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去這些任命職位的合作以外,艾森巴赫還非常重視作爲客座指揮與其他樂團的合作,例如維也納愛樂樂團、柏林愛樂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倫敦愛樂樂團以及日本NHK交響樂團。2010年至2017年,艾森巴赫在華盛頓國家交響樂團擔任音樂總監。

西南德廣播交響樂團2019中國巡演

2019年5月15日至5月25日

指揮: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

小提琴獨奏:陳銳

導語

德國五大廣播樂團之一——西南德廣播交響樂團將於2019年在吳氏策劃的邀請下首次訪華。在國內頗受歡迎的指揮大師艾森巴赫攜手臺灣新銳小提琴家陳銳,在深圳、上海等地,爲觀衆帶來德沃夏克門德爾松等作曲家的作品。

西南德廣播交響樂團介紹

2018/19樂季,當今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指揮之一西奧多•克雷提茲接棒成爲西南德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西南德廣播交響樂團是由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西南德廣播巴登-巴登與弗萊堡交響樂團於2016年9月合併組成的。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和西南德廣播巴登-巴登與弗萊伯格交響樂團分別於1945年和1946年成立。自兩支樂團建立起,多位高水平的指揮大師都曾對它們進行過指導並且深度合作。其中巴登-巴登與弗萊伯格交響樂團曾與漢斯•羅斯鮑德、歐內斯特•柏恩、麥可•吉倫、沙利文•坎布萊靈和弗朗索瓦-格扎維爾•羅特等大師合作;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則與漢斯•穆勒-克賴、謝爾蓋•切利比達克、內維爾•馬里納爵士、蓋爾•傑梅第、喬治•普萊特、羅傑•諾林頓爵士及斯特凡•迪裏維曾有過合作。

西南德廣播交響樂團的演出作品風格多樣,涉獵廣泛。其中包括現代音樂並擅長對古典音樂史中經典的作品和表演形式進行重新演繹,以起到科普的作用,讓更多的人能接受並喜愛古典音樂。能給不同年齡層和背景的觀衆帶去他們喜歡的音樂。與樂團合作過的世界級指揮包括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赫伯特‧布隆斯泰特、大衛•津曼、彼得•約特弗斯、羅傑•諾林頓爵士、英戈•梅茲馬赫、長野健、以利亞胡•殷巴爾、邁克爾•桑德琳、雅克布•赫盧薩等。除此之外,樂團也與當今古典音樂界最頂尖的獨奏家有過合作,其中包括常駐藝術家如安東尼•塔彌斯蒂特、齊蒙•巴託、以及吉爾•沙漢姆,客座演奏家如希拉里•哈恩、帕特麗夏•科帕奇斯卡婭、馬丁•葛魯賓格、雷諾•卡普松、米沙•麥斯基、珍妮•楊森、法佐•賽依以及朱莉婭•費舍爾。

除了在斯圖加特、弗萊堡和曼海姆舉辦的斯旺的系列音樂會之外,西南德廣播交響樂團也在多瑙艾辛根新音樂節和施韋青根西南德廣播音樂節上亮相。樂團還曾造訪維也納、倫敦、薩爾茲堡、愛丁堡、多特蒙德、華沙、埃森、巴塞爾、法蘭克福以及塔林。還曾在漢堡易北愛樂廳、萊茵高音樂節、海德堡之春藝術節和科隆的音樂節進行演出。並出訪西班牙、中國並亮相薩爾茲堡音樂節。

指揮: 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

在國際頂尖指揮當中,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是一位現象級的指揮大師。作爲國際知名的指揮家和鋼琴家,他完全堅守德國傳統,加上獨特而深刻的情感表現,他的表演受到全世界觀衆的喜愛。他以曲目廣博、演繹深刻而聞名,曾擔任多個頂尖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獲得過很多最高音樂榮譽。

這位具有超凡魅力的天才的誕生並不平凡,一切都要追溯到早他的童年歲月。他於1940年出生於動盪戰亂的歐洲,童年充滿了悲劇。音樂可以說是他的救世主,開始學習鋼琴後,他的生活開始改變。如今在78歲高齡之際,他對藝術的好奇心絲毫未減,仍然十分享受與頂尖國際樂團間的各種合作。衆所周知,他還孜孜不倦地支持青年藝術家——被他成爲“百分之百的藝術家們”的年輕人,並把火炬傳遞給下一代作爲自己的使命。迄今爲止由他發掘的藝術家包括鋼琴家郎朗、小提琴家朱莉婭•費希爾、大提琴家李奧納多∙艾臣布魯克丹尼爾∙繆勒-肖特。作爲著名克朗伯格學院的音樂顧問和講師,他陪伴着青年小提琴家、大提琴家和中提琴家成長爲世界級演奏家。簡而言之,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不斷繼續探索新的音樂事業,2019年9月,他將擔任柏林音樂廳管弦樂團音樂總監。

事業概覽

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1940年2月20日出生於弗羅茨瓦夫)是一個戰爭孤兒,在德國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和亞琛長大,由表姑(鋼琴家沃利多爾•艾森巴赫)撫養成人。表姑教他彈琴,爲他的音樂生涯打下基礎。後來他跟從艾麗薩•漢森學習鋼琴,隨布魯克納-呂格博格學習指揮,獲得衆多矚目的鋼琴大獎,如1962年慕尼黑ARD大賽、1965年克拉拉•哈絲姬爾大賽,這些獎項爲他獲得國際聲譽鋪平了道路。

