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好久沒有看國內的綜藝節目了,因爲總覺得有點華而不實,但最新一期跑男讓我耳目一新,真真實實感覺到祖國進步了,這一期新一代的跑男們放下了偶像包袱,走進了又臭又髒的垃圾回收現場,讓我們深深的感受到垃圾回收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在垃圾回收第一線工作人員的艱辛。

也讓我們對垃圾回收的重要性有了從新的認識

在垃圾回收再利用方面,做的最好的應該是我們的鄰居日本了,讓我們一起看看日本是怎麼走到今天的,衆所周知,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在日本所有的垃圾都是他們的資源,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期時伴隨着日本經濟快速增長所帶來的嚴重工業污染使日本人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因此,從70年代開始,日本用了40多年的時間將垃圾分類的方法逐步細化,從源頭上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污染並進一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日本的垃圾分類可謂“極致”,在很多外國人看來甚至到了“嚴苛”的地步。

在日本,如果你不嚴格的執行垃圾分類的話,將面臨鉅額的罰款,在以住宅團地爲單位的區域社會,如果落下個“不履行垃圾分類”的名聲,那更是一件丟人的事了。

日本的垃圾分類是母親手把手教下一代的。從出生開始就學起的。學到老也分不對的也大有人在。比如一個飲料瓶,就要分成的瓶子本體、外包的塑料薄膜、瓶蓋三種垃圾。哈,聽起來是不是很崩潰,小編剛來日本時一到扔垃圾時間就會有點迷芒,都是趁人少的時候纔去扔的,就怕扔錯了

當然在日本,丟垃圾也充滿了人文關懷,很多丟棄充滿了感人的細節。

日本人丟棄的報紙會捆紮得整整齊齊;丟棄的廢電器,電線會捆綁在電器上;

扔掉可使用的自行車上會貼一張小紙條:“我是不要的”;

盛裝液體的容器,是被空幹、清洗乾淨後扔掉的;

帶刺或鋒利的物品,要用紙包好再放到垃圾袋裏;

用過的噴霧器,一定要扎個空,防止出現爆炸現象。

大家肯定會奇怪日本人爲什麼會這麼做呢?那是因爲他們從小的教育 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下面這張圖片是一個日本小學裏的孩子在喫完午餐後清洗牛奶盒的過程,這樣嚴格執行繁瑣的清理過程,就是重要的素質教育。這樣的素質,鑄就了一個了不起到可怕的民族

1.在教室裏,小朋友把牛奶盒裏的牛奶喝得乾乾淨淨;

2 接着,在裝着水的桶裏汲水來清洗牛奶紙盒;(注意:不是 在水龍頭下洗哦,那很浪費水的)

3.因爲已經養成習慣,小朋友一個接一個的來清洗;

4.把洗好的牛奶盒水倒幹以後放在通風透光處晾曬;

5.把前一天曬好的牛奶盒用剪刀剪開,方便收集;(到底是二年 級的學生了,已經很會用剪刀)

6.工作人員來收集同學們的牛奶盒。

在日本,很多環保的生活習慣是在家庭裏學會的,比如喫完飯後,有油的碟子要先用廢報紙(日本的油是大豆做的)擦乾淨再拿去清洗,這樣會減少洗滌劑使用和讓難分解的油污進入下水道。

日本超市裏的塑料盒被主婦們帶回家,她們把菜拿出來後,會把塑料盒洗乾淨,自覺送回超市。

廚房的廢油,在日本是這樣處理的。主婦們會自己出錢去超市購買一種凝固劑,凝固劑倒入廢油,油就成爲固體了,然後將固體的油用報紙包好,作爲可燃垃圾處理掉。

據說,日本電視臺曾經做過調查:剛到日本居住的外國人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家庭的垃圾分類。因爲不知道該如何分類,而且規則很多,對外國人來說,日本的垃圾分類確實太複雜了

