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傳》,作者艾芙·居里。

1.四年棚屋,艱苦環境下見證鐳的誕生

1898年,居里夫婦宣佈,他們發現了兩種新的放射性元素——釙和鐳。可是這兩種新元素的屬性太特別了,學者同行紛紛站出來說:“空口無憑!你們有本事把鐳提取出來,看不到鐳,我們就不相信!”要讓別人心服口服,居里夫婦就必須提取出純淨的鐳。他們自己掏腰包,買回了一大堆礦渣。找了一間更大的棚屋,開始做起了實驗,一做就是四年。四年裏,瑪麗和皮埃爾分工合作,皮埃爾設法確定鐳的性質,而瑪麗則負責提純鐳。跟惡劣環境無休無止的抗爭,白白消耗了居里夫婦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疲憊不堪的生活把夫婦倆的身體都拖垮了,這樣的日子實在太苦,但瑪麗還是不肯放棄。1902年,居里夫婦憑藉着驚人的毅力,前後用了八噸礦渣,成功提取出了十分之一克純淨的鐳。

2.聲名遠揚,居里夫婦的“明星生活”

鐳比瑪麗想象中還要漂亮,它不僅顏色好看,還會自然發光。更神奇的是,它還能產生一種特殊的氣體——鐳射氣,許多溫泉水裏就有這種射氣。這已經遠遠超越了原子不變理論,原來的物理學必須被改寫了。不僅如此,鐳還有一個更迷人的奇蹟:它可以破壞病變細胞,可以治療某些癌症,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放射療法”。鐳的提純工藝是他們發明的,只要申請一個專利,以後全世界制鐳工廠賺的錢,他們都能分到一杯羹。這個專利對他們來說,意味着無窮無盡的金錢,一輩子舒適的生活,還有夢想中的實驗室。居里夫婦在貧窮和富有之間做出了選擇,他們放棄了名利,可名利卻不肯放過他們。聚光燈下的生活讓居里夫婦厭煩不已,厭惡名望,拒絕榮譽,幾乎成了皮埃爾和瑪麗的本能反應。1904年,37歲的瑪麗生下了二女兒,取名艾芙。只是,榮譽有了,名聲有了,但夫婦倆心心念唸的實驗室,還不知道在哪兒。

3.幸福轉瞬即逝,皮埃爾意外去世

諾貝爾獎的殊榮讓皮埃爾當選了法國科學院院士,成爲巴黎大學的教授。然而,法國政府根本不想給這位科學家提供任何研究場地,就連原來的棚屋也成了“文化名勝”,不能再用,皮埃爾再想做實驗,已經無處可去。經過反覆交涉,巴黎大學終於找法國議院特批了一間實驗室和十五萬法郎的研究經費。最讓夫婦倆開心的,是大學聘請了瑪麗當實驗室主任,年薪兩千四百法郎。就這樣,瑪麗和皮埃爾又恢復了並肩作戰的科研生活。美好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一場意外徹底毀滅了瑪麗的幸福。1906年4月19日,皮埃爾出了車禍,去世了。

4.獨自生活,瑪麗擔負起家庭和科學的重任

瑪麗挑起了皮埃爾生前的重擔,她繼任了皮埃爾的職位,成爲法國第一位登上大學講臺的女教授。1910年,瑪麗的公公居里大夫去世,瑪麗把他的棺木埋在皮埃爾棺木的下面,把旁邊的位置空出來,留給將來的自己。瑪麗對女兒的養育盡心盡力。艾萊娜後來深愛科學,從事科研事業,跟隨父母的腳步獲得諾貝爾獎,這都跟居里夫人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在照顧女兒的同時,瑪麗也沒有停下她的研究工作。如今,瑪麗既是世界上第一位教放射學課程的教授,又是實驗室主任和研究員。她制訂了一系列研究計劃,分離出了純粹的金屬鐳,把放射療法的技術推向臨牀,建立了放射性測量服務,還制定了鐳的第一個國際標準。1911年12月,瑞典科學院再次邀請瑪麗,這一次,它要向這位女科學家頒發諾貝爾化學獎,嘉獎她在丈夫去世後獨立做出的研究成果,瑪麗也因此成爲史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兩次諾貝爾獎得主,讓瑪麗登上了榮譽的巔峯。1913年,她拖着重病回到華沙,參加了一座放射性實驗室的落成典禮。第二年的7月,研究院建成了,正門鑲嵌着石板,上面刻着:鐳研究院居里樓。瑪麗擁有自己實驗室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只可惜,這一年,是1914年。

5.“一戰”爆發,瑪麗奔赴戰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炮火打響,性格倔強的她當然要和千千萬萬勇敢的法國女子一樣,奔赴戰場,爲保衛國家而戰。瑪麗走訪各大X光儀器製造廠,解決了缺少X光儀器的問題。瑪麗用法國婦女聯合會提供的基金,造出了第一輛“放射線汽車”,利用自己的名望,號召私人捐車,用私家車改造出了20輛放射診療車。除了改裝車,瑪麗還建立了兩百個放射檢查室。據統計,瑪麗一共親手創建了二百二十個移動和固定的放射檢查站,在這些地方接受過檢查的傷員人數超過一百萬。在1918年,勝利的禮炮聲終於響起。對瑪麗來說,戰爭的結局是雙重的好消息:不僅法國勝利了,祖國波蘭也在戰火裏重生。經過一個半世紀的奴役之後,波蘭重新成爲獨立自由的國家!

6.傳奇終結,居里夫人死於她深愛的鐳

世界重歸平靜。沒過多久,人們便忘了瑪麗在這場戰爭裏崇高的貢獻,甚至沒有人想過給她發一枚小小的勳章。小女兒艾芙爲瑪麗抱不平:母親爲戰爭暫停了科學研究,拖垮了自己的身體,還把她僅有的一點存款全部捐給了國家!戰爭讓瑪麗破了產,五十多歲的她幾乎一無所有。有一位美國著名雜誌主編採訪瑪麗,問她“最想要什麼?”瑪麗輕輕回答:“我想要一克鐳,繼續我的實驗,但我買不起,它太貴了。”梅樂內驚呆了,鐳的發現者爲什麼竟然得不到一克鐳?她立即返回美國,發起了一場全國性募捐活動,不到一年,錢就集齊了。五十四歲的瑪麗帶着兩個女兒,應邀踏上了美國的土地。在1921年5月20日這一天,美國總統哈定親自把一克鐳交到瑪麗手中,代表全美國人民向這位傑出的科學家致敬。美國之行讓瑪麗明白,從前那種自我隔絕的生活方式是行不通的。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瑪麗到各國首都參加科研大會,出席各個大學的講座,還跟各國領導人建立起親密的友誼。1922年,巴黎醫學研究院的六十四名院士聯名簽署宣言,瑪麗成爲法蘭西第一位女院士。晚年的瑪麗重新找回了工作和生活的熱情,已經六十五歲的瑪麗,仍舊每天工作十二到十四個小時,一直到生命盡頭。1934年,瑪麗的病情突然惡化,高燒到四十度。法國最優秀的四名醫生進行了最後一次聯合會診:瑪麗患有惡性貧血症,幾十年來接觸輻射,她的身體已經滿是不可恢復的損傷。醫生沒有進行無意義的治療,而是使用催眠劑,讓瑪麗安寧地走完了最後一程。1934年7月4日,六十六歲的瑪麗與世長辭,被葬在了她心愛的皮埃爾旁邊。居里夫人去世的消息震動了整個世界,一個瑪麗最喜歡的學生寫道:“我們失去了一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