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直面掌門人│天安新材吳啓超:三度轉型 與全球一流企業同臺競技

權威、深度、實用的財經資訊都在這裏

成立18年,從家裝飾面材料市場的引領者,到汽車內飾材料領域的破局者,再到整個居住空間的創新者,天安新材董事長吳啓超帶領企業三度轉型,使天安新材從一家單一飾面材料的製造商逐步變成環保居住空間的綜合服務商,從一家默默無聞的民營企業晉升爲可與外企同臺競技的民族龍頭企業。

去年9月6日,天安新材成功登陸A股市場。上市當天,吳啓超的心情很快由興奮迴歸平靜。在日前做客由上海證券報與約珥傳媒聯合主辦的《直面掌門人》視頻欄目時,他表示:“上市只是一個驛站,而不是終點站。

能夠進入資本市場的企業都不差,我們作爲一個資本新兵,規模不大,行業又比較傳統,在這樣的狀態下,進入資本市場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伴隨企業日益壯大,吳啓超的個人時間幾乎都花在了工作上。雖然曾經當過運動員、在樂隊待了6年,但公司上市後,吳啓超對個人愛好已無暇顧及,壓力大時,他會哼唱一曲《You Raise Me Up》來鼓勵自己。

公司董祕告訴記者:“吳總是一個經歷過人生磨難的人,在公司年會上談到自己的經歷時,說着說着就淚流滿面了。”或許,一首《You Raise Me Up》唱出了吳啓超打拼多年的內心世界。

欲看完整視頻內容,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三度轉型 迎難而上

天安新材成立於2000年,18年裏,吳啓超帶領公司三度艱難轉型,最終打破了外企技術壟斷,讓天安新材衝出國門,從一家普通的塑料企業蛻變爲目前國內唯一登陸A股的製造高端環保家居空間和汽車內飾空間材料的民營企業。

上海證券報:天安新材是一家從事高分子內飾材料研發、銷售的企業,但實際上您並不是學這個專業的,當初怎麼會切入一個技術研發要求比較高的領域的?

吳啓超:這是機緣巧合。最初自己只是做一些簡單的貿易,後來接手了一家快破產的工廠。由於自己是學管理的,覺得還是有信心把這家企業做好。於是,通過股權激勵等方式,調動了整個管理團隊的積極性,慢慢地盤活了這家工廠,自己也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一個專業的經營者。

上海證券報:今年是天安新材成立的第十八個年頭,如果把它看成您的孩子,今年正好也是它的成人之年。在它成長的過程中,您幫它做過哪些重要的抉擇?

吳啓超:天安在這18年裏經歷過三次轉型。第一次轉型是在2003年,我們看到中國整個裝飾材料行業和日本、美國、韓國的差距,如果我們不從質量、品牌方面去運營,將來很難持續盈利,所以那個時候,我們請來一批科研人員一起解決問題,開始轉向了高端的裝飾材料市場。

上海證券報:經過多年努力,公司在裝飾材料市場上做得可謂風生水起,這個時候爲什麼又想到進入汽車內飾領域?

吳啓超:到2010年時,大部分企業都在擴充產能,我覺得這會產生同質化競爭問題,如果自己不在研發和市場方面拓展,將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所以當時我們進行了第二次轉型,選擇了一條具有挑戰性的道路,往汽車內飾方向發展。我認爲,汽車產業雖然傳統,但它對技術、資金、品牌的要求都很高,外企在這個領域長期佔領着中國市場,所以我們更要去做、去突破,這對天安也是個機遇。

上海證券報:在當時看來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天安做到了,最終打破了外企的技術壟斷,把品牌推向了全球市場。但您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繼續轉型,是出於何種考慮?

吳啓超:第三次轉型是在2017年,也就是我們上市這一年。爲了讓消費者使用到更多的環保材料,我們將汽車上的一些技術分離到家裝材料裏,應用到整個居住空間,這就需要我們去做一個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結合。所以下一步,我們會在整個經營模式上做一個改變,從一個單純的材料製造商轉向環保居住空間的綜合服務商,形成屬於天安的一個創新驅動。

“偏執”己見 成功破局

通往成功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吳啓超在帶領企業一次次轉型的過程中,遇到了來自企業內部及外界的雙重壓力,但他深知,一個創新者的道路必然是孤獨的,要打破外企的壟斷格局,必須承受住外界的“敲打”。因此,他堅持在自己所選的道路上一走到底。

上海證券報:這些年裏,您覺得最難熬、最彷徨的階段是什麼時候?

