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俗到不得了,”有網友直批,“該廣告用語‘食人豆腐(喫豆腐)’約定俗成是意指侵犯女性、抽水(佔便宜)”,質疑宜家把低俗當有趣。也有人表示,“這類廣告不叫好笑或玩幽默,這樣做只是助長大衆覺得‘食人豆腐(喫豆腐)’是沒問題”,並呼籲宜家作出改善。

因一則語帶雙關的廣告,香港宜家家居近日被推上風口浪尖!

怎麼回事?

日前,香港宜家家居臉書(Facebook)專頁爲推廣新出的“豆腐花味新地筒”,發佈了這樣一則廣告。

海報中可見,“豆腐味雪糕”缺了一塊,並配有“只要你鐘意(喜歡),隨時都可以嚟(來)食(喫)我豆腐”的文字。

同時,宜家家居也在貼文中“溫馨提醒”,“你哋食還食(你們喫歸喫),記得溫柔啲(點)~”

然而宜家的廣告玩得歡,網友對此的反應卻是......

“低俗到不得了,”有網友直批,“該廣告用語‘食人豆腐(喫豆腐)’約定俗成是意指侵犯女性、抽水(佔便宜)”,質疑宜家把低俗當有趣。

也有人表示,“這類廣告不叫好笑或玩幽默,這樣做只是助長大衆覺得‘食人豆腐(喫豆腐)’是沒問題”,並呼籲宜家作出改善。

香港的“性/別公義委員會”在獲悉此事後,亦發文抨擊宜家的文案“玩脫了”!

他們聲稱,此廣告配上撩人宣傳語,營造出一種女性嬌羞期待自己身體被“喫豆腐”的效果,而心領神會的大衆則爭相配合這一語境,表達對“喫豆腐”的躍躍欲試、急不及待。

“委員會”提醒,當真實的性騷擾被揭發,人們就會開始質疑受害者衣着舉止誘人......

而每一個參與強化這個社會符號的人,都有份令自己的身體以及關心的女性陷入這“無孔不入的暴力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在留言區內,也有部分網友力撐雪糕廣告“沒問題”:“賣豆腐的人都不可以明正言順叫人喫豆腐,有想過他們的感受嗎?”

他們形容反對該廣告者是“敏感且保守”,並認爲“性/別公義委員會”對雪糕文案有過度解讀之嫌。

那麼,針對一個雪糕引發的爭議,宜家又作何表態呢?

香港宜家家居在回覆“香港中通社”查詢時表示,一直努力透過廣告,以輕鬆正面而友善的方法引起顧客共鳴。

全新“豆腐花味新地筒”的廣告是以“新地筒”爲第一身陳述,突顯產品的軟滑口感。

宜家強調,會抱持開放態度,聆聽社會的不同意見及聲音。

截至發稿時止,香港宜家家居未撤回有關廣告。

翻查記錄,這已非宜家首次因廣告而深陷輿論風波了。

2017年10月,內地宜家家居就因一條疑似“嫌棄剩女”的宣傳片,遭到過網友的口誅筆伐。

該廣告名爲“輕鬆慶祝每一天”,但內容卻讓人輕鬆不起來。

短片中,一家三口本圍桌喫飯,可母親卻對女兒摔筷子並嚴厲斥責道,“再不帶男朋友回來就別叫我媽!”

所幸此時,女兒男友及時趕至,父母這才換了臉色,欣喜地於家中佈置各類宜家用品。

因影片隱約傳遞的“剩女不配用宜家家居”的訊息,讓此廣告幾近演變成內地宜家家居的一場公關災難。

最後,內地宜家不得不以致歉及暫停廣告的做法,才使事件得以平息。

來源:香港新聞網

如需轉載請註明作者及文章來源。

《通說》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