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大概受到孔孟思想的影响吧,安土重迁,家国情怀浓厚,就想呆在省内,青岛济南是首选,烟台威海等半岛沿海一带也很好。许多家长不想看到儿女去寻找诗和远方,尤其是“远方”太远了,心理上受不了。

诗和远方

该不该让孩子出省读书?考多少分出省有利?

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用什么办法能让儿女心甘情愿地留在省内读书呢?

父母想把孩子永远留在身边

分数能上211,985,鼓励出省读一个不错的学校

山东省内仅有3所211院校: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中国海洋大学,竞争激烈,分数虚高,小编建议如果分数够了以上学校,可以出省选择水平相当甚至是水平更高的院校,甚至能挑到较好的专业。

如果就是普通本科的命,安下心来留在省内

小编上一篇文章中提到,70%的本科招生计划都是由省内院校投放的,不管是综合性大学、师范、医学院、财经类、理工类都有大量的省内学校可供选择,因此在省内读普通本科是有政策保障和资源保障的,而且由于招生计划多,每年的录取位次变化不大,便于填报志愿时参考。

2018年在山东省招生计划超过2000人院校

把孩子留在省内的套路分析

首先父母在态度上要非常认同孩子想去寻找诗和远方的理想,这在心理学上叫“共情”,“父母当年也很想出去看看,可惜没有这么多机会,现在你有这样的想法,我们非常支持!”这样的话多说几次,麻痹敌方的思想,然后再采取以下悄无声息的纡回战术才能奏效。

第一刀砍到根上:招生计划不足10人的院校不建议报考。由于招生计划过少,分数线的不确定性很大,往往容易出现黑马和大坑。通过分析山东省2018本科投档表,在1200多个招生单位中(专业志愿、中外合作、校企合作视为不同的招生单位),文科、理科招生计划不足10人的院校大约有500所,而且基本上都是省外院校,这样成功避开了很多省外院校,而且相当程度上减少了报考风险。

如果孩子认定了某所院校非要报考,而且录取希望很大,家长又觉得这所学校其实就业不太好,又距离太远,那就借助网络找找这所院校的“黑材料”:孩子怕冷就找网络上没有暖气,冬天湿冷的言论;孩子怕热就找宿舍里没有空调,酷暑难耐的吐槽;女孩子喜欢干净,网上说浴室开放时间短;对于吃货孩子,网上说餐厅口味不好,学校又禁止外卖进楼;还有学风不好、女生太少、男生太少、对象不好找、考研率低、就业不给力……。总之只要想找黑材料很容易,尤其是某乎,搜索一下“在XX学校就读是什么体验”,材料有的是。

最后一招:按照填报志愿冲一冲、稳一稳、再保底的原则,顽固的考生可能选择了省外院校冲一冲、稳一稳,后面三分之一的保底学校要“不妨”选择省内学校,当准备填报的学校选的差不多的时候再“不经意”的调换一下顺序,把其中一两个保底的省内学校适当前移一两个顺序,理由就用第二条。要点是“不经意”,不能露出破绽。

最终达成的目标是志愿表省外院校由于招生计划少,分数线不确定性大,各种被黑,而被挤占的数量急剧减少。

如果父母觉察到孩子是和异性同学一同报考,那就由他们去吧,大学里升级做父母不是一件坏事,女性由于毕业时已完成生育说不定在就业上更占优势呢!

写给考生的话:考生怎样反套路

如果有山东的考生“不小心”看到这篇文章,偏偏你又志在千里,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那小编的建议就是考一个更高的分数,最好到了985的水平,相信父母会全力支持你去省外寻找诗和远方的。

如果你已经在省内读大学了,其实是一件好事,省内院校学习氛围尤其是考研的氛围浓厚。本科毕业后,通过考研再去实现心中的“诗和远方”!明天是考研日,多少普通本科学子的梦开始起飞了!

祝你们成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