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富士康“跑了”,在美花了100億美元建最大工廠,後果太可怕...

幸福文化傳媒之《社會文摘》

博採萬家之長,精心服務百姓

來源:毒舌科技

本文來源: 老斯基 老斯基漂移(laosijicj),編輯:喵爺

導語:半年前,川普大帝剛登基時,很多美國擼友都罵他是傻X。但是,傻X又如何?我們老祖宗曾說“世上無難事,只怕傻X人”。So,川普剛上臺半年,就創造了美國有史以來的外資最大投資,富士康投資100億美金新建一家LCD工廠,面積是五角大樓的三倍……

- 1 -

衆所周知,美國總統不過是川普大帝的“兼職”,他的主業是探尋人類的究極嘴炮。So,在新聞發佈會上川普先說:“(富士康)這對於美國工人和美國製造業是偉大的一天……”當然,這句話只是爲了支起炮架,後一句就是“如果我沒有當選總統的話,肯定不會有這100億美元投資!”言下之意就是,那些罵他傻X的人,纔是真傻X。

但是啊,這次美國擼友們真的無法嘴炮反擊了。因爲,富士康作爲“美國有史以來最大外資投資”絕不是錢那麼簡單,它將對美國“製造業迴歸”產生極強的榜樣效應。而且,以富士康的規模,許多元器件生產商也要跟着搬到美國,從而初步解決美國製造業“集羣不足”的問題。

不過,曾經專屬於我們的富士康跑路美國,也不是什麼陰謀論,只是隨大流而已。早在今年2月份,英特爾宣佈在美投資70億美元;3月份,LG家電也宣佈將在美國建立新工廠;4月份,印度巨頭Infosys宣佈將在美國投資,創造一萬個就業崗位;5月,三星電子又宣佈要在美投資建廠……

前幾天,我見到了中國首善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先生,他說的話再次印證了美國製造業迴歸的決心:“美國現在舉國上下在推恢復製造業大國的地位,它的招商強度比我們中國高。我在美國建俄亥俄的那個工廠,18萬平方米,佔地面積1000畝土地以上,大概我從猶太人手裏買過來,花了1500萬美金,再加上我修廠房又花的1000多萬美金,整個項目大概投資4000萬美金,而美國政府補貼給我超過4000萬美金。”

毫無疑問,這半年間,川普不是取得了“微小的工作”,而是牛逼到爆啊!

不知道半年前焚燒川普畫像的美國擼友,現在有何感想?不管美國擼友有何感想,這對於有着“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都不是什麼好消息!但是,川普的“美國優先”對於美國來說也沒毛病啊。那麼,我們也只好噴創造“美國偉大一天”的郭臺銘了。

郭老闆,你丫不好好在國內玩你的血汗工廠,不專心剝削工人,爲毛非要犯賤跑到人力成本極高,又工會遍地的美國呢?呵呵,因爲再牛逼的剝削,也要發工資,而美國工人“不要工資”!

富士康在這次投資的同時承諾,美國員工的平均年薪將高達5.4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合36.4萬元),基本是中國工人的十倍!不過,威斯康星州XX也給了富士康承諾,只要投資建廠解決本地人就業,就可以獲得最高30億美元的稅收優惠!

年薪36.4萬,誰跳樓啊?

30億美元啊,這尼瑪相當於富士康建廠後前幾年的人力成本爲零啊!So,你給我一個資本家不喜歡“免費工人”的理由?

講真,現在無論是噴川普,還是噴郭臺銘都沒有意義了。對於我們有意義的是,川普如何實現美國過去八年,都未曾實現的夢想?

- 2 -

製造業既是一國經濟之根,也是民生、就業穩定的保障。然而,美國由於高昂的人力成本,製造業空心化已經很多年了。所以,八年前奧黑能上臺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主打“製造業迴歸”牌!上臺後,奧黑也確實一心撲在了讓企業迴歸美國上。

理論上來說,哈佛法學院畢業,又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當了12年教授的奧黑,自然比暴發戶川普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八年前,奧黑就聚集了美國最頂級的經濟專家,研究了無數“製造業迴歸”的高端經濟政策。

喊了八年,沒有錘子用

然而,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奧黑實施了八年的製造業迴流,基本上連根毛的效果都沒有。但是,川普上臺才半年多時間,就大獲成功!爲毛?難道川普比奧黑聰明?NO,現實恰恰相反,川普就是個老流氓!

