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政府官员按照主观意志对城市所有建筑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但成本不支持,而且社会不接受,企业不愿意,居民会反感,更不要考虑其他各种要素的匹配。四是不要用主观意志强制地要求建筑、招牌、广告、店铺门脸的统一化,其实这些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符号,更能传递出城市文明和景观的统一,而不是形式上的大一统,否则对城市景观带来的伤害可能远远大于贡献。

人们到一个城市旅游,为何总是追寻传统建筑?因为建筑和景观代表了城市的特色和文化。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现代城市越来越发达,它们却长得越来越像。为何会这样呢?原子智库专栏作者、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发表文章,谈城市景观的趋同化。李铁认为,追求发展速度,受成本约束,这是现代城市越来越像的重要原因。充分保护私有产权,避免权力过多干预,则是保护城市景观多样化的必要条件。本文一共2600字,需要阅读5分钟。

以下是李铁文章的正文:

人们总是喜欢老建筑

城市建设千篇一律,这似乎成为所有城市居民和管理者的困扰,似乎谁也无法摆脱这种周而复始的怪圈。如果人们想摆脱水泥森林的压抑,只能通过旅游或到郊区度假,才可以享受到自然的熏陶。如果人们打算重温城市记忆,可以到各种古镇,穿梭于代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传统建筑风格的街区,欣赏先人遗留的凝聚历史和文明集合的建筑景观。

我过去培训城镇官员时经常告诫他们,为什么去古镇或欧洲旅行时,人们喜欢在当地建筑和房屋前留影?仅仅从外观上,我们就可以感觉到这些建筑不同,它们身上的装饰和符号,向我们展现出强烈的历史感和文明的沿袭。

现代城市为何缺乏创意

参观现代化城市时,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任何其他国家,几乎都是同一种模式的翻版,看到的只是高大上的气派,没有任何历史气息而言。很多人批判城市景观过度现代化,导致传统缺失。但在城市化高速增长的今天,城市管理者面临最实际的问题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土地利用效率不足,在一定城市空间内并不能高效容纳更多人口。容积率决定着城市的未来。

二是要面临地价压力,低密度城市必须承受高成本,政府和开发商财力无法承受。选择高密度城市,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城市的景观。

三是必须面对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的选择。旧城改造,包括传统建筑保护是需要净投入的,而新区开发可以通过土地出让解决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也会大大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的市场化服务的能力,绝大部分管理者肯定是要选择后者的;

四是城市景观的塑造模式粗放。景观塑造可以通过大投入模式来进行,但是必须要先开发然后再复制,传统元素可以在形式和视觉保留,而内容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城市的魅力不复存在。

五是照抄照搬国外的建筑模式和风格,人为主观复制欧洲模式,名称也可以尽量欧化,但由于成本过高,只能被少数人享用。

其实对绝大部分城市管理者而言,关注的是现实利益,如何解决居民实际需求放在首位,而其他景观设想也会让位于成本约束,或者以绿化和生态公园来替代景观塑造。我们看到的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受经济和社会的现实因素所制约。

还有一个根本问题,来源于高速发展带来的后果。城市管理者和开发商受政绩和利益约束,要求尽快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出成绩,要有视觉效果,就不会顾及更多。借鉴欧洲城市发展经验,需要积累几百年历史。复制古镇建筑模式和形态,不仅需要时间,而且更要付出低密度的成本。没有哪个城市管理者愿意在有限执政期间内付出这样的代价。

想打造“东方达沃斯”的农业县

中国城市对景观塑造也有独创之处,就是主观决策可以调动更多资源,满足城市管理者或者开发商对景观的偏好。例如人为打造一个古城,或者在城市局部设计规划出仿古建筑一条街,或开发商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所谓复制。这种人造景观往往不能引起强烈视觉兴趣。

当然也有个例,像古北水镇,通过传统建筑在空间的集合,整合各种旅游要素,完全是按照原汁原味的模式,打造一个高品位的旅游空间,这是成功的模式。可对于绝大部分没能力投入和没有整体设计思路的规划师而言,城市景观改造大多失败。

