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型普洱茶的“人工驯化”要从普洱茶种植历史说起

云南普洱茶种植历史的传说众多,一说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不叫普洱茶。

二说诸葛亮几次伐魏,均以失败告终,正值当时的“云南王”孟获带头叛乱,诸葛亮不得不来云南平乱,平定叛乱后见他们生存不易,便亲自教当地茶农种植茶树。

“莽枝、革登有茶王树较它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关于这段渊源历史,在清朝《普洱府志·古迹》《普洱茶记》中均有记载。

不过无论是“周朝濮人说”,还是“茶祖孔明说”,在彰显云南种茶历史悠久的同时,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栽培型普洱茶由野生型蜕变而来的事实。

自第一代云南茶农学会种茶伊始,便无形中对野生型茶树开始了人工栽培驯化的过程,代代累积,经过漫长岁月,基因遗传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后,便有了现今的栽培型古茶树。

目前市场上流通普洱茶以栽培型最为常见

云南人工种植的栽培古茶园众多,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三大茶区,其他地方也鲜有分布。下面是关于古茶树种植面积的一个官方和民间数据统计:

产地

官方数据(对外宣称)

民间数据(贴近实际)

西双版纳

8.2万亩(人工栽培型茶树为主,野生型仅有零星分布)

8万亩(不到8.2万亩)

普洱

124万亩(野生型古茶树大概118万亩)

36万亩(含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

临沧

130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

2.3万亩(栽培型古茶树为主)

(表为:古茶树种植面积大概数据,数据参考白马非马《云南省古树茶面积与产量真相调查》)

从表中不难看出官方的宣传数据与民间贴近实际的数据差距甚大,其中野生型古茶树的数据更是令人难以信服。只能说就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野生型普洱茶”与“栽培型普洱茶”而言,以栽培型最为常见,原料也主要来源于三大茶区。

栽培型普洱茶真没“野生茶”好?

野生茶以“香气特异、山野气韵强烈”而出名,真的就胜过栽培型普洱茶吗?先不说很多栽培型“山头茶”也有此类特征,班章之霸道、易武之柔和、冰岛之甜美便值得无数茶人追逐,何况部分野生茶还含有轻微毒性。

笔者谈这些倒不是为了贬低“野生茶”,实在是如今普洱茶市场乱象怪生,难保又有部分不良商家眼红利益而不顾一些“野生茶”的隐形毒性,最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而已。喝茶,喝的是心境,满足的是“茶瘾”,实在没必要去做一些无谓的追逐,即便非野生茶不可,也莫为贪图“便宜”而因小失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