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烦了荧屏上太多的“识时务者为俊杰”,见惯了饭场里以职位高低论英雄,总觉得有种吃了苍蝇般的腻歪感。不由百度这句箴言的来历,方知出自明末清初大批评家金圣叹批注《水浒传》中的一句话。《水浒传》第五十八回写李逵性暴言直,吴用斥其“这厮不识时务”吗?金圣叹此处批注曰:“识时务者为俊杰,又岂知不识时务者为圣贤耶?”

金圣叹这个批注实在高,给人以醍醐灌顶和振聋发聩的感觉。缘何?只因前半句“识时务者为俊杰”,总结了俗世中俊杰们的行为准则,而后半句“不识时务者为圣贤”,则是对前半句之否定,是对品格远高于“俊杰们”的“圣贤们”之打赏。可惜我们的生活中,知道并亲力躬行“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名言者比比皆是,然知晓“不识时务者为圣贤”这句话,并以此作为座右铭执念坚守、终生践行者能有几人呢?

先说何为“识时务者”。我觉得褒义的解释,应该是随机应变,随波逐流,审时度势,左右逢源,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够自保求进,转危为安,获得最大社会效益和人生价值的“聪明人”。那么贬义的解释是什么?就是毫无原则,看风使舵,见利忘义,投机取巧,忘祖求荣,卖身投靠,有奶便是娘,有权就是王的“变色龙”或者“小人”吧?

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社会。在几千年的变迁历程中,这种为了权力、利益而不择手段的所谓识时务的“俊杰者”,出现得实在是太多了:汉刘邦为逃离项羽追杀,免得死于非命,竟然连其老父、妻儿之生命而不顾;唐刘彻为夺取皇帝之位,居然杀兄弑弟;朱元璋为防止功臣们可能的造反篡位,竟然火烧庆功楼,就连侥幸逃脱的徐达也不放过,非要赶尽杀绝,最后“赐鹅”致死;明末辽东总兵吴三桂,因情人陈圆圆被攻占北京的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占有,就“冲冠一怒为红颜”,放开明朝东北国门山海关,并亲自引清军入关,攻击明朝残军,加速了明廷的最后灭亡……这些所谓的“俊杰”们之行为,一般柔善之人,能做到吗?

然后说到现代,就更令人心痛。我们谁都不会忘记刚刚过去数十 年的抗日战争,就是在那场中国人刻骨铭心、永世难忘的抗击倭寇入侵的正义战争中,居然有数十万的民国政府官员叛国投敌,为虎作伥;还有超过日本侵略军总数的中国人加入皇协军,为敌所用,屠杀同胞……这些所谓的“识时务”之“俊杰”们,其行为就不是“看风使舵,见利忘义”所能掩盖,而是赤裸裸的忘祖求荣、为虎作伥的可恨与可耻了。

至于引申到现实生活中,所谓识时务的俊杰们亦然多如牛毛,在此不再逐一列举。

…… ……

再说何为“不识时务者”。我觉得亦有褒、贬二解。褒义的解释,应该是坚守原则,有远大抱负,不懂得适应现实,立志铁肩担道义,一心妙手写春秋,愤世嫉俗,人醉我醒,人浊我清,宁折不弯,不出卖灵魂和良心,至死追求人生目标的理想主义者。而贬义的解释,应该是认死理,死心眼,一根筋,蹩掘头,不拐弯,拒变通,一条黑路走到底,撞倒南墙不回头,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圣人蛋”“愣头青”。

在中国历史上,“不识时务的圣贤”虽然没有“识时务的俊杰”那么多,也可以如数家珍般列举一些来,比如:带着一帮弟子颠簸流离、四处讲学,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孔夫子;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最后郁郁不得志而抱石投江的屈原;被小心眼的南宋小皇帝十三道金牌召离抗金前线,然后冤狱而死,依然告诉子孙“精忠报国”的岳武穆;为制止明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带着棺材上朝劝谏,宁可被杀,也不误国自保的海瑞;即使被千刀万剐凌迟处死,也依然对明廷忠心耿耿,死不承认自己“私通清兵”的袁崇焕;因上“万言书”遭不白之冤而撤职处理,连坐十余年冤狱,遭受无数次的审问甄别,至死都不承认“三反罪名”的彭大将军……