在衆多導師如喬治•賽爾赫伯特•馮•卡拉揚的支持下,艾森巴赫的職業生涯很快成功轉向了指揮。他在1982年至1986年擔任蘇黎世市政廳管弦樂團藝術總監及首席指揮,1988年至1999年擔任休斯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1999年至2002年擔任德國石荷州音樂節藝術總監,1998年至2004年擔任北德廣播交響樂團音樂總監,2003年至2008年擔任費城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及2000年至2010年在巴黎管弦樂團擔任音樂總監。2010年至2017年,艾森巴赫在華盛頓國家交響樂團擔任音樂總監。除去這些任命職位的合作以外,艾森巴赫還非常重視作爲客座指揮與其他樂團的合作,例如維也納愛樂樂團、柏林愛樂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倫敦愛樂樂團以及日本NHK交響樂團。

五十年來,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無論作爲指揮家還是鋼琴家建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唱片作品集。從巴赫時期到當代音樂,他的許多唱片都是教科書級別的,並獲得了許多獎項,包括德國唱片評論家獎、MIDEM古典獎和格萊美獎。多年來,艾森巴赫的最佳搭檔一直是男中音馬蒂亞斯•戈恩。無論是錄音唱片還是實況演奏中,例如在薩爾茨堡藝術節上,兩位藝術家完美配合探索了從舒伯特到勃拉姆斯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寶藏。

2003年1月,法國政府和法國總統爲艾森巴赫頒發了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和共和國榮譽勳章。2006年5月他又被授予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榮譽勳章。他同時還持有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並獲得了由太平洋音樂節頒發的倫納德-伯恩斯坦獎。爲了獎彰他在音樂領域的傑出貢獻和奉獻精神,2015年6月,艾森巴赫被授予了有“諾貝爾音樂獎”之稱的恩斯特•馮•西門子音樂大獎

小提琴獨奏:陳銳

作爲一位小提琴家,陳銳重新定義了21世紀古典音樂家。他的媒體知名度吸引鼓舞了古典樂聽衆,其史無前例的網上影響力,帶動了數以百萬的觀衆。與此同時,通過與各大世界頂級樂團和音樂廳合作,他傑出的音樂也得以傳遞給了全球聽衆。

陳銳最初因獲得2008年耶胡迪•梅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和2009年比利時伊麗莎白女王小提琴比賽冠軍而受到關注,目前在歐洲、亞洲和美國以及家鄉澳大利亞都嶄露頭角。2017年與迪卡唱片公司簽約後,陳銳迎來與倫敦愛樂樂團的合作錄製,緊接着在索尼唱片發行了3張備受好評的專輯,其中第一張《Virtuoso》獲得回聲音樂古典獎。

陳銳被Strad和留聲機雜誌評爲“值得關注”的音樂家,事業進一步得到發展:他登上了福布斯30歲以下最具影響力亞洲人物榜單;成爲亞馬遜“叢林中的莫扎特”電視系列客座嘉賓;與阿瑪尼簽約多年合作伙伴(他與克里斯托弗•埃申巴赫合作的專輯封面由阿瑪尼設計);並在各大主流媒體活動中出演,如法國國慶日音樂會(這場演出的直播吸引了超過80萬人觀看)、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音樂會(該電視節目在全歐洲均有播出),以及BBC逍遙音樂會。

陳銳曾與衆多樂團合作過,包括:倫敦愛樂樂團、美國華盛頓國家交響樂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斯卡拉愛樂樂團、聖切契利亞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以及即將首次合作的西南德交響樂團、聖•弗朗西斯科交響樂團、匹茲堡交響樂團、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和巴伐利亞廣播室內交響樂團。他還曾與衆多指揮合作演出,包括:裏卡多•夏伊、弗拉基米爾•尤洛夫斯基、薩卡利•歐拉莫、曼弗雷德•霍內克、丹尼爾•加蒂、基里爾•彼得連科、克里斯多夫•烏爾班斯基、尤拉伊•瓦爾庫哈等。2012至2015年,他常駐於多特蒙德音樂廳,17/18年因與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合作而備受矚目。

得利於現代科技帶來的機會,陳銳在社交媒體上的知名度日益提升,讓他成爲藝術家中與聽衆互動的先鋒。他與音樂之間的聯繫,通過這種現代的方式迅速傳播給新的大衆。他是第一個被邀請爲意大利出版社RCS傳媒集團(旗下有《晚郵報》、《米蘭體育報》等)撰寫個人生活博客的音樂家。他還曾登上《Vogue》雜誌,並且近期又發行了他爲製造商GEWA親自設計的小提琴琴盒。他同時專注於音樂教育的傳承,以一系列加入喜劇和音樂的自制視頻,鼓勵年輕一代的音樂學生。通過網絡的傳播,他爲音樂廳帶來了新的觀衆羣體。

陳銳出生於臺灣並在澳大利亞長大,15歲時他被柯蒂斯音樂學院錄取,期間受國際青年音樂藝術家組織贊助並跟隨艾倫•羅桑德學習。他演奏一把斯塔拉蒂瓦礫小提琴“約阿希姆”,該琴由日本音樂基金會贊助。這把琴曾爲著名匈牙利小提琴家約瑟夫•約阿希姆(1831-1907)所有。

-劇終-

圖文經主辦方授權使用

more:

執行編輯:木吉蜜柑

主編:許安琪 &阿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