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唐五陵—泰陵(組圖)

泰陵位於渭南市蒲城縣城東北15公里五龍山餘脈金粟山南,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

渭南網 (記者 楊春波 實習記者 王倩)中國的陵墓雕刻是陵墓中最精彩,保留時間最長的一部分藝術形式。人們從不同歷史時期所遺存的陵墓石刻所體現出的藝術表現性中,能感受到歷代封建王朝不同時期的社會風貌和人文精神。

景點介紹: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泰陵是玄宗生前親自選定的穴位,非常講究,從形狀看很象一把藤椅,從風水角度看,穴位周圍環境是砂環水抱的藏風聚氣之所(砂環即穴地背則和左右山勢重疊環抱的大好自然環境。水抱就是穴地前面有水抱流)。

泰陵,面前的山叫金粟山,爲五龍山餘脈,海拔716米。據史書記載,泰陵是玄宗生前親自選定的穴位,非常講究,從形狀看很象一把藤椅,從風水角度看,穴位周圍環境是砂環水抱的藏風聚氣之所(砂環即穴地背則和左右山勢重疊環抱的大好自然環境。水抱就是穴地前面有水抱流)。在風水術中,結穴周圍的形勢以左面的支脈爲青龍,右面的支脈爲白虎,前面的澄水爲朱雀,背面的靠山爲玄武,泰陵的四門很符合風水術“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俯”的特點,是個風水寶地。今天我們站在歷史的高度,回到現實生活中來,實際上,一個人真正吉凶禍福,除掉那些難以把握的社會歷史因素,及其他種種驀然而至的外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者平時的所作所爲,所謂“自己寫自己的歷史”。然而,客觀地分析唐代帝王陵選穴的標準,其中蘊藏着地質學、環境學、景觀學等科學成分,表現了先民們對美的追求,吉的渴望。

規模介紹: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李隆基謁橋陵至金粟山,見此山有龍盤鳳息之勢,謂左右曰:“吾千秋後,宜葬此地。”泰陵規模浩大,陵內封地方圓達38公里,設置分內外兩城,佈局酷似京師長安。

現存石刻有:華表、天馬、鴕鳥、石翁仲、石獅等。這些石雕刻工細膩,形象逼真,線條流暢,是我國石刻藝術的瑰寶珍品。一部分石刻已被破壞。陪葬於泰陵的有元獻皇后和內侍高力士。1971年,在此地發現了200多年前早已斷裂丟失的高力士墓碑下半部分,與原已發現的上半部分相接成全,通高4米,爲研究高力士其人和唐朝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泰陵陵園規模宏大,據《省志》載,陵內封地達三十八公里,爲諸陵中最大者。陵區以玄宮爲中心,依山勢構築陵牆,平面佈局分內外兩城,酷似京師長安,內城四周各開一門,其位置分別爲:

朱雀門(南)。位於現保南鄉唐陵村西約500米處;

玄武門(北)。位於現上王鄉嶺南村;

青龍門(又稱東華門)。位於現椿林鄉唐陵村東約400米處;

白虎門(又稱西華門)。位於現翔村鄉東山懷村400米處。

四門及陵牆四角分別建有門闕、角闕,地面建築包括獻殿、下宮、闕樓、陵署等,殿舍連綿,錯落有致。陵區林木繁茂,蒼翠蔭鬱,一派肅穆景象。與其他帝陵一樣,陵園設有陵臺令(從五品)及主文、主樂、主輦和典事等官員。陵區還設有折衝府,負責陵區安全,封內陵戶,則專門應付各級官員的祭奠活動。像其他唐陵一樣,泰陵四門(尤其是神道兩側)也佈列有大量的石刻藝術品,其簡單情況爲:

原在四門外,各有石獅一對,共八個,現仍殘存六個;

南門(朱雀門)外,原列有石人十對,現仍殘存九對;華表一對,現存一殘一;飛馬一對、鴕鳥一對,現仍存;石馬五對,現仍殘存五個;

北門(玄武門)外,原列有石馬三對,現尚殘存二個;

與其他陵不同的是,泰陵曾佈列有“番酋”立像八尊,現僅殘存東側立像三尊,另於北門處,還殘存一隻小蹲虎。

泰陵侍臣(石人)雕刻反映了唐玄宗“文用漢,武用胡”的特點。

唐玄宗去世的時候,雖然“安史之亂”已近尾聲,但河南、河北的戰爭仍在繼續。連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兩京破壞殆盡,軍隊(尤其是軍閥軍隊和回紇軍隊)燒殺淫掠,社會一片混亂。唐朝國力急轉直下,幾致覆亡,從此歷史走進了中唐時代。由於陵墓石刻的產生同社會主宰者關係的直接性,它本身既反映着產生時的國力,也博動着統治那個時代的精神力度的脈象,因之,泰陵石刻成了中唐陵墓石刻的代表。