即便外国,“不识时务的圣贤者”也不少。比如:放弃王子地位和美妻荣华,简居深山苦思冥想,只想为众生解除苦痛,最后创立佛教的释迦摩尼;为大众广布福音、却被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传道者耶稣;只因盗取火种,为人类送来光明,反而遭受宙斯惩罚,被绑在高加索山遭受酷刑的普罗米修斯;为终生的追求孜孜不倦,废寝忘食,舍弃一切,最后终于成为大哲学家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卢梭、康德、叔本华……

那么,俊杰与圣贤的差别是什么?表面看,前者是“识时务”的聪明人,而后者为“不识时务”的糊涂虫。其实否也,从本质来看,后者是比前者“更聪明”的一类人。如要细分,只能这样界定:俊杰是小聪明;圣贤是大智慧。俊杰们不惜手段,实现自己的最大现实利益;圣贤们不计代价,追求人生的远大目标。俊杰们活着,是为了攉取权力、物质与金钱;圣贤们活着,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观照人类以及宇宙的未来。俊杰们在社会中威风八面,呼风唤雨,掌控着国家的话语权与统治权;圣贤们则蜗居于社会的边缘,甘于清贫与寂苦,孜孜不倦地树德立言,著书立说。俊杰们活在当下,顺应潮流,却掌控不了社会发展之走向;圣贤们则不顺应现实之潮流,而是主导未来之潮流,引导着国家民族未来进步之方向。

俊杰与圣贤同处于社会之中,二者是互为依存、互相排斥的关系。圣贤们看不惯俊杰们的势利变通,急功近利,小人得志,扬武扬威;俊杰们也很讨厌圣贤们的死板固执,不近人情,坚持己见,犯上干政,往往对他们冷眼相向,不屑一顾,实在忍受不了他们的时候,还对他们痛下狠手,下狱或者虐杀致死。然而奇怪的情况是,前朝的俊杰们对圣贤们讨厌排挤、极尽迫害之能事,但是这些圣贤们去世之后,后代的俊杰们却又对这些圣贤们极尽吹捧,奉若神明,封赐名号,建祠纪念。中国的圣贤者孔子、老子、屈原、司马迁、岳飞等,都得到了如此意想不到的待遇。这种前后矛盾、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到底说明了什么?可以这样认为: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圣贤者们的所作所为,确实有他们的道理,他们所执著追求的东西,确实有利于社会向好的方面转变和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还有一天比较关键,就是这些俊杰们跟那些圣贤者们不处于一个时代,不受他们的怪诞出格之言行的缠绕,眼不见心不烦,只取他们的有利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之精神成果,这等好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由上可知,俊杰与圣贤在现实社会中互为依存,一个不能少。然而,作为一个有点抱负的小文人:到底是做一个俊杰,还是做一个圣贤呢?若是要做俊杰,自己不会随机应变,左右逢源,审时度势,看风使舵,投人所好,卖身投靠。但是要做圣贤,自己又耐不了那份寂寞清苦,没有那种为了人生追求,甘愿舍弃一切的坚执决绝、一往无前的勇气。那怎么办呢?干脆后退一步,就做一个生活中有吃有喝有事干就十分满足的“芸芸众生”吧!

当然,如此这般“活着”的同时,内心深处还是要以圣贤为榜样,尽量像他们那样,有一点精神方面的追求,做一些有利于社会向善唯美的事情!尽管清楚地知道,自己永远成不了那种令人高山仰止的圣贤者!

2018.8.6于书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