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體崩塌前攔下行人車輛,這位功臣被獎10萬!他的“獲獎感言”更讓人動容

▲羣測羣防員安宏三(中)、趙畝地村黨支部書記王悅堂(右)和山川班班組今天受到表彰。

8月11日早8時30分,北京市房山區大安山鄉軍紅路K19+300處山體發生一起崩塌事件,塌方量約3萬方。

就在大規模崩塌發生的10分鐘前,北京市交通委員會路政局房山公路分局巡視人員及地質災害羣測羣防員安宏三,發現有落石現象,隨後迅速採取應急措施,攔擋行人、車輛通過,避免了悲劇發生。

8月20日,房山區召開表彰會對大安山鄉趙畝地村地質災害羣測羣防員安宏三、村黨支部書記王悅堂和北京市政路橋管理養護集團瑞通七處第三專養段山川班班組進行通報表彰,其中,安宏三受到10萬元獎勵。

是他們,提前10分鐘發現險情

▲無人機航拍下的塌方現場,山體大面積崩塌,長長的一段道路被巨石沙土沖斷。

房山三分之一是山區,也是地質災害高發易發區,安宏三每天都會對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進行例行巡查。

崩塌發生前一天,安宏三就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頭一天就發現,馬路上有落石。”8月11日早上8點多,安宏三在房山區大安山鄉軍紅路K18+350處的馬路路面上發現一塊大石頭,足有十多噸重。

今年入汛前剛剛經過羣測羣防專業培訓的安宏三立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馬上掏出手機,多角度拍攝下現場落石的照片和視頻,第一時間發送到羣測羣防員的微信羣裏,“區裏的、鄉里的都發了”。

沒有任何耽擱,安宏三開始在落石路段設路障截人截車,正在巡查的北京市政路橋瑞通七處第三專養段山川班也及時按照應急預案要求,在相對安全且便於車輛掉頭的K17+700處採取了斷路措施。“有車要過,我就跟人家說,前面有塌方的危險,別過了。”一邊攔截,安宏三還一邊勸阻人員和車輛沿着山路往後退,儘可能遠離可能會發生塌方的危險地帶。

早8時30分,大安山鄉軍紅路K18+350處山體崩塌,約3萬方的土石順着山勢轟然翻滾而下。安宏三自己當時都沒有意識到,他剛剛所站立的位置,與山體崩塌的發生地其實只有短短20米距離。

根據事後統計,在災害發生前的10分鐘內,安宏三果斷攔停了行經車輛15輛、行人28人。但對於這些數字,安宏三自己卻說,當時情況緊急,根本沒顧得上數截了多少車、多少人,“當時也沒有那個時間啊”。

安宏三:本職工作,幹好就得。

▲羣測羣防員安宏三(左)獲10萬元獎金。

“本職工作,幹好就得。接下來,還要幹得更好。”

在今天房山區召開的“大安山鄉軍紅路地質災害成功避險表彰會”上,對於幾天前自己的英雄事蹟,安宏三這個臉膛曬得黑紅、不善言辭而又質樸憨厚的漢子,總是說上這樣一句就擺擺手不肯再多言。

“我不是英雄,做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事,這也是我的本職工作。”作爲羣測羣防員,安宏三每天都要到山上巡查,“在大安山生活了40多年,哪裏容易發生崩塌,我心裏還是比較清楚的。”

但他也坦言,並沒想到塌方量這麼大,多虧發現得及時,“路面壞了可以再修,但是一定要保障經過的行人和車輛安全。今後,還要繼續努力。”

一支地質災害羣測羣防員隊伍

▲正是他們的認真負責,當機立斷,纔有效避免了悲劇的發生。

其實,在房山,像安宏三這樣的地質災害羣測羣防員還有342名,而山體崩塌無人員傷亡的背後,是一支隊伍,一個組織嚴密的羣體。

2012年“7·21”特大暴雨後,隨着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增加,房山開始不斷壯大羣測羣防員隊伍。如今,房山各鄉鎮均已經建立起了地質災害羣測羣防員隊伍,常年對各個隱患點進行監測和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組織羣衆避險轉移。每年汛期前,還會組織所有羣測羣防員進行培訓和演練。

2016年8月2日17時,霞雲嶺鄉莊戶臺村羣測羣防員石廣利在巡查時發現該村臺兒港口後山體出現裂縫,寬度約10釐米,存在發生較大地質災害的可能,威脅在此居住的7戶17口人生命財產安全。發現這一情況後,石廣利迅速向村黨支部書記彙報,得知消息後,原房山國土分局及霞雲嶺鄉政府立即採取應對措施,及時進行人員轉移,有效避免了人員傷亡。

▲今天上午,專家正利用專業儀器對崩塌山體進行實地勘測。

今天上午,山體崩塌路段依然豎立着“搶險施工、禁止通行”的警示牌,應急搶險人員對道路實施斷路禁止通行。而專家們則利用專業儀器,對崩塌山體進行實地勘測。記者瞭解到,目前專家正着手編制“房山區大安山鄉X209軍紅路K18+350米處崩塌地質災害補充調查報告”,待報告完成後,才能繼續採取針對性的設計方案和治理措施。

推薦閱讀

突發!房山發生大面積山體塌方,視頻太震撼!幸無人員傷亡

重磅!北京最低工資標準上調至2120元!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每月增長210元

文字 | 北京晚報記者張楠

北京日報記者陳強

綜合 | 北京日報

編輯 | 孟紫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