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下的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在個人信息安全評估基礎上,起草了《APP違法違規蒐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爲認定方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草案),開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今年1月,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APP違法違規手機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的公告》。

你被APP們窺視着。

前一分鐘你搜索了Supreme,後一分鐘有這個商標的商品就出現在你的購物APP首頁;你剛剛在房產網站上註冊了求租信息,各類黑中介電話陸陸續續開始打進來,有的還打了兩次;你只是心情不好瀏覽了一篇離婚話題的文章,從此你的新聞客戶端上總是有信息推送,提醒你的老公對你不好...

這些事很有可能與你精挑細選的手機應用APP有關。

在大數據時代,用戶的性別、年齡、喜好、位置、購物和住宿記錄廣泛分佈在萬物互聯的信息網中。在獲得了更精準、更及時、更全面的服務的同時,我們的個人信息安全也面臨着各項挑戰。

關不盡的廣告插件、令人尷尬的色情賭博信息、不明不白的惡意扣費、拿來就是的侵權盜版等問題,讓網民深受其害。

《2018網絡黑灰產治理研究報告》顯示,我國黑灰產業已達千億元規模。從流量變現、木馬植入到敲詐勒索,網絡黑灰產業對公民信息財產安全及公共秩序造成了惡劣影響。違法違規收集用戶信息是整個網絡黑灰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一環。

今年1月,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APP違法違規手機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的公告》。截止4月16日,APP違法違規治理共收到舉報信息3480條,涉及1300餘款APP。

↑沃德社會氣象臺滿意度分析↑

沃德社會氣象臺的滿意度分析顯示,5月1日以來,我國APP用戶個人信息安全滿意度僅爲37.93%。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流量的入口從PC互聯網的百度、騰訊轉移到各類移動APP。流量入口的鉅變意味着網民羣體的遷徙,網絡管理也同樣需要與時俱進,升級換代。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下的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在個人信息安全評估基礎上,起草了《APP違法違規蒐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爲認定方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草案),開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這意味着,中國將成爲全世界首個對APP個人信息保護違法違規行爲進行類型化的立法嘗試的國家,未來我國移動APP領域出現的各種問題有了執法的依據。

與歐盟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相比,我國APP草案在立法階段、隱私保護政策、遺忘權的確立及未成年人信息保護門檻等方面有所不同。

草案將APP違法違規蒐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行爲歸納成幾大類別共三十多種具體表現形式,基本涵蓋了目前APP個人信息保護的各個死角。

第一,強調蒐集和使用個人信息的倫理責任。從隱私政策的充分告知,到蒐集信息類別、權限、目的、方式、範圍的充分說明義務,從敏感信息的特殊說明保護,到隱私條款的文義簡明要求等,均有所說明

第二,具體解釋了“合法性、正當性和必要性”個人信息蒐集使用的基本原則。草案將違法違規蒐集使用個人信息合法與非法標準做出了直截了當的規定.草案規定的第三大類別“未經同意蒐集使用”情形,飽受爭議的必要性原則在草案中最終得以明確。

第三,區分了大數據與個人信息的本質差別。草案的第五大部分,以是否進行數據“匿名化”處理,即所謂“脫敏”處理作爲判斷數據處分合規的重要標準之一。

第四,確立了用戶對個人信息的絕對控制權。

第五,彰顯對未成年人數據權益的保護。

互聯網行業是發展最快、涉及人數最多的行業之一,同時網絡治理對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是一個難題。

法無禁止即可爲,互聯網行業的快速擴張離不開創新精神;有法可依大可爲,網絡治理爲互聯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健康的法治環境。與立法同行,我國互聯網行業發展才能走得更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