在日本生活的幾乎每個人都要遵從市政府分發給各家的垃圾分類指南而扔垃圾。之所以「特別麻煩」,是因爲日本的垃圾分類細緻入微,而且各種垃圾的收集日期都不同。即便不是外國人,同樣是日本人,只要搬家,第一件事就是向鄰居要一份當市的垃圾分類指南。

日本家庭垃圾分類主要分爲以下幾種:

不可燃垃圾

可燃垃圾

瓶、罐

家庭用小型電氣

危險器物等

以華人居住最多川口市爲例,「可燃垃圾」一星期兩次,「不可燃垃圾」又各自分爲「塑料類」(一星期兩次)、「瓶、罐」(兩星期一次)、「鍋爐、金屬」(兩星期一次)。至於「家庭用小型電氣」則爲一個月一次,「新聞、雜誌、書籍、紙箱」也是一個月一次到兩次。

「寶特瓶」兩星期一次,而且寶特瓶的標籤和瓶蓋必須分類到「塑料類」。

「溫度計、電池、打火機」之類的危險器物是「鍋爐、金屬」收集日,垃圾袋必須與鍋爐、金屬分開。

乍看之下很麻煩,其實也真的很麻煩。因此,一般家庭都剪下垃圾分類指南里的「一年垃圾收集表」,貼在冰箱或廚房牆上,以免弄錯。

丟垃圾的時間是早上 8 點半之前。當然清潔隊並非每次都在 8 點半就來收集,有時就是會在 9 點左右纔來收集,但是趕不上的話,便得再等下一次。

要是忘了在當天丟,家裏就會積存一大堆垃圾。而且除了生鮮廚餘可以用半透明垃圾袋,其他垃圾袋都必須用透明的,以便清潔隊工作人員一眼就可以分辨能不能帶走。

如果分類錯誤,清潔隊工作人員會在垃圾袋上貼一張黃色的「分類錯誤注意紙條」,再用紅筆標出到底什麼東西分類錯了。然後,該星期負責垃圾場清掃的小區家庭就有苦頭可喫了,必須帶回清潔隊沒有收走的垃圾袋,自己分類後,再於下一次丟出。

每個小區家庭都要輪班負責垃圾場清掃工作,所以,不分類亂丟垃圾的話,總有一天會輪到你來收拾後果。因此,住在日本住宅區的人,通常不會不分類就亂丟。

在日本垃圾處理站也叫做資源循環站,在這裏垃圾經過分類處理後變廢爲寶,有的用於火力發電,有的用來建設蒸汽游泳池,川口市垃圾處理站的樓上就有一個溫水游泳池給市民使用,還有的從垃圾裏提取金屬成爲原料,最後剩下來的垃圾渣用來鋪路和填海,日本有個海邊娛樂區叫臺場,就有一半是垃圾填出來的。

現在日本幾乎做到了垃圾百分之百回收,依賴的不是先進的技術和發達的科技,是全民對環境的敬畏、真摯的感情和高度的民衆的自覺性

下面小馬哥給大家簡單看一下日本垃圾的分類:

日本垃圾分類的標準

第一類:可燃垃圾

廚房垃圾(菜葉子、剩飯生菜、蛋殼等“生垃圾”)

不能再生的紙類(餐巾紙、面積大於明信片的紙張屬於“資源垃圾”)

木屑及其他(小棒棍、菸頭、溼毛巾、M巾、寵物糞便、乾燥劑)

處理方法:廚房垃圾需要瀝乾水分用報紙包好、棍棒類砍成約50釐米的長度捆綁,食用油或廢油要用抹布擦乾淨,瓶口用報紙封堵,牛奶盒儘量回收到回收箱。

第二類:塑料瓶類

飲料、酒類、醬油等塑料瓶,酒類,醬油食用油、沙司、洗潔精的塑料瓶屬於“可回收塑料”