吳啓超:應該是在2010年到2014年之間,也就是我們第二次轉型的過程中。這4年幾乎只有研發投入沒有產出,大家都看不到未來,合作伙伴、員工、管理層沒人理解你。

他們認爲一箇中國企業怎麼可能進入外企壟斷的領域,有些高管甚至在這個時候退股了,尤其是在業績出現下滑的時候,我覺得非常彷徨。但我這個人又非常倔,我覺得中國需要像吉利、華爲這樣的一批企業,所以自己必須堅持做,雖然很難,但並不代表無路可走。

上海證券報:那最後您是如何成功破局,讓所有人看到了曙光?

吳啓超:我覺得首先在技術上不能輸給競爭對手,只有攻克技術難關,我們和外國品牌在中國市場上才能做競爭。2013年3月,我們的產品用到了日產的天籟上。

這款車的研發週期是3年,在這過程中,我們壓力還是很大的,因爲我們只是接受了對方的訂單,並沒有購買他們的技術。我認爲購買技術其實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只有通過自主研發掌握技術,纔不會受制於人。

後來我們擁有了自己的技術,產品送到美國工廠時在市場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也成爲我們進入這個市場的一塊“敲門磚”。

上海證券報:回頭來看,您覺得天安的一次次轉型,對於企業本身或是所處的行業而言,有着什麼樣的意義?

吳啓超:對企業來說,必須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是什麼。在別人都在擴產的時候,你要預知到你的對手下一步會怎麼走,而在這個過程中,你要規避同質化競爭。

如果要走向資本市場,我們還要對成本進行規範,規範的程度要比別人高,這個時候就要走出一條差異化的道路。我們並沒有轉到另外一個行業去,只是在這個時候提升了自己的技術創新能力,進入外企壟斷的領域,讓我們在汽車內飾材料方面大大縮小了和世界一流企業間的差距,在技術上可以和外企同臺競技。

不斷創新 引領行業

經過多年打拼,吳啓超用“寵辱不驚的偏執狂”來形容自己,因爲所選的行業領域讓自己擁有了比一般人更爲豐富的人生閱歷,也讓自己擁有了更強的使命感。

去年9月,天安新材正式登陸A股,但吳啓超並未因此而滿足。他表示,企業上市只是一個驛站,並不是終點站,要在資本市場的海洋裏遨遊,就必須不斷學習。

上海證券報:據說公司上市當天您只興奮了幾分鐘,爲什麼?

吳啓超:這可能跟性格有關,或許是自己經歷過一些人生的磨難,對好多事情不會感到大喜大悲。

上市只是一個驛站,而不是終點站。能夠進入資本市場上的企業都不差,而我們作爲一個資本新兵,規模不大,行業又比較傳統,在這樣一個狀態下,進入資本市場的壓力還是很大的。未來只有不斷學習,加強對企業經營的規範,才能駕馭這個企業。

上海證券報:您覺得企業上市後,該如何保持自身的優勢,使公司業績不斷增長?

吳啓超:我覺得企業首先要有一個清晰的發展戰略,要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只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和健全的機制才能吸引人才,你的產品才能爲客戶和消費者創造價值。

目前我們安徽工廠正在投產中,新的產品也在開發之中,未來在汽車產品方面,我們每年會保持較高的增長;在全屋定製傢俱上,隨着新產品的投放,也會逐步打開新局面。

上海證券報:未來在整個行業集中度提升方面,您有哪些考慮?

吳啓超:這個市場很大,我們現在在這個產業裏面的材料還是相對比較傳統的,可能會更注重商業模式的變化。

未來我們將做大裝修、傢俱市場的份額,形成一個全空間的環保空間。當我們的環保材料可以全部應用到這個環保空間裏時,我們將成爲這個行業的顛覆者和引領者。

上海證券報:您如何看所處行業的未來?在整個行業未來的發展中,天安新材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吳啓超:在中國,這是一個廣闊的市場,未來政府對模塊化裝修、精裝房這些都是鼓勵的,甚至還有補貼。在明確行業發展的趨勢後,如果我們能夠解決產業技術難點,在單品類上有所突破,我們就可以成爲這個行業的集成者、標準的制定者,這是我們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編輯:邱江

往期回顧

直面掌門人 | 來伊份施永雷:小零食喫出大生意

直面掌門人│開潤股份範勁松:好產品不會被互聯網時代拋棄

本期責任編輯:張曉光

版權聲明

上海證券報微信保留本文的所有權利,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編輯、重新發布,否則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聯繫我們:021-38967805。

每一個贊都是我們前行的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