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陽漢城星光閃耀,老一輩藝術家們和影視新秀齊聚一堂。可是我卻被眼前這位鬢髮花白卻依然優雅端莊的老藝術家——秦怡所吸引。

也許提起這個名字你覺得陌生,但你一定也曾看過許多關於她得作品。

每一部都是經典,每一個角色都用心詮釋。再回首時依然時一陣感動,秦怡老師站起來致意時,現場想起敬酒不息得掌聲。美人雖早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依然有她得傳說。

她被周總理稱爲“中國最美女性”,

她被施瓦辛格視爲偶像,

羽西說她是“亞洲最美麗的女性”

她是抗戰時期舞臺上的“四大名旦”,

她就是——秦怡

▲秦怡與周總理的合影

▲秦怡(右)與被稱爲日本最美女性的吉永小百合(左)

秦怡,1922年出生在上海,家裏兄弟姐妹衆多,卻因時代的原因顛沛離散,從出生起就經歷生離死別。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年輕的秦怡一心想去前線當護士,卻因爲戰亂,輾轉來到了重慶。

早在成名之前就受盡苦難的秦怡,曾靠演戲,一個人養活着秦家11口人。

她身上延續了舊上海女人的知性與風情,卻拋棄了十里洋場的所有風塵與輕浮,在那個紙醉金迷,到處瀰漫着靡靡之音的不夜城,她似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

你肯定聽說過這些電影:

▲《馬蘭花開》裏的青年婦女馬蘭

▲《鐵道游擊隊》裏的芳林嫂

▲秦怡主演《摩雅傣》

那時候,她每演一個電影,便會立刻家喻戶曉,雜誌的封面是這樣的:

星光奪目,璀璨逼人,一顰一笑都是典型的中國美人。

▲少女時代的秦怡與年輕時的秦怡

17歲正值青春爛漫之時,秦怡遇到了陳天國,對方長她6歲,被稱爲電影界美男子。兩人第一次見面,陳天國就被秦怡的美貌所深深吸引,對其展開了猛烈的追求,軟硬皆施,但對愛情懵懂的秦怡仍舊不爲所動。最終陳天國用了並不光彩的手段,將秦怡騙到山頂,以死相逼才讓她答應了自己的求婚。事後,陳還大肆宣傳兩人訂婚的消息,防止秦怡反悔。沒有一點防備,甚至沒有一點對對方的瞭解,秦怡稀裏糊塗的就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

婚後的陳天國卻一反常態,酗酒,家暴,甚至成婚第二天就對秦怡拳腳相加。就在秦怡無法忍受想要離婚的時候,她懷孕了,爲了孩子,她選擇了繼續隱忍。經過漫長的5年,因爲陳天國有了婚外情,她才終於逃離了這段噩夢般的婚姻。

此後,初嘗愛情苦果的秦怡一心撲在事業上,1947年導演劉瓊得知秦怡單身,便極力撮合她與自己的好朋友當時的“電影皇帝”金焰在一起。郎才女貌,佳偶天成,互生情愫的兩人於1947年結婚。一年後,兒子金捷便出生,家庭生活更加甜蜜,兩人還同框出演了此生合作的唯一一部電影《失去的愛情》。

▲秦怡和金焰合作的唯一一部電影《失去的愛情》

然而,有時候無心的話語卻真的一語成讖。不久,金焰出軌了,秦怡提出離婚沒有成功,只能努力維繫着二人顫顫巍巍的婚姻,兩顆心也越走越遠。後來金焰在一次西藏拍片的過程中,因爲胃出血做了胃切除手術,秦怡非但沒有像外界想的一樣對其置之不理,反而每天忙裏忙外的照顧他,哪怕最終金焰因爲手術的併發症而臥病在牀,她依舊堅持照顧了他20多年直至金焰去世。

評價一個女人的胸懷,不是看雙方情濃時她願意爲你付出多少,而是看她因你受傷後能夠對你包容多少。

都說禍福相依,失去了愛情的秦怡並沒有沒有灰心,她滿心期待着幸福的來臨,但迎接她的不是幸福,反而是親情的又一次重創。兒子金捷的意外成了她心中永遠合不上的傷。由於年輕時一心忙事業,秦怡很少關心兒子,原本就性格內向的金捷內心有很多疑惑無人可問,有很多煩惱無法宣泄。漸漸地他開始遠離同學,變得焦躁暴戾,四處亂寫亂畫,撕課本打人,等秦怡察覺到兒子的反常送他去醫院的時候,兒子已經患有精神分裂症。

