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永恆的話題,新課改“以生爲本”的教學理念,決定了必須改變以教師爲主體的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爲主體的新課堂教學模式。

在新課改的推進過程中,濱興學校探索出 “以問題導入爲前置的先學後教課堂教學模式”,即“問題生成—問題探究—問題破解—問題運用”四環節教學模式。

通過全校老師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探索、實踐、交流、反思、改進,濱興學校的課堂,正悄悄地發生着可喜的變化。同時學校在落實課堂教學常規上也有新措施,如濱興學校的課堂提倡六有:有笑容、有問題、有討論、有展示、有提升、有反饋。

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如何真正體現以生爲本,創造良好融洽的教學氛圍,避免單調枯燥的知識傳授,避免僵化死板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注重學生的獨立活動、合作交流,着眼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一名有經驗的教師必須具備的教學智慧。

爲更好地推進“四環節”教學模式,更有效地落實“課堂六有”常規,濱興學校藉助聽課“三位一體”,促進課堂教學常規的真、實、新。

聽課“三位一體”,“三位”,是指聽課的三種模式,教研組日常聽課、每週抽籤聽課、行政推門聽課;“一體”是指架構起日常教學常規中的聽課常規體制。

教研組日常聽課

每一個教研組每一個學期都要有半數以上教師開課。教研組校內開設公開課,同教研組成員一起磨課、改課、聽課、評課,促進教研組內的相互交流,營造學科教研的氛圍,提升教師學科教研能力,最後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每週抽籤聽課

如果說,教研組公開課是提前預設的、有準備的教學常規的落實,每週抽籤聽課,是抓真抓實課堂教學常規的新舉措。

學期第一位被聽課的老師由校長抽籤產生,之後,由每週上課老師來抽取下一位上課老師。這樣的抽籤形式,從尊重每一位老師出發,不但增加了儀式感,而且增加了趣味性。

一個學期下來,抽籤聽課11次。初中聽課人數超過初中教師人數70﹪。校內教師共計聽課近70節,加上校外教師聽課超過100節。其中學校行政帶頭聽課,學校趙忠副校長聽課5節,教務處陳繼楚老師6節,教務處張培芳老師8節等。老師們相互交流,努力營造良好的日常教學的氛圍。

抽籤聽課後,學校教務處做到一師一反饋,一課一反饋。反饋力爭在當天完成,保證聽課反饋的時效性。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反饋過程中,由教務處認真收集、彙總、分析每位聽課老師的評課意見,給予上課老師客觀公正的評價。既充分肯定亮點、優點,同時也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客觀及時的聽課反饋,受到上課老師的肯定。

行政推門聽課

常態公開課保證了教研組常規的教研,是專業性比較強的聽課活動。每週抽籤聽課很好地保證了日常課堂教學常規的抓真抓實創新。行政推門聽課 “望”“聞”“問”“切”的功能,彌補了前兩種聽課所缺的角度:如發現問題型聽課,解決問題型聽課,發現潛能型聽課,發現優秀型聽課等等。

每位老師的課都有精彩處,每位聽課老師都有金建議。一個人的智慧有限,一羣人的智慧凝聚成的力量無限。聽課交流,無疑,是抓真抓實課堂常規的好方法,教師在前行路上的助推器。

濱興學校推進“四環五步”課堂改革,落實“課堂六有”常規,同時學校借“三位一體”的聽課,三者相輔,正促使着學校的課堂悄悄發生着變化,也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的肯定。

我們一起看看該校“美麗校園——學校開放日活動”課堂開放家長的聽課反饋:

1、小組教學,討論學習,學生積極性較高,氛圍比較好。

2、分組教學,學生互相出題,只有理解通透,才能出好題。老師這招高明。

3、課堂氣氛活躍,老師想辦法調動更多孩子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

4、老師很親切,授課不古板。

5、老師上課生動,節奏緊湊,與學生互動頻繁,時刻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

6、科學課實驗設計有趣,學生在玩中學。

不管是在教師上課,教師評課的過程中,還是家長觀課、評課的過程中,“四環五步”的課堂模式日漸表現在濱興學校日常課堂裏,“課堂六有”也正在深入到日常課堂上。課堂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她需要教師在學習中探索,探索中實踐,實踐中交流,交流中反思,反思中改進。聽課“三位一體”,落實教學常規,在抓真抓實常規中求課堂創新,期待我們的課堂越來越精彩。

供稿:杭州濱興學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