奧黑啊,就是個書生,做什麼事都要講道理。所以,他上臺後,天天對衆多跨國企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它們回國,但這些企業根本沒把奧黑當根蔥。

然而,川普上臺後根本不和這些企業們扯犢子,就一句話“對這些想從國外向美國回售產品的企業,我們即將徵收35%的關稅”……這尼瑪有法lv依據嗎?這就是尼瑪耍流氓啊!問題是川普就是耍了,有本事你去告他啊?

很顯然,沒有企業去告川普,因爲這貨連美國大法官都敢噴啊!不過,在耍流氓的同時,川普又啓動了史上最牛逼減稅計劃,一根碩大無比的紅蘿蔔……講真,這種紅蘿蔔加大棒的政策基本就是小學生水平,但架不住管用啊!

如果僅僅是美國企業迴流也就罷了,問題是川普的流氓政策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響!

- 3 -

很多專家啊,目光總是盯在“高大上”的中美貿易戰中,認爲這纔是中國經最大的問題。然而,中國經濟的“活教科書”宗慶後在演講中說,他一點也不怕中美貿易戰,還狂言有本事來啊!那麼,宗慶後的蜜汁自信來自哪裏呢?

作爲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美國企業當然比中國企業強大百倍,但我們真的不怕。因爲中美兩國企業的成長環境完全不同,美國企業是在簡單模式中成長,而中國企業是在深淵模式中成長。這就造成了美國企業是強大的恐龍,而中國企業是打不死的小強……很顯然,恐龍已經滅絕,小強依然在我們家裏橫行霸道。

不過,宗慶後的意思只是說中國不怕貿易戰,但他唯一怕的是,萬一中國小強們被川普的減稅忽悠,跑路美國怎麼辦啊?雖然在深淵模式中小強也能生存,但誰不喜歡簡單模式?

So,數據顯示,到2015年,製造業已經超過金融業,成爲中國在美國直接投資的最主要的行業。而且啊,那還是川普沒上臺的2015年,現在美國已經不是簡單模式,而是白癡模式了。

比如,威斯康辛州不僅僅把富士康未來數年的工資都用稅收優惠付了,同時還幾乎完全取消製造商和農業生產者的所得稅……So,不僅僅是我們的富士康,全世界的企業都在往美國跑路啊!

那麼,我們怎麼辦?

- 4 -

三個月前,川普宣佈史無前例的減稅計劃後,被某報一頓嘴炮,說他挑起了稅務戰……但是,別以爲“義憤填膺”就是要和川普決一死戰,現實是某報說“對企業而言,減稅省下來的錢幹什麼,這既是問題,也是風險。”所以,這把我們不跟!

然而,嘴炮有用,還發展經濟幹毛?三個月後,不跟的結果就是富士康跑了,還跑出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外資投資”,川普贏得了一場沒有對手的勝利,還TM是完勝啊!毫無疑問,這還不是最終的結局,如果繼續不跟,企業真尼瑪能……呵呵。

既不跟川普的減稅,又不想企業跑路,怎麼辦?呵呵,有關部門昨天發文《上半年中國企業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有效遏制》……只能呵呵,請問有關部門,你們知道什麼是老祖宗所說的“身在曹營心在漢”嗎?再說了,誰能阻止外資迴流?

不是老斯基說滴,而是一個很牛逼的媒體曾說,中國有4500萬人的就業和外資有關。So,可以不誇張地說,外資撐起了中國經濟的半邊天。那麼,現在怎麼辦?呵呵,我們有關部門的辦法是全力發展高利潤、不用減稅的產業升級!