我接待过一个地方城市负责人,他信誓旦旦告诉我,要在东北一个县级城市打造东方达沃斯。这个城市既没旅游资源,工业水平也不突出,是一个农业大县。按照他的思路,规划成一个欧洲模式的建筑集群,既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又会造成资源投入的巨大浪费。

我给他讲道理。无论是达沃斯,还是欧洲小镇或者城市,建筑大多是私人所有,经过几百年洗礼,才形成现如今浸透文明和文化的建筑景观模式。如果政府官员按照主观意志对城市所有建筑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但成本不支持,而且社会不接受,企业不愿意,居民会反感,更不要考虑其他各种要素的匹配。例如达沃斯的冬季滑雪产业和夏季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等。而这个城市坐落在平原上,唯有的资源是粮食,压根没有发展相关产业的资源要素。

当然他接受了我的建议。但在现实中,中国许多城市政府官员或者开发商,干过类似的事情并不少,并且形成严重的后果。一个个城市的仿古建筑群和街道,由于成本过高,商业不景气,导致投资的失败,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贵州省一个旅游名胜区所在县城,领导根据主观意志建设了一个仿古商业街,领我去参观时,街面冷冷清清。外表好看,并不中用。开发后的商业街,店铺租金成本会提高,商品价格高于旧城的商业街,所以游客更愿意去旧城老商业街。所谓景观建筑还不如购物消费便宜来得实在。旧城人流熙攘,仿古街冷冷清清是鲜明的对照。

统一招牌和字号很不妥

城市管理者按主观意志干预景观,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治理穿墙打洞,拆除影响天际线的广告,街区所有店铺的招牌统一管理,统一字体等等。或者在各种交通干线布置高大上的绿带,既耗费成本,又不适用。

我走访过很多国家的城市,感受最深的是,城市蕴含悠久的历史和文明,是经过长期积淀而来的。这当然和城市化发展进程有直接关系。但是尊重城市建筑个性,尊重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个性意志,对于建筑形态的发挥,是城市文明传承到今天非常重要的体制基础。

很多人去过香港的商业街,百年的城市商业文明,并不是通过统一招牌体现的,重要的是服务品质和价格。这才是保持城市商业文明的根本所在。

我曾经举出过一个著名例子,就是西安回民街。当初政府动议试图拆掉并改造,但在居民反对声中保留下来。去过西安的人,肯定都会到回民街逛一逛,那里既能体验西安古城的商业味道,老字号招牌集中在那里,形成了西安城市景观的又一特色。

要让城市留得住乡愁

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口要进入城市,需要提高人口密度和降低城市成本,同时又要使城市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还要能保留城市文化传统和特色。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给传统社区留出发展空间,允许市场化要素自动进入,引起城市景观变化。北京什刹海酒吧一条街的形成,三里屯改造和南锣鼓巷改造都是成功的案例,政府应善于引导而不是通过管制将其搞死。

二是没必要建造仿古一条街或者进行仿古建筑整体开发,特别是涉及到城市的发展更要慎重,重点是解决功能问题,解决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问题,而不是追求形象,城市要方便居民的生活和就业。

三是对传统街区改造要极为慎重,要提倡修旧如旧,要尽量降低改造成本。政府可以花钱去修传统建筑的外立面,也可以对住户提出保护建筑的各类要求,政府可以制定引导性的政策,鼓励使用者自发进行更新和改造,而不失传统的风格。

四是不要用主观意志强制地要求建筑、招牌、广告、店铺门脸的统一化,其实这些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符号,更能传递出城市文明和景观的统一,而不是形式上的大一统,否则对城市景观带来的伤害可能远远大于贡献。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留言点赞数第一且60以上获得60Q币,截止至5月12日。

原子智库·腾讯新闻出品 | 第288期

实习运营编辑:何筠钿

本文版权归“原子智库”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后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并在文首注明来源、作者及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