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般來說,大多數專做餐飲供應鏈的餐企是爲成熟的工業單品尋找更多的銷售渠道,即:餐廳需要什麼,我們就供應什麼。有專家估計,我國年餐飲市場的規模有4萬億,其中餐飲供應鏈市場規模有1.5萬億,千味央廚作爲行業領先品牌也不過才佔了0.04%。

還在抱怨餐飲難做?還在爲找不到合適的餐飲項目煩惱?還在爲激烈的競爭擔憂?當你還在抱怨時,有人已在餐飲行業賺了6個億。

千味央廚,或許你沒聽說過,但一定喫過它生產的食品。你在肯德基喫的油條、必勝客喫的披薩、真功夫的米飯,甚至80%宴席上的芝麻球……可能都是由它生產的。

不僅如此,連鎖酒店如錦江之星、如家酒店、莫泰168等,大型企業團膳食堂富士康、航空餐、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都是它的合作伙伴。據瞭解,在2017年時,千味央廚的銷售額已達到6.1億元,淨利4700萬元。

由於業績出色,千味央廚還獲得了京東和絕味1億元的投資。經過此輪融資,它的整體估值達到了10億。

它是怎麼發家的?

順勢而爲,如有神助

在2000年以前,餐企所需要的食材全在自家的後廚加工完成。2000年後,中式快餐連鎖企業發展加快,與此相伴的是,人工成本、房租不斷高漲,減少人工,壓縮後廚面積成爲了連鎖餐企共同思考的問題。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千味央廚發現了機遇。2002年,其母公司思念食品做出了進軍餐飲的市場的嘗試,10年後千味央廚正式成立獨立公司,銷售額突破億元大關。這10年中,它的年交易規模與利潤總額實現了20%~30%的增長。

其實,把速凍食品接入餐飲渠道並不是千味央廚的首創,這種模式在國外早已有之。在國外,餐飲渠道消化了60%以上的速凍食品,在日本,這個比例更是高達70%。與國外相比,我們仍存在很大差距。

有專家估計,我國年餐飲市場的規模有4萬億,其中餐飲供應鏈市場規模有1.5萬億,千味央廚作爲行業領先品牌也不過才佔了0.04%。種種數據表明,餐飲供應鏈市場未來可期,是餐飲行業發展的的一個大的趨勢。

可反觀當下國內餐飲行業,大家都在追逐爆品餐飲,造成行業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競爭越來越激烈。與其在擁擠的賽道追趕,不如在新賽道領跑,千味央廚選擇了後者。

先人一步,佔得時機

餐飲供應鏈前景巨大,也吸引了衆多入局者。2007年,蜀海做起了整體供應鏈託管服務,美菜網在2014年做食材生鮮B2B,信良記在2016年做了垂直爆品餐飲供應鏈,此外還有鏈農網、餐貓、優配良品、功夫鮮食匯……

就連上市後的美團也把重心從C端轉向了B端,開拓了餐飲採購業務——快驢進貨,年活躍商家達到了45萬家,僅在去年10月份訂單額已突破10億。

面對這麼多頗具實力的競爭者,千味央廚依然能領跑同行,它的成功有何祕訣?

與神隊友合作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是網絡上廣爲流傳的一句話,意思是即便你個人實力超羣,也難以帶動整個團隊走向勝利。

可有了神一樣的隊友就不一樣了,強強聯手,往往會形成馬太效應,發揮出超強實力。

我們看下千味央廚的合作伙伴:肯德基、必勝客、真功夫……這些都是頂尖的餐企,它們對研發、生產管理和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非常高,這“逼迫”千味央廚不得不加強研發,與“神”共舞。

確保食品安全

油條是我國傳承了上千年的美食,在這悠悠歲月中,它滿足了人們的食慾,但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隨便在網上搜索,關於“毒油條”的報道多達好幾頁,即使我們屢屢強調要注重食品安全,但這類問題仍層出不窮。

一直以來,油條都是由私人手工生產的,爲了儘可能節約成本,油反覆使用,爲食品安全埋下隱患。

在這樣的情況下,千味央廚率先扛起了食品安全的大旗,生產了出了第一根工業油條,並獲得了多項專利。千味央廚油條統一爲17cm+1的大小,給商家的產品一定嚴格按照需要的個數標準,以避免分盤浪費。客戶可見的 全程360度安全監控又能確保每一包產品出庫後到達後廚。

由此,每天約有4.5億人享用到了安心油條。

細分消費場景

一般來說,大多數專做餐飲供應鏈的餐企是爲成熟的工業單品尋找更多的銷售渠道,即:餐廳需要什麼,我們就供應什麼。

千味央廚除了向餐廳供應半成品外,還注重產品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針對快餐、早餐,有450克的安心油條,針對火鍋、麻辣燙又推出了作爲小喫食用的茴香小油條。

在2012年時,千味央廚還研發除了火鍋油條,成爲了楊國福麻辣燙的正式供應商。

主動研究產品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一方面千味央廚幫B端供應了新產品,打開了銷路;另一方面也使得自己找到了市場,延伸了產業鏈。

在每一個行業,都不缺乏行業頭牌,而作爲行業頭牌,必然有其成功的經驗供同行借鑑。千味央廚,無疑是餐飲供應鏈企業中的領跑者,值得同行學習借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