後來經過醫生的及時治療,兒子恢復了正常。但好景不長,“文革”期間本就膽小的金捷由於受到驚嚇再次發病,開始撕扯衣服,胡言亂語。更糟糕的是那一年,秦怡也得了腸癌急需手術。術後剛能下地走動,秦怡便抱着兒子找到當初的主治醫生,但爲時已晚,金捷徹底的精神錯亂了,智商只有幼兒水平,金捷的瘋成了秦怡心裏永遠的遺憾。在別人眼裏金捷是低能兒,但在她眼裏,兒子只是病了,他只是心裏有個疙瘩解不開,可能哪一天他解開了就自然好了,但一晃就是43年,這個疙瘩直到金捷去世都未解開。

▲秦怡爲兒子測血糖

在金捷發瘋的43年裏,秦怡對兒子的照料無微不至,她和兒子一起住,照顧他喫藥,換衣,飲食…

有時候在片場,她擔心兒子打到自己的臉,會影響電影拍攝,就抱着頭彎下腰,任由1米8的兒子打自己的背。身邊的人勸她把兒子送去護理院,喫這麼多苦幹嘛,她說“這不是苦,這叫愛。”

有一次秦怡突然發現金捷對畫畫有着濃厚的興趣,於是就陪着他學習作畫,2002年的一次拍賣會上,金捷的一幅畫作被好萊塢影星施瓦辛格以2.5萬美元拍走,施瓦辛格稱讚秦怡是他心目中最偉大的母親。而秦怡只是一笑“我不是偉大的母親,母親纔是偉大的”,或許她的心中,還在爲當初對金捷的疏忽而愧疚。

▲張藝謀給秦怡鞠躬

2007年金捷去世,只剩下80多歲的秦怡與90多歲的姐姐一起生活。她閒來也會捧起兒子的照片看,她最怕自己走在兒子前面,讓兒子一個人孤苦伶仃,有時候白髮人送黑髮人也是一種幸福。

回顧秦怡的一生,有過兩段婚姻,兩個男人都負於她;先後4場大病7次開刀,被摘除膽囊,還得過腸癌;61歲丈夫走了,85歲兒子走了……歷經坎坷,只剩孤獨作伴,就是這樣一位老人,2008年汶川地震,秦怡捐出了20萬元給災區,是她畢生積蓄,爲金捷留着的;

就是這樣一位老人,2014年,秦怡以94歲高齡踏上高原,自編自演《青海湖畔》……

93歲高齡上高原拍攝《青海湖畔》

2014年秦怡親自編劇主演電影《青海湖畔》,影片以青藏鐵路修建爲背景,講述了以女工程師梅欣怡爲代表的一羣氣象工作者,爲攻克凍土層等難題,在青藏高原上克服重重困難開展科學考察的故事。這羣氣象工作者中,有的獻出了青春、灑下了熱血,有的還付出年輕的生命。影片通過梅欣怡的回憶串起長達30年的故事,而秦怡以93歲的高齡飾演60歲的梅欣怡。

選擇這樣一個題材,正是蘊含着老一輩藝術家的初心,“說實話,我們這代電影人還是希望作品裏有一些精神可以得到弘揚,給人心靈一些啓迪”。

近一個月的時間,每天清晨5時就要起牀拍攝,來回六個小時的車程,秦怡在路上也忙着看劇本。由於海拔高氣候寒冷,煮飯無法全熟,喫的東西放在保溫盒裏帶到片場也變冷了。秦怡卻一一克服了這些困難,她甚至要求自己出演翻跟斗等高難度動作,經過劇組成員苦勸才作罷。

美人終將遲暮,英雄終會謝頂,但歲月從不辜負真正美好得事物。

或許屬於她的波折直到生命盡頭纔會作罷,但關於她的美麗讚頌永不止歇。看一個女人有多美,不是拿她的婚姻和年齡來衡量,而是對自我生命的不懈追求與永不放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