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本耀司欣赏独立、有事业心的女性,誓要为这样的女人做衣服。1998-1999年秋冬季作品中,山本耀司用女性来展示他的男装系列:在那些毫无疑问洋溢着女性气息的如云美女中,夏洛特·兰普林和薇薇安·韦斯特伍德身着阔腿裤、宽大的外套和本来为她们的男性伙伴设计的西装。

叛逆、反传统、先锋……他颠覆传统时尚,他将此大部分归功于他私人化的性别哲学:在我的哲学里,雌雄同体这个词并没有任何意义。我认为男人和女人之间没有区别。我们只是存在于不同的身体中,但拥有相同的感受、精神和灵魂。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时尚破坏者山本耀司的性别哲学。

★★★

“我热爱女性,她们是艺术的杰作。我不能没有她们,她们是我的整个生命…… ”

山本耀司热爱女性。首先,是出现在他生命里的“命运般的女人”—母亲富美、川久保玲、女儿里美;“其次,是其他人,那些不为人知的女人”。对于山本来说,女性是他服装理念的源头,也是他作为设计师想象力的支柱。他观察这些女性,从她们的双手到内在:她们都是工作女性。这些观察激发了他对积极主动的女性的热爱,以及对家庭妇女理念的反对。

山本耀司和女儿山本里美,1999

“每当看到投入工作中的女人,我就感到一种神圣感。我的服装是献给这样的女人的,而不是那些成天待在家里的主妇们。”

这种观点简洁明了地解释了山本耀司为何喜爱制服和连体裤,或者那些由蓝领工作服引发灵感而来的服装,二者都在他的作品中频频出现。至于清晰感,作品上体现得很少。悖论使他将对女性的看法带到了现实中,这个悖论至为有力,因为他为之创作的女性并不存在。远方并没有缪斯,或者说,即便他能够感知到一位缪斯,她也远远地逃开了,只留给他一个轮廓模糊、转瞬即逝的背影,一个疑云重重的剪影,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似真似幻。

“我只能将女人视作已经逝去和消失的人。在我心中,服装应该以背面作为对象,而非正面。”

皮娜·鲍什(Pina Bausch),正是以这样有如梦幻的身影,成为对山本影响至深的另一位女性。他仰慕她身上阴影般的优雅和模糊晦涩的高贵感。为了她,也正是通过她,他在自己的美学中融入了舞台服装的戏剧性。1998年,他参与了皮娜·鲍什舞蹈团成立25周年的庆祝活动。她的身影带给他一些线条和织物的动态形体方面的灵感,这些灵感体现在1992年春夏系列的米白色连衣裙上,同样还体现在1989-1990年秋冬系列中。他以此向这位德国编舞家致敬。通过设计师和编舞家之间建立的联系,舞蹈和时尚说起了相同的语言—这种语言的阐释具有开放性,寥寥数语却含义丰富,野性难驯且超越常理。

1989

山本耀司将他装扮女性身体的独特方式很大部分归功于他私人化的性别哲学。诚然,男人和女人在身体形态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在精神上并无差别。那么,为什么女性就应该穿着贴身剪裁的服装,裸露肌肤,忍受人为推挤隆起的胸部以及其他瘦小或紧绷绷的服装呢?在他看来,她们自身远比她们掩饰起来的部分更性感,用具有男性特征的外壳包裹住女性特征反而会让她们更具女性气质。

“我的设计所基于的是这样一个理念:女性所穿的衣服越男性化,她们看起来越性感、越美丽。”

1999年春夏季作品中,T台上的新娘身着爱人的西装,走向女性的圣坛。

1998-1999年秋冬季作品中,山本耀司用女性来展示他的男装系列:在那些毫无疑问洋溢着女性气息的如云美女中,夏洛特·兰普林和薇薇安·韦斯特伍德身着阔腿裤、宽大的外套和本来为她们的男性伙伴设计的西装。

与之相对,2004年春夏季的男装作品中却不见长裤的踪影:所有男性模特舒适自在地走在T 台上,对身着的裙装感到心满意足,充满自信。

1998-1999秋冬,夏洛特·兰普林

山本耀司与她的大女儿山本里美

前几年,关于山本耀司的专访和他的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眼前,一夜之间,无论懂不懂时装的人都知道了这位酷大叔和他极具个人风格的“鸡汤”。山本耀司的确是一个神话,而将他的神话传承下去的,是她的女儿——鲜少被大众所知的另一位服装设计师,山本里美。

在欧洲缔造日本设计传说

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曾说:“去巴黎。法国对于文化来讲,是不分人种、不分民族的。对于什么样的人,它都可以接受。”事实上,在上世纪80年代,山本耀司也与一些日本籍设计师一起闯入巴黎时装舞台,引领了欧洲甚至世界时尚潮流,让欧洲设计界惊叹于日本设计师的离经叛道与先锋理念——这无疑是一场时装变革。

在当时,法国设计讲究对称,他们就采用不对称;法国设计多姿多彩,他们只用黑白灰;法国设计精致,他们宣扬粗糙美,有意将衣服做成半成品和未完工的状态;法国设计体现女性的身体,他们偏要掩盖女性身体曲线;法国设计奢华,他们则提倡极简美......

