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的看法,“一是標準不降,二是模式多元,三是學制靈活”,從標準、模式、學制上做出了相應要求,這些是提升高職質量的三大厲害招式,堪稱“三板斧”,但是僅僅依靠這“三板斧”,高職質量發展極爲有限,精準把握生源的成長方向會有更爲實質高職質量。綜合以上所述,高職院校在確保高職質量上,有大動作,也有大招數,但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生源層次不齊,發展標準難以統一,分類不夠詳盡,考覈評價難以統一等多方面問題,僅僅依靠“三板斧”,高質量高職教育難以落地。

5月8日,在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就“針對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羣體,如何實施分類的教育教學管理,如何確保高職擴招是質量型的擴招”等問題答記者問。(5月8日澎湃新聞)

本次高職擴招,對象極爲複雜,“一主三輔”涉及到過去傳統意義上的高中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等羣體。綜合以上羣體特徵,高職生入口上的良莠不齊是一個顯著特徵,如何實施分層、分類教學,如何評定不同羣體的教學質量,這是影響高職發展的一大難題。根據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的看法,“一是標準不降,二是模式多元,三是學制靈活”,從標準、模式、學制上做出了相應要求,這些是提升高職質量的三大厲害招式,堪稱“三板斧”,但是僅僅依靠這“三板斧”,高職質量發展極爲有限,精準把握生源的成長方向會有更爲實質高職質量。

標準不降,這話說來容易,實際操作極難。所謂的標準是已有單一類對象的標準,而實際招收的卻是多種類別的學生,讓多種類別的學生朝着已有單一類別學生標準看齊,其難度相當大。而確保標準不降的三大落實,僅僅涉及到相關目標,缺少具體可行的相關措施,目標難以落地。模式多元,做好三分類很有必要,但分類與標準不降存在一定衝突,特別是分類編制人才培養方案與分類組織教學,這兩類的分類標準不同,類別銜接存在衝突。學制靈活,推進三項改革,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推進“學分銀行”建設、推進彈性學制,三項改革充分考慮到了各類羣體的具體情況,但同樣也爲相應的管理帶來了難度,特別是相關成果的認定。綜合以上所述,高職院校在確保高職質量上,有大動作,也有大招數,但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生源層次不齊,發展標準難以統一,分類不夠詳盡,考覈評價難以統一等多方面問題,僅僅依靠“三板斧”,高質量高職教育難以落地。

通過開綠燈的方式,解決了高職擴招入口問題,但我們更需要充分考慮高職生質量保障和高職生就業問題,而高職質量又是最爲關鍵的問題,唯有招得來,能學好,好就業,高職教育才會有良性循環的發展效應。事實上,質量的發展需要有人才的推動,高職教育的師資力量直接影響着高職質量的發展,如何才能吸引優質的教師加入到高職教育隊伍?這是確保高職質量的重中之重。目前形勢下,要進一步壯大高職教師隊伍力量,需要加大高職教育經費的投入,提高高職教師的待遇和地位,健全高職教師的培養機制,完善好高職教育的教學條件,建設好“雙一流”高職院校,提供更多高職教師職稱、榮譽、待遇等政策紅利,增強高職教師成就感和幸福指數,能夠讓更多的優質教師加入到高職教師隊伍中去。

面對生源層次不齊,類別各異,高職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立足生源,精準把握生源的成長方向,讓學校的教育更適合學生。高職學生現有水平及發展需求,需要成爲相關政策制訂的出發點,因材施教,按需發展,實現不同生源優勢潛能的充分發展,需要進一步突破標準、模式、學制的相關要求,讓政策接地氣,讓發展顯主體,讓綜合素質促優勢,讓德技相長成就全面發展。

高職擴招,適應了我國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形勢,公平而有質量的高職教育能爲我國技能型人才培養開闢新的途徑,進一步均衡高校人才培養機制,很好的對接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需求,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人才根基。建設高職教育需要“三板斧”,但更需要組合拳,需要統籌兼顧,科學設計,合理佈置,量力而行,需要有應對高職教育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問題預案,惟其如此,高職教育才會真正有質的提升。

作者:周芳元

來源:蒲公英評論網

ID:zjteacher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