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八月,莎车县的田间绿意盎然。放眼望去,巴旦姆基地里一颗颗饱满的巴旦姆压弯了枝头,有的还自然裂开嘴“笑”,好像在欢迎八方游客的到来。莎车迎来了忙碌的“采摘季”,百万亩巴旦姆喜获丰收。

眼下正是麦麦提图尔荪·巴拉提家里最忙碌的时候。他说:“以前,巴旦姆到了采摘的季节,农民们图省事,将树上的巴旦姆全都打下来,敲裂的巴旦姆放一会果壳就发黑,卖不了好价钱,自然裂开的巴旦姆则干净、好看,价格高。因此必须一颗颗的摘才能提高价值。”

麦麦提图尔荪·巴拉提是莎车县阿热勒乡14村2组的巴旦姆种植示范户,家中16亩地全部套种了巴旦姆,今年,是他家丰产园初见成效的一年。

在他的巴旦姆园中,每列树前都有纸皮巴旦姆、软壳巴旦姆、薄巴达姆等品种标识。据他介绍,园里有很多都是1994年的老树,前几年基本都不结果,这几年县上对巴旦姆产业大力扶持,县、乡农业技术人员主动到他家地里进行嫁接、补植和培育,将本地的6个品种和引进的6个品种交叉种植,还免费送化肥,他的果园又活过来了。

园中有几棵纸皮巴旦姆,是巴旦姆中的精品。“前两天刚摘了20公斤纸皮巴旦姆,客户直接上门买走了。”麦麦提图尔荪·巴拉提神采飞扬地聊着他的这几棵“摇钱树”。

麦麦提图尔荪·巴拉提家有5口人,2个孩子在上初中,以前家里十分拮据,守着几亩地的小麦只能糊口,“巴旦姆”改变了家里的生活。如今,他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而且购置了现代化家具,口袋里也有钱花了,生活越来越好。

阿热勒乡是莎车县巴旦姆示范乡,2018年全乡有巴旦姆3.8万亩,其中丰产园(盛果期)2.8万亩。据测算,能收获巴旦姆154万公斤,收入大概为3850万元。

发展“巴旦姆”产业以来,阿热勒乡引导农户对巴旦姆的品种进行分类,分等次进行采摘和销售,让巴旦姆效益最大化。以前种果树凭经验,现在按照标准种植、管理和收购,巴旦姆产量高了,品质好了,价格也高了。

据悉,莎车县一直重视巴旦姆“提质增效”工作,始终坚持“五项措施”:补植、嫁接、水肥、植保和放蜂,有效缩短了丰产园培育期和精品园挂果周期;在每个乡(镇)组成不少于40人的林果业服务队,每年技术培训不少于20次,帮助农民修剪、施肥、技术指导等;在果畦、田边地头套种油菜、向日葵等蜜源植物,以足够的蜂源保障巴旦姆坐果率,增加产量,促农增收。使“世界少有 中国唯一”的“巴旦姆”产业成为莎车县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通讯员 古丽再努尔)

主编:令治清 编审:刘彩 责编:向国恺 实习编辑:冯家乐

欢迎关注中国喀什网

喀什新闻第一门户

喀什全貌真实展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