身穿山本耀司服饰的女模特

一开始,山本耀司的设计也被视为废物、垃圾,但在短短几年后,欧洲时装界就视他为天才。他说:“我从不认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果叫我把日式风格放进设计里(例如和服),我会感到不好意思,就像土特产一样。所以我极力模糊日本化,做出国际化的服装。”

山本耀司1998年秋冬系列

凭借家族天赋初露头角

出生于1974年,毕业于东京文化服装学院的山本里美(Limi Yamamoto),毕业后仅在父亲的服装公司工作了两年就建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Limi Feu。

“Feu”在法语中,是“火”的意思。山本里美说在她第一眼看见这个词时,就爱上了它,从而放弃了用自己的名字为品牌名的念头。作为设计大师山本耀司的女儿,山本里美自然地展现了她丰富的打版、剪裁经验以及DNA中的设计天赋。

Limi Feu2017年春夏系列

Limi Feu2017年春夏系列

Limi Feu女装

作为山本耀司的女儿,山本里美走上服装设计的道路决不是偶然。1996-1997年的秋冬纽约时装周,对山本里美来说是最特别的一次经历。那时,坐在台下观看父亲时装秀的她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正值青春期,生性叛逆、浑身是刺,跟谁都对着干,看到一个时装秀却感动得哭出来。”

Limi Feu2009年秋冬系列

Limi Feu女装

时装界的传奇父女

2007年,山本里美首次来到巴黎——这个曾让她父亲名声大噪的地方,参加巴黎时装周。人们都激动地说从她的设计里看到了山本耀司的影子。

对于这对父女来说,他们有相同的地方,却也有大相径庭之处。山本耀司欣赏独立、有事业心的女性,誓要为这样的女人做衣服;山本里美则说过她不喜欢肤浅和流于表面的美。穿她衣服的女性,应该从骨子里散发出强大的气场。

山本耀司设计的女装(左)与山本里美设计的女装(右)

父女俩都喜好不对称、褶皱、分层和深色的设计。不同的是,山本耀司曾说自己的设计是浪漫到骨子里,而女儿的设计则更偏向于街头与摇滚。

山本耀司设计的女装(左)与山本里美设计的女装(右)

山本耀司设计的女装(左)与山本里美设计的女装(右)

山本里美说:“我的想法很简单,我纯粹是要做连自己都会想穿的衣服。可能有人觉得我是山本耀司的女儿,我就一定会做那种非对称的、‘山本耀司式’剪裁的衣服。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尝试了一下,结果发现太难了,真的。我想做的是更为直接简单的东西。”

Limi Feu2017-2018秋冬系列

作为日本服装设计界的新生代力量,山本里美或许已经从青涩稚嫩逐渐趋于成熟;作为山本耀司的女儿,她的风格独树一帜,且无所畏惧;作为一位当代女性,她也誓为当代女性设计服装。也许对于年逾古稀的山本耀司来说,传承他数十载精神的,不是他那些自传与言录,而是他的女儿——这个在传承中创新的设计师。

感官享受源于神秘。山本耀司惧怕夸张的女性气息和极端的性感。孩提时代,他目睹了很多妓女在自家附近的街道上走动,这段记忆通过对高跟鞋的恐惧,与对此种戏剧性和过度女性气息的厌恶一起,永远伴随着他。

我出生的年代还有很多妓女,她们穿着高跟鞋,涂着浓艳的口红。说真的,我感到害怕。我被吓到了。因为她们看上去非常非常野蛮,野蛮而恐怖。不自然。成为设计师以后,我对高跟鞋和浓艳的口红仍然有着相同的反应。我总会被吓到。”

但正出于他性格中典型的复杂性,他在几年以后说:

“女人变得越来越强了,好像超过我,超过我们男人了。女人应该永远有吸引力,时刻保持性感。”

他2003年总结道,她们应该“永远有吸引力,但不卖弄风骚”。

★★★

以上内容节选自《山本耀司》,这本书是山本耀司的好朋友维姆·文德斯、北野武、让·努维尔和夏洛特•兰普林共同策划的。四位作者,都是各自领域取得极高艺术成就的人,他们与山本耀司彼此相识多年,在艺术追求与人生哲学上有诸多共通点,所以才能共同策划出这本最完整呈现山本耀司的人生与耀司精神的《山本耀司》。

《玩偶》,北野武/导演,山本耀司/服装,《山本耀司》

山本耀司与维姆·文德斯,《山本耀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