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把“不搞大水漫灌”引入紧缩预期是误导

“不搞大水漫灌”本是正确的货币政策指引,但这并不排斥“适度地宽松”,这时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本质要求。但遗憾的是,一些分析人士非要把“不搞大水漫灌”和紧缩货币政策划上等号,明里暗里地误导市场预期,甚至把重提“不搞大水漫灌”当成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这实在可恶之极。

从数据看,经过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努力,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确实已经明显好转,但4月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讨论国家经济形式时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看到,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的,必须保持定力、增强耐力,勇于攻坚克难。”

可见,中央对国家经济状况保持着高度警惕,而客观上也要求政策的延续巩固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但偏偏有人无视大格局、大趋势、大判断,而专心于细枝末节地“抠字眼儿”,可以压制良好的市场预期,以致本该良性、有序、可控的股市调整,演变成了无序、难控股市下跌。当然,还有其它重要因素促成了当下的市场变动,但如果市场对货币政策方向没有产生误解,而当下可以起到积极的正向激励作用,其它因素的干扰至少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对冲。

钮文新:把“不搞大水漫灌”引入紧缩预期是误导

让货币政策正向激励作用对冲不良因素对市场构成的影响,不也应当是“逆周期”调节的应有之义吗?实际上,许多问题反映了货币政策预见性严重不足。

按照一般理解,所谓“大水漫灌”指的是M2总量过高、增长过快。但因为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所以我们必须搞清M2总量过高、增长过快的原因:是基础货币供给过度?还是货币乘数上涨过快?如图1和图2所示,M2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应当是货币乘数不断攀升的必然结果。

钮文新:把“不搞大水漫灌”引入紧缩预期是误导

图1:基础货币和M2数量走势图

钮文新:把“不搞大水漫灌”引入紧缩预期是误导

图2:货币乘数走势图

而且从《经济学》和《货币学》理论的辩证关系出发,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必然要求货币(M2)同步增长的支持,如果基础货币供给不足,那M2增长必须依托货币乘数不断上涨,即商业银行创造货币支撑经济增长需求。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实际上不断缩短贷款周期、加速资产周转的过程,这必然导致金融短期化。

基于资金链或流动性安全考量,资金期限越短,所需资金数量越大,这是金融规律。由此规律我们可以判断:在M2必须跟随GDP增长而增长的前提下,基础货币供给越少,M2增长必靠货币乘数提高;货币乘数越高,金融周转速度越快,金融期限越短;金融期限越短,资金需求数量越大,M2增长越快。当金融增长速度超越一定的边际条件,短期资金需求会呈现爆炸式增长,M2也会随之爆炸式增长。

钮文新:把“不搞大水漫灌”引入紧缩预期是误导

如果金融期限“异常短”,短期资金需求“异常多”,而央行只允许M2“正常增长”,必然导致货币紧缩效应。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大水漫灌”——M2畸高的辩证成因:它不是基础货币供给过多、而是供给过少所致;是基础货币供给过少,M2增长必须依赖货币乘数增长拉动,并导致金融短期化,导致短期资金需求爆炸式增长,大幅推高M2——恶性循环的必然结果。

所以,我们至少目前不能把基础货币投放视为“大水漫灌”,而更该把货币乘数的不断上涨视为“大水漫灌”的根本诱因。而促使“大水消退”的唯一选择:在保持信用规模正常增长的前提下,提高基础货币供给,压低货币乘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