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縱覽|內蒙古生物藥品廠——與時代一同奔跑

遼闊壯美的內蒙古草原,是我國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1949年以前,炭疽、口蹄疫、牛肺疫、氣腫疽等傳染性疫病常年流行,對我國畜牧業發展造成了極爲不良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1958年,內蒙古生物藥品廠誕生在陰山腳下的呼和浩特市西郊。

剛建成時,廠區面積有30餘萬平方米,建築面積有3.7萬平方米,由內蒙古自治區畜牧局直接領導,職工有500餘人,設有獸藥化學藥品車間、獸醫生物製品車間、豬口蹄疫淨化車間等等,規模龐大。內蒙古生物藥品廠重視科研與生產相結合,曾發明口服牛、豬巴氏桿菌苗、口蹄疫弱毒同體活疫苗,生產牛、羊、豬、雞、兔用疫苗30餘種,暢銷國內外。

建廠初期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人才引進。內蒙古生物藥品廠請求農業部從北京中國獸藥監察所派張計舒技師來擔任首席業務廠長,從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調來一批優秀的技術幹部,還有自治區本身的幹部等。爲了提高管理和技術水平,到農業部直屬開封、蘭州、哈爾濱等生藥廠學習、培訓。1960年以後,每年內蒙古農牧學院獸醫系都會分配本科生若干名來廠,再加上廠內開辦的兩年制技工學校學生,技術力量得到較大提升。

內蒙古生物藥品廠匯聚着大家的智慧,再加上國家的大力支持,在1962年建成了“炭疽沉澱血清”車間,免疫馬匹最多時到達百餘匹,除了國內使用,還遠銷越南和阿爾巴尼亞,直到70年代中,我國控制了炭疽病,該產品才停止生產。

1983年,內蒙古畜牧科學院、內蒙農管局與內蒙古生物藥品廠三家合辦“大青山獸藥廠”,場址設在內蒙古生藥廠內,主要生產三合激素、誘乳激素、黃體酮注射液、注射用絨毛尿膜促性腺激素和凍幹孕馬血清等。一直到1990年,大青山獸藥廠歸生藥廠獨家經營,成爲廠內的一個獸藥車間。

隨着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品種不斷增加、員工隊伍不斷壯大,國有企業的深入改革,1998年,生藥廠加入內蒙古金宇集團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由原來的國有企業改制成股份制上市企業,這樣就解決了因爲資金不足卻想更新技術設備的問題,爲生藥廠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合理分配資源,從此生藥廠進入發展快車道。改革的回報是豐厚的,剛合併三年的銷售收入和利潤每年分別以100%、 158%速度增長。1998年時,企業年銷售額爲960萬元,2005年時,企業年銷售額已經達到2.5億元。

這樣的高速發展與“天時地利人和”都有關係。“天時”——獸用生物製品特別是各類疫苗的產品增長較快,因爲我國畜牧業近20 年來高速發展,大量的進口、出口物資,流動的人員,進口畜禽和畜產品的增加使新的疫病不斷出現。加之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全社會對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國家對重大畜禽疫病也加大了防疫程度,大大增加了強制免疫經費補貼,從每年幾千元,增加到幾億元。“地利”——在 20 世紀50年代時,內蒙古生物藥品廠是國家特種疫苗的定點生產廠。多年來, 其產品主要用於爲防止鄰國疫情傳入而設立的邊境大免疫隔離帶地區。內蒙古位居全國五大牧區之首,對牲畜免疫用生物製品的需求量巨大,在牛羊疫苗系列產品上有着堅實的基礎和優勢。“人和”——全面培養提高員工的整體業務素質,轉變管理體制和各項經營機制,向國內各大院校、研究院所學習,也向同行企業學習。

2007年3月5日,爲了做大、做強生物製藥產業,在內蒙古生物藥品廠的基礎上,由金宇集團出資5000萬元,進行內部資源的整合,構建生物製藥產業平臺,成立了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年收入超過20億元,進入全球動保企業前十。經過近十年的不斷創新發展,公司已經可以生產羊、禽、牛、豬等六大類60多個產品,形成了豬用疫苗13個品種、禽用疫苗2大類、牛羊疫苗16個品種,30個品種的產品結構。牛羊疫苗產量佔全國首位,尤其以牛羊O型-亞洲Ⅰ型口蹄疫雙價滅活疫苗受到用戶廣泛讚譽,山羊痘活疫苗榮獲農業部優質產品獎和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羊三聯乾粉滅活疫苗獲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優質獎和第三屆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車間設備也逐漸現代化,目前,已擁有全國首家通過農業部GMP認證的強毒滅活疫苗車間兩座、弱毒凍幹活疫苗GMP車間一座等現代化生產車間,同時配套有研發中心、檢測中心、三座接近P3標準動物檢驗室、物料倉庫等輔助生產的現代化設施。

從最初的內蒙古生物藥品廠到現在的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該企業爲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推動了我國獸醫事業的前進,未來的它也會繼續保持初心,向草原上翱翔的雄鷹一樣,不斷搏擊奮發。

參考文獻

[1] 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J]. 江蘇農村經濟, 2007(11):73-73.

[2] 李豔容. 草原上騰飛起的矯健雄鷹——金宇集團內蒙古生物藥品廠廠長王家福解密金宇生物持續發展的真諦[J]. 現代畜牧獸醫, 2005(9):54-55.

[3] 梁聖譯.中國獸醫生物製品發展簡史[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作者:《中國動物保健》 向昭穎

來源:《中國動物保健》2019年第4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