉國之後,當時大部分地區還是明朝之天下,包括自荊楚以至浙閩,從淮河迄於粵、桂、滇。這些地方,不僅僅面積廣大,特別重要的是,都是中國富饒之地,天然的糧倉,且經濟十分發達,稅賦根基未嘗動搖。此外,明朝爲兩京制,即使北京“丟了”,還有南京,這裏的舊制--從六部到國家禮器,一直保存未變。即使二百多年過去,南京還是起到“系統備份”的作用,使明朝還有一個“首都”,免於崩潰。最後,我們再來看看武裝力量。福王於南京登基後,史可法對兵力重新部署,將江北明軍主力設爲“四鎮”。據《小腆紀年附考》載:“四鎮之兵不下數十萬人”;僅四鎮中最強的高傑所部就有“十三總兵,有衆四十萬”。四鎮之外,明軍主力還有駐紮湖北的左良玉部。四鎮加起來也抵不過“良玉兵無慮八十萬,號稱百萬”。以上數字即使有水分,但當時明朝總兵力超百萬還是可信的。

如此一來,不難解釋多爾袞爲何總要堅定地除掉“崇禎太子”。因爲他認識到,前明官民仍以認太子朱慈烺代表明朝正統,他們戀明之心不死。

我們來看順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的“崇禎太子案”。當時多爾袞就想借周奎除掉“崇禎太子”,爲此他密授周奎:指認此太子爲假冒者,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除掉他。

對於早已賣身求榮的周奎來說,這應該不難。但對於當時的民衆來說,太子出現了,還和公主抱頭痛哭的消息早已傳遍京城周邊,甚至更遠的地方,讓他們相信周奎的說法很難。

於是,多爾袞乾脆來演一場“辨認真假”。他親自主持,命太子坐於室中,令前明官員及一些內侍前來辨認。很快,一些“聰明”人,如晉王朱求桂,大學士謝升、馮銓、洪承疇等,都指認此太子是冒牌貨。當然,也有“不識時務”的內監以及曾侍衛太子的錦衣衛校尉十人等,他們都認爲稱太子是真的。其中,最讓人相信的就是長平公主的反應:“復令宮主認之。宮主見太子淚下,周奎掌其頰,宮主驚走,亦言不是。”

這超出了多爾袞的預料,於是立即召集大臣會議,宣佈經過仔細辨認,這個太子是假冒的,並立即將其處死。之後,爲控制輿論,他又逮捕了那些上書要求慎重確認的大臣以及民衆。其中,絞死了堅持太子爲真的錢鳳覽,以及斬殺了其他指認太子爲真的十餘人。整個北京城很快安靜下來。對那些“聰明人”,多爾袞於順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賞給“大學士馮銓、謝升、洪承疇等各黃金二十兩,白金一千兩,嵌寶金鐘盤二副,螺鈿盒二架,玉壺一執。”

真正的“崇禎太子”在哪

綜合史料及各種記載考察,筆者認爲,李自成攻克北京後,確實俘獲了太子二王,儘管嚴加管束,但沒有虐待,之後被挾持東征。李自成敗退北京西走前後,三人設法逃脫了。

至於三人之後的命運,由於缺乏史料,真的難以考察,只有等到發現有價值的史料或者新的考古發現了。

崇禎皇帝死後,爲何不是太子監國?

清朝當局是異族統治者,他們深知崇禎太子是代表明朝正統的第一人。他的存在,在明朝臣民心目中,反襯出清朝統治的不合理。他是對清朝政權威脅最大的象徵,與清朝不兩立不併存。

這就是清廷一旦發現崇禎太子的蹤影,爲何總是極力將他說成是冒牌貨的原因。因爲假貨自然沒有那麼可怕,可以削弱他在民衆中的影響。

因此,崇禎皇帝死後,太子不是不想監國,而是沒條件。加上清廷是不可能讓真的崇禎太子活着的,而南明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盤,尤其是南明小朝廷,即使遇到真的太子,誰會將自己到手的帝位拱手相讓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