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外景

8月17日,孔孟之道與傳統文化第二次研討交流活動,在青島即墨區膠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舉行。青島市部分高校、研究機構以及文學藝術界知名專家學者,以及社會各界30多人蔘加了這次活動。

本次研討交流活動依然秉承習近平主席在剛剛閉幕的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峯會講話中強調的:“山東是孔子的故鄉和儒家文化發祥地。儒家思想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倡導“大道之行,天下爲公”,主張“協和萬邦,和衷共濟,四海一家”。”正是在此背景下,青島市孔子文化交流協會和青島孟子文化研究會共同舉辦了本次研討交流活動,此前,我們也曾於7月10日聯合舉辦過第一次交流活動。

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青島大學歷史學與社會學研究學者、青島孟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孟天運教授,青島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青島市國際關係學會副理事長李廣民教授,在會上分別以“孔子與孟子”和“試析日本的祭孔拜孔活動--以湯島聖堂爲例”爲題目做了主旨演講。

孟天運教授認爲,孔子在歷史上地位彪炳,功業卓著,萬世師表,世界偉人,在世界上也具有崇高的威望。德國哲學歷史學家雅斯貝斯在談到他所提出的“軸心時代”的概念時說,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間,中國、古希臘、印度和以色列這四個文化區幾乎同時出現了一些世界級的思想偉人,就像在黑暗中同時亮起了火炬,照亮了人類前進的道路,我們現在的世界之所以是這個樣子,之所以這樣說、這樣行動、這樣思考,都是這些人指明的。在中國的思想家中,他首推孔子。孟子也說:“天不生仲尼,千古如長夜”,也是這個意思。

研討交流活動現場之一

孔子在歷史上的主要貢獻是什麼呢?

首先,孔子整理了中國三代尤其是周代的禮樂文化,奠定了中國政治思想文化的主旋律;

其次,孔子授徒講學,有教無類,像普羅米修斯一樣把文化普及到民間,改變了以往“學在王官”的格局;

第三,孔子開創了儒家學派,規劃了君子人格,爲中國人的素質提升設定了標準;

第四,孔子研究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闡述了人倫社會秩序,總之,沒有孔子,就沒有我們現在這樣的社會。

研討交流活動現場之二

而孟子呢?爲什麼人們總是孔孟並稱,概括爲“孔孟之道”,爲什麼孟子能超越孔子的門徒,被尊爲“亞聖”呢?

孔子死後,“儒分爲八”,各執一端,加上別的門派的興起,一百多年之後的儒學已經有些頹勢。 孟子舉起光復儒學大旗,聚徒講學,排斥異說,參與百家爭鳴,發揚光大了儒學思想,終於使儒學重振聲威,取得了顯學地位。可以說,孔子之後儒學重新在百家學術中佔據主導地位,孟子居功至偉。

孟天運教授(左二)在演講

孟子的名望並非幸致,他還在孔子思想的基礎上做了很大的拓展和創新。至少在以下幾方面,孟子對於孔子是有着發揚光大之功的:

一、在“仁”的觀念上,孟子把孔子的“仁”發展成爲“仁政”理論

“仁”是孔子的一個核心概念。“仁”以往就有,但是孔子把他提煉昇華,使之成爲其思想的核心觀念。在《論語》中“仁”與“禮”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字

眼。“仁”與“禮”,一個是內在基礎,一個是外在體現。沒有“禮”,“仁”得不到彰顯;沒有“仁”,“禮”只是外在形式。“仁”與“禮”構成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在孔子之後,孟子沿着“仁”的方向拓展建構,發展成了成爲體系的“仁政學說”,成爲儒家思想的核心成分。荀子沿着禮的方向發展完善,成爲儒學又一高峯。孔子構成了儒學之身首,孟子、荀子各成一足,大致構成了整個先秦儒學體系。

二、孟子提出了完整的“性善論”

“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這是一句名言。冠於《三字經》之首兩句的“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孟子的思想。“性相近,習相遠”,纔是孔子的言論。在孔子那裏,人性是善還是惡,沒有給出明確定論。孟子首倡“人性善”,並把這個理念作爲他的一切學說的出發點和基礎。他說人皆有“惻隱之心、是非之心、恭敬之心、羞惡之心。”這“四心”是人天賦的善根,是“仁義禮智”的根本。這擴大了儒家的社會基礎,也是儒家一整套仁政學說的基礎。

