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景暉被“切割”始末

8月18日上午9點,我愛我家地產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微信暱稱胡一刀,突然在朋友圈宣佈辭職。

結束了他在我愛我家18年的職業生涯。

據媒體報道,導火索源於一次採訪。8月17日,胡向媒體表示,幾家大型的長租公寓運營商,爲了擴大規模,惡意高價爭搶房源,嚴重破壞房屋租賃市場。

這種說法,暗合近期一線城市房租狂漲趨勢,自然引起不小轟動。

但當日晚間,我愛我家官方發佈聲明,稱胡景暉上述表達,僅爲個人態度,與我愛我家觀點無關。

隨後胡景暉向媒體曝光,因爲之前的言論,而被董事長“切割”,無奈之下,只能辭職。

整個事件還充斥着許多細節,據胡景暉報料,在他“不當言論”之後,董事長謝勇找他談話,進行了四個小時的“末日審判”,不但收繳了他很多權力,謝勇還說,“鏈家”董事長給自己來電,說胡景暉的言論對行業影響很壞,要他管教好自己的手下,否則“鏈家”就要和“我愛我家”全面開戰。

後面這一點是胡景暉最不能接受的,自家董事長怎麼能聽競爭對手的?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嗎?

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胡一刀,踏南天,碎凌霄,哪怕一去不回。

胡景暉

2. 再高的位置也不能保證你的安全

事後不久,鏈家董事長左暉立即聲明,自己根本沒有主動聯繫我愛我家董事長謝勇,反而是謝勇主動聯繫的自己,謝勇還表達了對胡景暉的不滿。

有媒體稱,左暉和胡景暉有一些私交,兩人還多次一起踢球。

這些證據都指向一個可能:胡景暉擦槍走火的言論,剛好給謝勇一個下手的由頭,而左暉也只是被謝勇拉來墊背的。

畢竟想搞掉一個副總裁,不是件容易的事,找一個外部矛盾來說事,則是老闆們的慣用伎倆。

圖窮匕首自會見,說白了,就是老闆不想用你了,“藉口”總是風雲千檣,“切割”纔是落地實錘。

至於謝勇爲什麼會切割胡景暉,一來是後者功高蓋主,新董事長自然很難管教;二來是利益分配不均,胡曾向老董事長要股份,未果後,怨氣頓生。

這些原因,很多媒體均有報道,讀者可自行查閱,我不廢話。

這件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前段時間跳樓自殺的萬達女高管徐毓,以及被高科技公司辭退,年薪200萬的高管Michael Wu。

雖然背景不同,但你能體會到,這是一個毫無安全感的時代,即使你此刻身爲高管,下一秒,靚麗的title也可能會被瞬間扒去。

給予後再拿走,比從來沒有更痛苦,彷彿從高處落下的人。

3. 危機離你並不遠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別人的遭遇,往往像看電影,當事情真正發生在自己身上,才感到紮實的痛。

就在上個月,一個朋友約我喝酒,席間講述自己被離職的經歷。

那哥們正值36歲本命年,在某大型公司做銷售主管,老實本分,胸無大志。就想在公司打一輩子工。

可這個簡單的美夢也沒能實現。

今年年初,他和另幾位主管,一起被人力資源叫去談話,HR剛剛談完他們對公司的貢獻,突然話鋒一轉,說到公司戰略轉型,銷售部門重組,來談話的都是沒辦法安排的。

所以,兩個選擇:一、拿補償金走人;二、在人力資源掛號,重新上崗。而且,當場就要表態簽字。

那哥幾個都是明眼人,知道第二種方案等於廢掉自己,所以都選擇了方案一。

我那朋友一腦空白的走回坐位,身後跟着一個人力資源的小夥子,很客氣的對他說:

“華哥,麻煩您把員工卡和門禁卡交給我,領導要求的......”

小夥走後,朋友心神不寧,恍惚記得當天有個什麼重要的事,於是想打開電腦日程看一眼。

誰知,當他輸入賬號和密碼後,電腦屏幕跳出一行小白字,竟寫着“此用戶不存在”。

和我談到這裏時,那哥們有點激動,說自己默背了13年的用戶名和密碼,突然就不存在了;自己忠誠了13年的公司,現在卻連13分鐘都不給他......

是阿,13年好不容易從基層爬到中層,如今卻一滑到底,令人悲憤。

但不可否認的是,悲劇往往來源於不當的定位。

柳傳志就曾說“員工本來就不應該把企業當成家”,這句話說得還是蠻誠實,家是血緣羣體,企業是利益集合,前者天道昭昭,分內之事;後者利往熙熙,價值爲先。

所以, 你在企業能待多久,完全取決你的價值,而不是取決你是不是把企業當成家,要知道這個家始終是老闆的,要不然怎麼叫企業家呢?

4. 比起忠誠,我們更需要一種契約精神

不知何時開始,“忠誠”這個我們一直推崇的詞彙,變得太虛,太大,能裝進的東西太多,你的青春年華,你的歲月有痕,你的黃粱一夢。

而這個詞又經常被用得毫無節制。

剛剛入司,就要接受一番忠誠度的洗禮;

無論什麼場合,你都被灌輸對組織忠誠才能得到重用的真理;

老闆也時不時讓你把企業當成家,共負榮辱,企業一定不會虧待你......

可真實的情況是怎樣呢?

胡景暉在記者採訪期間,多次表達了一種哀怨和後悔:

”以前,我從來不去爭取利益,我相信公司,相信老闆,相信自己的價值會被發現,可現在看來,自己就像一個傻X。”

胡的這種說法,讓我想起羅振宇曾說過的一句話:

“職場中最大的謊言,就是老闆對員工說:你放心,我不會虧待你的。”

我並非在全盤否定“忠誠”的意義,而是覺得,在商言商,勞資雙方都應該有種“契約精神”。

就這一點,公衆大號拾遺君有很好的詮釋。

他說:員工和公司,就是甲方和乙方的關係。

“公司作爲甲方,你不能老利用強勢來忽悠乙方,說今年你先虧着幫我做,明年我定不虧待你,讓你賺個盆滿鉢滿。”

結果第二年沒到,你把乙方給蹬了。

你忽悠人的言語,即使沒寫在合同裏,只要你說了,沒兌現,你就是沒有契約精神。

“員工作爲乙方,既然得到了甲方的報酬,那就竭盡所能,把自己的全部實力賣給甲方。哪天覺得甲方不地道,就拎包走人,反正誰也不欠誰的。”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作爲乙方的你,要建立自己的“資本”,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就像胡景暉說的:“你想與資本家平等對話,你就要變成資本家。”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