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目前的美國股指而言,經過近期的連續上漲,短期調整也是一種正常的特徵,並且根據前面的分析,近期也沒有相關的數據和政策就能佐證經濟的見頂預期。所有的政策都會給未來造成大的影響,當這種影響足夠大或者集聚到一定程度,再加上經濟數據的佐證,那麼見頂的預期就會撲面而來。

美國時間57日截止收盤,美國三大股指全面殺跌,納斯達克指數盤中一度大跌近3%,雖然截止收盤,三大股指跌幅均在2%以內,但隨着近期美國的走弱,以及近期美聯儲發佈半年度《金融穩定報告》來看,目前的美股價格相對過高,當下美國金融體系面臨的最大風險是高風險企業債務增加。

這次是美聯儲近半年內第二次對金融體系存在的潛在風險提出警告。也就意味着未來的任何觸動加息神經或者是經濟衰退的信號,美股就將開啓暴跌模式。

市場最後的瘋狂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隨着近期中美貿易戰事態的變化,金融市場也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承壓。各大指數一有點什麼風吹草動,就引發市場恐慌情緒指數的飆升。那麼是否就意味着美國股指已經開始出現見頂的信號了呢?對於美國股指見頂的看法,或多或少還是要需要一些經濟數據來加以確定。

對於經濟數據的運行方式,我們只能透過政策的解析來預期一個階段經濟的預期。所有的政策都會給未來造成大的影響,當這種影響足夠大或者集聚到一定程度,再加上經濟數據的佐證,那麼見頂的預期就會撲面而來。

那這個時間到底是什麼時候呢?可以很肯定的說,目前還不至於出現見頂的刺激。雖然近期的殺跌是一種潛在的恐慌,但還不足以引起市場的共振。畢竟各種經濟政策都有迴旋的餘地。比如說加息政策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原油近期也是從高位回落,這有利於美國通脹數據的緩和。

雖然說貿易政策上發生了一些小插曲,但不足以妨礙大局,所有的事情在沒有完全定論之前,都有反轉的可能。始終要相信合作共贏是常態,互相傷害只是小概率事件。無論從經濟數據還是從政策預期來看,短期內還不足以改變趨勢,那麼也就意味着不是一種見頂預期。

未雨綢繆才能遊刃有餘

不管美國股市距離暴跌的這個過程是多長,作爲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應該都有一個大概的輪廓。對哪些政策的影響及時做好預期,才能在事件發生的時候及時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對於金融市場而言,最好的肯定就是賬面數字的迅速擴大,也是自我提升的最佳表現。

那麼現階段到底是處於一個什麼階段呢?就目前的美國股指而言,經過近期的連續上漲,短期調整也是一種正常的特徵,並且根據前面的分析,近期也沒有相關的數據和政策就能佐證經濟的見頂預期。迴歸到操作細節上,就不應該過於恐慌或者是激動。

既然此時離瘋狂還有距離,那多遠才能發現或感覺到了?這就得看未來的政策和數據變化了。美國債務危機或者是經濟衰退,也就是說很多企業盈利困難,裁員潮來襲。抑或各項經濟指標開始出現衰退,這些都是經濟指標的表現。

當然除了經濟指標以外,那就是市場的一種預期了。當市場的預期形成一種共振現象的時候,纔會造成大的殺傷力度。而所有的市場預期都是數據和政策預期的雙重刺激。所有從這一點來說,最後的瘋狂總會出其不意的到來,到底什麼時候到來,只能邊看邊走邊思考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