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标题,肯定有朋友会纳闷,儒释道三教并称,为什么单单谈佛教与道教,况且,儒教还是本土产物……

实则,儒家是一种学术,因为统治者的提倡和信奉,才使之有了宗教的权威。道,先秦之时为方士所信奉,后来有点模仿佛教,已经不是本来面目了。

佛教的输入,根据魏书(1)记载分为三个阶段。

一,匈奴浑邪王之降,中国得其金人,为佛教流通之渐。

二,哀帝元寿元年,及公元二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使尹存口授浮屠经。

三,后汉明帝梦见金人,以问群臣,傅毅以佛对,于是遣郎中令使西域,带着两个和尚和经书从西域来,于是建寺庙,名之为白马。其实,得到口授的浮屠和梦见金人,没好大的关系,但是政府出面筹建白马寺,意义重大,让佛教在中土一下子就有了官方背景,所以大家看到的历史书大多将白马寺的建立作为佛教进中国的最初开端。其实想来儒家影响之大,半数还是要归功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实,个人觉得,张骞通西域之后,西域与汉朝就有联系,有了联系文化的输入和输出使肯定有的,不过还没看到有史书明确记载,姑且算作个人妄语。

书中,有这么一个记载 :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给楚王英诏书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2)。也就是在佛教才开始正式由官方引入的时候,在贵族阶级里早已信黄老。有人肯定会问,黄老,就是道教吗?其实黄老最初本也是一种学术的称呼,就像孔孟一样,以此类比,黄老就是黄帝和老子,那么有人肯定会继续问,老子我晓得是道家创始人,那黄帝怎么也成了道家的了?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黄帝影响大,啥子事都要拉上他啊,也就是现在的偶像效应!

话题说回来,后汉时候的已经不是我刚刚解释的黄老的本意了,黄老之术的变化,由学术成为迷信,方士之功不可忽略哎,你看张角,奉祠黄老道。三国志更是直言,张修之法与张角略同,又说张修使人为奸令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此时的黄老,内容如何可想而知,更何况后汉朝在三国之后,早就被曲解不知何样。楚王英诵黄老之微言,想来就也是刚刚说的五千文。

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初依托黄老之名,本来是想利用他们的言辞,让人学习,学习久了,就有自己的感悟了,况且魏晋之时,玄学四起,老子就成为上流社会的必需品,于是,所谓的老子,便开始有了双重身份,一是他本来的面目,九流之中道家巨子。二是所谓儒释道三教中道教教主。特别是到了魏太武帝之时,把寇谦之(3)迎接到洛阳,请他升坛作法,替他布告天下,我想这个时候的道教才算的真正的可以和儒释两家三足鼎立了吧!

1:魏书。释老志

2:后汉书。楚英王

3:寇谦之,名谦,字辅真,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少奉五斗米道,后从成公兴于嵩山修道。他自称太上老君授予其“天师”之位,又称老子玄孙李普文下降授其《录图真经》。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424年),谦之献道书于太武帝,倡改革道教,制订乐章,建立诵戒新法。次年,太武帝更亲至道场受,并建新天师道道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