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传》,作者艾芙·居里。

1.四年棚屋,艰苦环境下见证镭的诞生

1898年,居里夫妇宣布,他们发现了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可是这两种新元素的属性太特别了,学者同行纷纷站出来说:“空口无凭!你们有本事把镭提取出来,看不到镭,我们就不相信!”要让别人心服口服,居里夫妇就必须提取出纯净的镭。他们自己掏腰包,买回了一大堆矿渣。找了一间更大的棚屋,开始做起了实验,一做就是四年。四年里,玛丽和皮埃尔分工合作,皮埃尔设法确定镭的性质,而玛丽则负责提纯镭。跟恶劣环境无休无止的抗争,白白消耗了居里夫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疲惫不堪的生活把夫妇俩的身体都拖垮了,这样的日子实在太苦,但玛丽还是不肯放弃。1902年,居里夫妇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前后用了八吨矿渣,成功提取出了十分之一克纯净的镭。

2.声名远扬,居里夫妇的“明星生活”

镭比玛丽想象中还要漂亮,它不仅颜色好看,还会自然发光。更神奇的是,它还能产生一种特殊的气体——镭射气,许多温泉水里就有这种射气。这已经远远超越了原子不变理论,原来的物理学必须被改写了。不仅如此,镭还有一个更迷人的奇迹:它可以破坏病变细胞,可以治疗某些癌症,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放射疗法”。镭的提纯工艺是他们发明的,只要申请一个专利,以后全世界制镭工厂赚的钱,他们都能分到一杯羹。这个专利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无穷无尽的金钱,一辈子舒适的生活,还有梦想中的实验室。居里夫妇在贫穷和富有之间做出了选择,他们放弃了名利,可名利却不肯放过他们。聚光灯下的生活让居里夫妇厌烦不已,厌恶名望,拒绝荣誉,几乎成了皮埃尔和玛丽的本能反应。1904年,37岁的玛丽生下了二女儿,取名艾芙。只是,荣誉有了,名声有了,但夫妇俩心心念念的实验室,还不知道在哪儿。

3.幸福转瞬即逝,皮埃尔意外去世

诺贝尔奖的殊荣让皮埃尔当选了法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巴黎大学的教授。然而,法国政府根本不想给这位科学家提供任何研究场地,就连原来的棚屋也成了“文化名胜”,不能再用,皮埃尔再想做实验,已经无处可去。经过反复交涉,巴黎大学终于找法国议院特批了一间实验室和十五万法郎的研究经费。最让夫妇俩开心的,是大学聘请了玛丽当实验室主任,年薪两千四百法郎。就这样,玛丽和皮埃尔又恢复了并肩作战的科研生活。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一场意外彻底毁灭了玛丽的幸福。1906年4月19日,皮埃尔出了车祸,去世了。

4.独自生活,玛丽担负起家庭和科学的重任

玛丽挑起了皮埃尔生前的重担,她继任了皮埃尔的职位,成为法国第一位登上大学讲台的女教授。1910年,玛丽的公公居里大夫去世,玛丽把他的棺木埋在皮埃尔棺木的下面,把旁边的位置空出来,留给将来的自己。玛丽对女儿的养育尽心尽力。艾莱娜后来深爱科学,从事科研事业,跟随父母的脚步获得诺贝尔奖,这都跟居里夫人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在照顾女儿的同时,玛丽也没有停下她的研究工作。如今,玛丽既是世界上第一位教放射学课程的教授,又是实验室主任和研究员。她制订了一系列研究计划,分离出了纯粹的金属镭,把放射疗法的技术推向临床,建立了放射性测量服务,还制定了镭的第一个国际标准。1911年12月,瑞典科学院再次邀请玛丽,这一次,它要向这位女科学家颁发诺贝尔化学奖,嘉奖她在丈夫去世后独立做出的研究成果,玛丽也因此成为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两次诺贝尔奖得主,让玛丽登上了荣誉的巅峰。1913年,她拖着重病回到华沙,参加了一座放射性实验室的落成典礼。第二年的7月,研究院建成了,正门镶嵌着石板,上面刻着:镭研究院居里楼。玛丽拥有自己实验室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只可惜,这一年,是1914年。

5.“一战”爆发,玛丽奔赴战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打响,性格倔强的她当然要和千千万万勇敢的法国女子一样,奔赴战场,为保卫国家而战。玛丽走访各大X光仪器制造厂,解决了缺少X光仪器的问题。玛丽用法国妇女联合会提供的基金,造出了第一辆“放射线汽车”,利用自己的名望,号召私人捐车,用私家车改造出了20辆放射诊疗车。除了改装车,玛丽还建立了两百个放射检查室。据统计,玛丽一共亲手创建了二百二十个移动和固定的放射检查站,在这些地方接受过检查的伤员人数超过一百万。在1918年,胜利的礼炮声终于响起。对玛丽来说,战争的结局是双重的好消息:不仅法国胜利了,祖国波兰也在战火里重生。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奴役之后,波兰重新成为独立自由的国家!

6.传奇终结,居里夫人死于她深爱的镭

世界重归平静。没过多久,人们便忘了玛丽在这场战争里崇高的贡献,甚至没有人想过给她发一枚小小的勋章。小女儿艾芙为玛丽抱不平:母亲为战争暂停了科学研究,拖垮了自己的身体,还把她仅有的一点存款全部捐给了国家!战争让玛丽破了产,五十多岁的她几乎一无所有。有一位美国著名杂志主编采访玛丽,问她“最想要什么?”玛丽轻轻回答:“我想要一克镭,继续我的实验,但我买不起,它太贵了。”梅乐内惊呆了,镭的发现者为什么竟然得不到一克镭?她立即返回美国,发起了一场全国性募捐活动,不到一年,钱就集齐了。五十四岁的玛丽带着两个女儿,应邀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在1921年5月20日这一天,美国总统哈定亲自把一克镭交到玛丽手中,代表全美国人民向这位杰出的科学家致敬。美国之行让玛丽明白,从前那种自我隔绝的生活方式是行不通的。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玛丽到各国首都参加科研大会,出席各个大学的讲座,还跟各国领导人建立起亲密的友谊。1922年,巴黎医学研究院的六十四名院士联名签署宣言,玛丽成为法兰西第一位女院士。晚年的玛丽重新找回了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已经六十五岁的玛丽,仍旧每天工作十二到十四个小时,一直到生命尽头。1934年,玛丽的病情突然恶化,高烧到四十度。法国最优秀的四名医生进行了最后一次联合会诊:玛丽患有恶性贫血症,几十年来接触辐射,她的身体已经满是不可恢复的损伤。医生没有进行无意义的治疗,而是使用催眠剂,让玛丽安宁地走完了最后一程。1934年7月4日,六十六岁的玛丽与世长辞,被葬在了她心爱的皮埃尔旁边。居里夫人去世的消息震动了整个世界,一个玛丽最喜欢的学生写道:“我们失去了一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