處理方法:擰開瓶蓋,揭開塑料商標,用水洗淨瓶內、壓扁瓶身,裝入透明或半透明塑料袋裏

第三類:可回收塑料

商品的容器或包裝袋、蛋糕、蔬菜的口袋、方便麪的口袋、洗頭香波洗潔精的瓶子,蛋黃醬塑料瓶、牙膏管,洋蔥或橘子等的網眼口袋,超市購物袋

處理方法:洗淨並撕下附着在口袋上東西,剪開蛋黃醬或番茄醬的塑料瓶將會利於清洗

瓶罐的塑料蓋也屬於可回收塑料、裝食物的發泡包裝儘量回收到設在超市門口的回收箱

第四類:其他塑料

容器、包裝以外的塑料、錄像帶、cd及其盒子、洗衣店的口袋、牙刷、圓珠筆、塑料玩具、海綿、拖鞋、鞋類、布制玩具等

處理方法:含有金屬或陶瓷的物品屬於“不可燃垃圾”,軟管類需要剪成30釐米的長度

第五類:不可燃垃圾

陶瓷類(碗、陶瓷、砂鍋等)、小型電器(熨斗、吹風)

其他(耐熱玻璃、化妝品的玻璃瓶、保溫瓶、溜冰鞋、雨傘、熱水瓶、電燈泡、一次性取暖爐、一次性和非一次性打火機、鋁製品、金屬瓶蓋)

處理方法耐熱玻璃、化妝品瓶與其他玻璃的溶解溫度不同,故不能一起回收,需視爲“不可燃垃圾”,一次性打火機必須用盡

第六類:資源垃圾

紙類(報紙、宣傳單、雜誌、蛋糕包裝盒、信紙、硬紙箱等)

布類(舊衣服、窗簾等)

金屬類(鍋、平底鍋、金屬製罐子、空罐子(噴霧器的管子必須用盡),玻璃類(酒類、醋、醬油瓶、威士忌酒瓶、玻璃杯、啤酒瓶、玻璃渣等)

處理方法:硬紙箱需要摺好、報紙雜誌等用繩索捆牢噴霧器瓶子必須用盡,在無火且通風的地方將瓶身鑿開若干小孔、啤酒瓶儘量返還商鋪

第七類:有害垃圾

熒光棒、乾電池、體溫計(用水銀的體溫計)有害垃圾必須與資源垃圾必須裝入不同的垃圾袋,充電電池儘量回收到商鋪的回收箱

處理方法:裝有熒光棒、乾電池、體溫計的垃圾口袋上必須註明“有害”二字未使用水銀的體溫計屬於“不可燃垃圾”

第八類:大型垃圾

家電回收法規定範圍內的電器(空調、電視、冰箱、洗衣機、冰櫃)

傢俱、家用電器(櫃子、被褥、電磁爐、爐子等)

其他(自行車、音箱、行李箱等)

處理大型垃圾需要打電話預約,並支付一定“處理費”。

很多遊客來日本遊玩,一下飛機第一個感覺就是日本很乾靜,當然了日本的整潔也不是一天所造就的,而是日本的國民從小就被教育要做好垃圾分類、注重環境保護,並且父母以身作則,孩子也耳濡目染,逐漸形成了現在對垃圾分類極爲注重的國民價值觀。

這期的跑男給中國的綜藝節目開了一個好頭,讓大家在娛樂之餘還可以瞭解一些有用的知識,比那些跑來跑去,不知所云的綜藝節目完全上了一個檔次,真心希望有關環境的節目越來越多,因爲只有我們認真的面對大自然,大自然纔會認真的面對我們。。。。。

版權說明:整理自網絡,別樣日本編輯:東京小馬哥 如發現內容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相關信息,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本站內容除非註明原創,否則均爲網友轉載,涉及言論、版權與本站無關。平臺商務合作微信:chuankou01;日貨諮詢微信:bieyangriben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