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记者从清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清远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英德市发现钉螺孳生情况的通告》。 《通告》称,4月11日上午,英德市疾控中心常规监测中在该市原血吸虫病流行区发现疑似活钉螺孳生,4月12日至13日,经省、市疾控中心专家现场反复确认为活钉螺。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疾控中心对钉螺样本开展了检测,未发现感染性钉螺,采集出现钉螺区域的居民血样进行检测,也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情况。

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和重要传播媒介。据卫生健康部门通报,清远市1985年后已无血吸虫本地感染病例报告,英德市1981年后未发现钉螺,历年人、家畜血吸虫病主动监测也未发现阳性病例。专家表示,钉螺可控可灭,只要做好防控措施,就不会被感染。

发现活钉螺后,英德市政府迅速响应,启动了IV级应急响应,各项防控工作正科学、有序的开展。为做好钉螺防控工作,消除钉螺隐患,巩固清远市“血防”成果,清远市人民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预案要求,启动III级应急响应,成立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责任,指导英德市做好钉螺孳生处置工作,确保防控措施稳步推进。

据悉,血吸虫病主要感染季节是4-10月,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致病严重,分布很广,包括日本、中国、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和云南省,但在上述范围内并非普遍流行血吸虫病,各省有一定的县为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圆锥形,长度一般不超过1厘米、宽度不超过4毫米。有的较细长、有的较粗短,湖沼和水网地区的钉螺壳表面纵肋明显,广东省的钉螺为肋壳钉螺,但山区钉螺的纵肋不明显或为光壳,螺旋为6~9个。

■第一次得血吸虫病,有什么症状?

发病前2周到3个月曾到有钉螺的地带下水。

(一)接触疫水后1-2天内,有的人在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点状红色丘疹,发痒。

(二)一般可有畏寒、发热、多汗、腹胀及腹泻等。

(三)肝、脾肿大,常有肝区痛、压痛等。

(四)可有面色苍白、乏力、消瘦、头晕等。

【记者】刘秋宜

【通讯员】清卫萱

转载出处:http://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5/08/c219858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