哎,老斯基當然不反對產業升級,但那是遙遠的未來。比如,大灰機是造出來了,但別說其他國家,連國內的航空公司都……呵呵。再或者說,從2010年開始的高鐵走出去,“走到”今天又……繼續呵呵。我相信在遙遠的未來,這些高端玩意能幫我們實現大國崛起,但現在怎麼辦?沒有現在,又有個毛的未來啊?

從2010年開始的高鐵走出去……只能呵呵

或許啊,這一切都沒有關係,即使富士康創造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外資投資,我們也不能說富士康跑了。畢竟,郭臺銘和李嘉誠一樣,給我們留足了面子。雖然他們卯足了勁往外跑,但卻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說“堅決看好中國經濟”……

- 5 -

中國製造業該反思什麼?

製造業是一國經濟之根本,就業穩定之保障。這是美國在全球範圍不惜以稅收、成本、政策等優惠爭搶製造業巨頭的重要原因。

早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曹德旺曾遞交提案表示,中國的人工上升,運輸成本、加上較高的工業土地成本、稅負、資源價格等,成本不合理的因素更加凸顯。相反,中國周邊擁有人口紅利等後發優勢的國家正在創造條件吸引投資。

而在當前的美國,除了人工高於中國,能源,土地,物流,金融成本都比中國要低,尤其有業內提到中美的地價對比的差額甚至高達9倍,再加上美國的關稅問題,如果你要是在美國製造之後再出口的話,產成品價格已經相差無幾並且獲得更高的品牌溢價。那麼提早在美國佈局顯然是一場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中國的部分製造業投資正在流向美國也是不爭的事實,據商務部數據顯示,到2015年,製造業已經超過金融業,成爲中國在美直接投資的最主要的行業。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透露,2016年全年,中國利用外資的規模預計和2015年持平。相比於2015年6.4%的同比增速,去年中國吸引外資出現了明顯的放緩。

況且國內製造業一直被給人一種廉價、落後產能、低端血汗工廠的印象,長期以來已被污名化。當下中國的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流入製造行業。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此前也抱怨過:實體經濟稅費比較高,利潤率很低也很辛苦,很多人不願意幹實體經濟。

很多人不願意幹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大環境不好,也讓中國本土及外國來華製造業投資者開始掂量並觀望那些釋放友善與紅利的國家。

國內製造業高端化升級一直不太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還在於,製造業的利潤並沒有拿來投入高端技術研發,而是拿來參股或者流入房地產以及其他熱門行業。

另一方面,中國製造業也在經歷美國製造也所經歷的路徑,比如我們看到,深圳一度繁榮發展的服裝和玩具工廠中有很多搬到了成本更低的越南等國。

現在,一些消費電子產品生產商也在外遷,許多企業正在表示要通過使用機器人來代替人力削減成本,而部分企業則已經在流水線上實行機器換人了。美國在這個時候大喊製造業迴流,富士康將工廠搬到美國,事實上,對於中國的製造業是一種預警。

我們知道,中國的製造業與實體經濟在當前環境下的一種反常,並非是美國那種自然發展到頂端之後順理成章進行全球化擴張之路。而是製造業的工業基礎與科技發展水平尚處於發展階段之時,資本和勞動力與人才卻正在加速遠離製造業,繼而流向房地產與互聯網行業、金融行業等來錢快的領域,對實體經濟與製造業缺乏一種真正的敬畏與重視。

而一方面,美國在大力推動措施吸納全球優秀製造企業,而在國內,包括三星、東芝、松下、索尼都在考慮縮減在華資本,將目光放到成本更低的國家上。如果在製造業向工業4.0時代邁進的時間風口,但我國的製造業土壤、成本、氛圍和技術水平依然不足以支撐高端製造業的發展與性價比優勢,那麼未來或將有更多的優秀製造實體跑向更具紅利的國家,當然,衆多國際高端製造業實體在當前倒是不會徹底拋棄中國製造業,但會越來越多傾向於兩手抓,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裏。

在人口紅利漸失的今天,國內製造業競爭優勢與對於外資的吸引力不能還是依然依靠較低成本的勞動力資源。因此,當前製造業留我們的不僅僅是反思,更多的是危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