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飲酒已經成爲一件必然的事情,然而作爲80後的筆者看來,春節餐桌上酒的變化不僅代表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也儼然成了一部春節文化的演變史。由於筆者生活在長江中游地區就以此地的酒爲例來爲大家講述。

一、散酒(90年代前)

散酒壺

散酒又稱自釀酒,多是家庭小作坊釀造的酒,多以高粱小麥釀造。筆者小時候,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一大塑料壺5斤裝,只需幾塊錢,我父親過年的時候多半會以此來招待客人。用的酒杯也是很小,一隻酒杯纔夠喝一小口。

二、沱牌麴酒(90年代初-90年代中)

沱牌酒

四川沱牌酒在那個時期是一件被很多人都喜愛的酒,過年的時候以喝沱牌酒爲幸事,一箱酒6瓶45塊。在那個年代彷彿也是人們的最愛。

三、枝江酒(90年代中-90年代末)

枝江酒

湖北枝江,隨着曾志偉的大幅廣告在湖北各地出現,枝江酒作爲湖北的知名酒企也是越來越讓人熟知並認可。那個時候的酒還不是很貴,一箱酒也才50-60塊錢。從沱牌轉變成枝江,人們的味蕾似乎想接受新的口感。

四、稻花香酒(新世紀初-05年前)

稻花香酒

相信這幅畫面很多人都見過,它多是出現在公交車上,一個農村姑娘的打扮很入景,雖說主打鄉土氣息,但很容易讓人想聯想到酒的醇正和香濃,因此也大受歡迎。

五、白雲邊(05年-10年)

白雲邊

同樣是紅色爲底色的廣告畫面卻又一次衝擊了人們的視覺,由於包裝比較精緻迅速成爲了人們過年餐桌的首選。

六、中檔酒(10年以後)

洋河藍色

如果說前面那些酒還都是一些具有性價比的酒,那麼10年之後出現在餐桌上的酒可能更能反應人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10年之後過年喝的酒已經不是那種一箱一箱散裝的了,特別是近幾年大家都在喝單瓶價格近百或者過百的酒了。其中洋河藍色經典成爲了人們議論最多酒。

以上就是筆者對於這幾十年來春節餐桌酒的回憶,春節代表酒有不勝枚舉,就不在此一一列舉了。這些都是一些比較大衆的酒,像茅臺、五糧液等高端酒每年都受歡迎,筆者就不在此贅述了。

高檔酒

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可以喝更好的酒,追求更高的生活享受。

有道是:酒如人生,人生如酒。

七色葫蘆娃在此溫馨提示:過年喝酒,適量就好。

此文可以看作是一種回憶,你那裏過年都喝過哪些酒?你都有哪些感受?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