同盛唐作品相比,中唐石刻個體變小,精神魄力在大氣磅礴中漸趨平和。但此段時期石刻作品也有一定的發展,不少作品保持着很強的生氣和氣勢,其中泰陵翼馬(在陵墓中,翼馬起着聯繫亡靈與天界的神祕作用)體態矯健,英恣瘋爽,不失爲唐陵石刻藝術中的珍品;泰陵翁仲,文臣雍容華貴,武臣勇武剽悍,仍不失大唐風韻,只是那威風凌歷的神態,信佛要威懾某一特定的對象,不象盛唐作品中的侍臣,倨傲天下,曠達不羈。

泰陵除元獻楊皇后(華陰楊知慶女)祔葬外,陪葬墓只有高力士墓(位於今椿林鄉山西村)一座。高力士原姓馮,聖歷初(公元698年)入宮,時年約15歲,當李隆基爲藩王時,高力士即“傾心附結”,後一生侍奉玄宗,相處五十多年。玄宗辭位後,爲李輔國所誣,長流巫州,力士曾曰:“臣當死已久,天子哀憐至今,願一見陛下顏色,死不恨”。輔國不許。寶應元年,遇赦返至郎州,聞訊並見二帝遺詔,北向痛哭,曰:“大行升遐,不得攀梓宮,死有餘恨”。悲痛嘔血而死,卒年七十九歲。代宗贈高力士楊州大都督,陪葬泰陵。

隨着歲月的流逝,戰火頻仍,泰陵曾遭受過多次破壞和洗劫。尤其是朱溫篡唐期間,華原節度使溫韞“唐諸陵在境者,悉發之,取所藏金寶。”浩劫不僅使宏偉的地面建築蕩然無存,而且還禍及玄宗遺骸。北宋太祖開寶六年(公元973年),下詔修葺泰陵,玄宗遺骸着法服、常服一套重新安葬,同時建立玄宗廟(廟址在今椿林鄉敬母寺村東南),於下宮處立碑,並於陵區廣植松柏、長楊、巨槐等。明清以前,下宮即爲朝延祭祀泰陵處所。清代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陝西巡撫畢沅下令修葺泰陵,並於陵區修築寬3尺、高6尺的圍牆(今已無存)加以保護,同時還在朱雀門獻殿遺址附近,樹立親筆題寫的“唐元宗泰陵”(爲避康熙玄煒諱,改玄爲元)巨碑一通,這一石碑至今猶存,五個隸書大字,蒼勁有力,不失爲一件鐫刻珍品。一九五六年,泰陵被列爲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一九五八年建立了泰陵文物管理所。但是,不可思議的是,泰陵石刻在大躍進期間和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到一次大規模的、無知的破壞。直到改革開放以後,地方政府才加大投資力度,整修道路,植樹綠化並準備對地面石刻進行修復,這時,泰陵才真正獲得了新生。

景區地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城東北15公里五龍山餘脈金粟山南。

景區特色:泰陵建制仿唐長安城,規模宏大,雖經一千多年風雨,現在神道兩側三十四對石刻基本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唐泰陵現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級別:AAA級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門票價格:免費

交通路線:從西安城東客運站或渭南汽車站乘坐發往蒲城的長途汽車,在蒲城北站換陳乘開往師家山的班車在力士路(泰陵)即可到達。

推薦指數:★★★★★

蒲城唐五陵—泰陵(組圖)

泰陵位於渭南市蒲城縣城東北15公里五龍山餘脈金粟山南,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

蒲城唐五陵—泰陵(組圖)

石翁仲。

蒲城唐五陵—泰陵(組圖)

石翁仲。

蒲城唐五陵—泰陵(組圖)

殘缺的石翁仲。

蒲城唐五陵—泰陵(組圖)

石獅。

蒲城唐五陵—泰陵(組圖)

殘缺的石刻。

蒲城唐五陵—泰陵(組圖)

石獅。

蒲城唐五陵—泰陵(組圖)

華表。

蒲城唐五陵—泰陵(組圖)

石馬。

蒲城唐五陵—泰陵(組圖)

殘缺的石刻。

蒲城唐五陵—泰陵(組圖)

飛馬。

蒲城唐五陵—泰陵(組圖)

鴕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