三、提出了“民貴君輕”的理論,把先秦民本思想推向了頂峯

孔子是重民的,在東周以來神民關係逐漸向民傾斜的大趨勢下,孔子特別重視統治者實施德政,與民爲善,爲民造福。 孟子則最驚世駭俗的就是提出了“暴君放伐論”,提出了“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的口號,把先秦民本思想推向高峯。

四、孟子大有作爲的思想

在先秦文化中,有幾類人形成了幾個類型:伯夷類型、柳下惠類型、孔子類型、伊尹類型。伯夷,非常清高,堅持自己的追求,不降志,不辱身;柳下惠,不降志,可辱身;孔子,聖之時也,治世就出而作爲,亂世就“卷而懷之”;伊尹,勇於作爲,改造時勢。孟子說,他贊成伊尹的做法。他說,人們都想在別人造好時勢了纔出來作爲,那麼哪裏有那麼多周文王呢?道義在身,責任在身,怎麼能等待呢?他以天下爲己任,認爲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在當時的天下,如果歷史真要大治,擔當大任者“捨我其誰也?”

五、孟子大丈夫氣概

孔子是一個非常講究分寸、講究身份的人。你是什麼人,就要遵守這個階層的禮儀,是什麼角色,就要扮演好你的角色。他對齊景公說,治理國家最重要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自己首先做楷模。孟子指點江山,不信邪,不低頭,他的大無畏精神,是中國人的思想鈣片,是中國人的精神脊椎骨。他以我爲主,糞土諸侯,糞土富貴權力。正是這些觀念,使孟子在諸侯面前自信自若,沒有絲毫奴顏媚骨,真正體現了士大夫的理性和骨氣。

李廣民教授(左三)在演講

李廣民教授則結合自己在日本多年生活學習的經歷,分析了日本政府及社會各界對以孔子爲代表的儒家文化的高度重視和保護的背景、原因、後果,並以日本湯島聖堂爲例,列舉出一系列數字與圖片,着重介紹了日本學習發揚儒家文化的有關情況。

據有關資料記載,日本在每年 4 月的第四個週日舉行春季孔子祭“釋奠”儀式。在中國孔子故鄉開始祭奠孔子時,是用牛羊等犧牲供奉孔子的,而在日本聖堂則是用日本清酒,活鯉魚,蔬菜鮮果等供品來祭奠孔子,以彰顯孔子的顯赫地位和學問。

日本湯島聖堂孔子像

日本湯島聖堂每年還舉行正月特別參拜孔子活動。它是指從元旦到元月 4 日的四天間,來孔廟朝聖或者參拜許願。在四天期間,湯島聖堂從仰高門到入德門,杏壇門和大成殿,全都按照日本元旦參拜神社的樣式裝飾一新。在這四天內大成殿內還會展示一些特別貴重或平時無緣一見的孔子像或者文物。

湯島聖堂大成殿的建築物本來仿造中國式樣,油漆成紅色的柱子,外觀爲綠色。1799年(寬政11年)按水戶孔廟改建,建築物塗成黑色。1922年湯島聖堂被指定爲國家級歷史遺蹟。1923年(大正12年)在關東大地震中除德門和水屋以外全部燒燬,現在的大成殿是1935年(昭和10年)由伊東忠太設計,大林組施工再建的。

日本的祭孔拜孔活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日本官方及民間對於以孔子爲代表的儒家文化的高度重視。

日本湯島聖堂大成殿

孟天運教授和李廣民教授的精彩演講,得到了與會人員的高度評價。

此外,與會人員還從孔孟之道與傳統文化的關係,儒家文化的傳承發揚,孟子的擔當精神,孔孟文化的時代意義和現實價值,中國儒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以及中華傳統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和影響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探討。

書法家官愛兵(右)向孟憲良會長(左)贈送書法作品

本次研討交流活動由青島孟子文化研究會會長,著名企業家孟憲良先生主持。他在總結時強調指出,儒家文化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在當代,弘揚孔孟文化無論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文明建設,還是促進社會進步都具有特殊意義。我們要勇於擔當,承擔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任,創造性地學習、研究、傳播、弘揚孔孟文化和儒家學說,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青島市孔子文化交流協會·孔子學堂供稿)

來源:中國孔子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