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名为《巧克力比药还健康?》的文章在各大公众号上被转发,文章列举了巧克力的19个好处,包括止痛、消耗能量、带来快感、防止蛀牙、降低心脏病的发生等等,配上可口的巧克力照片,分外吸引人。

Emmm…真的是这样的嘛?对于任何宣称功效繁多包治百病的药物食物,本小编都要持一个怀疑态度,于是今天一探究竟,到底巧克力有没有这些好处。

巧克力里到底有啥?

首先声明一点,也是大家都认可的一点,那就是巧克力是甜食。巧克力是以糖和可可制品(包括可可脂、可可液块或可可粉)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甜食,口感细腻甜美,且具有一股浓郁的香气。

巧克力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衍化,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形态。既可直接食用,也可添加杏仁、榛子、乳制品等原料以增加不同变幻的口感,还可被用来制作冰激凌、蛋糕、饼干等食品的夹心、涂层或裱花。因国际上巧克力发展历史和管理方式的差异,其分类也不尽相同。

目前我们常在市面上买到的巧克力中,可可脂的含量在20%~30%左右,黑巧克力要求不少于30%,有一些巧克力为代可可脂,代可可脂是一类能迅速熔化的人造油脂,在物理性能上接近可可脂,主要通过将植物油氢化而成,其价格比可可脂低很多,制成的代可可脂巧克力产品表面光泽良好,保持性长,入口无油腻感。因为其会带入反式脂肪酸,其健康效应有较大的争议。

巧克力真的有这些功能嘛?

吃巧克力会产生快感嘛?

那一定会的。为什么呢?因为巧克力是甜食呀,所有的甜食都会让人产生快感,事实上糖分的摄入都会让我们产生心情上的愉悦,这是心理与生理上的双重作用。从生理上讲,糖恐怕是正常食物中最接近“瘾品”的东西,人们在摄入糖分的时候,负责提供快感的中枢神经中的多巴胺受体会被激活,给人提供类似于期望达成、得到满足的快乐。

巧克力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嘛?

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研究给出了不同的结果,可可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如多酚,特别是黄酮醇,可引起血管舒张,调节炎症标志物和心血管健康,并具有一系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巧克力含有咖啡因,过量食用巧克力会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一些文章称巧克力摄入量与降低冠心病、中风和糖尿病的风险有关。适量食用巧克力(≤6份/周)可能是预防这些疾病的最佳选择。也有一些研究声称对于类似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没有保护作用,也没有致病作用。

但是以上的结果针对的是巧克力中可可脂的有效成分,当食用高热量或过量的商业巧克力产品时,黄烷醇的益处似乎被高能量摄入的不利影响所削弱,甚至被抵消。

吃巧克力可以减肥嘛?

正确地吃确实可以。高可可脂含量的巧克力当中含有较低的糖分、脂肪,并且其含有的咖啡因能够抑制一些食欲,产生饱腹感。这样的巧克力可可脂含量高达70%以上。事实上,纯可可脂的味道非常的苦涩,可以说这样的巧克力已经丧失了作为巧克力的魅力,只剩下其醇香的味道。当然,吃完这苦涩的巧克力之后,一定要配合减少进食量,管住嘴迈开腿才是减肥的精华,一块巧克力拯救不了一碗大米饭的长肉量。

巧克力可以防蛀牙嘛?

这大概是又一个对基础理论研究的误读。日本大阪大学一项研究称,可可豆皮提取物(CBH)通过其不饱和脂肪酸和表儿茶素聚合物分别具有抗菌和抗葡萄糖基转移酶活性。CBH显著降低了变形链球菌对唾液包覆的羟基磷灰石的粘附性、变形链球菌在体外形成的人工牙菌斑以及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数量。

此外,当用作漱口水时,提取物能显著抑制牙齿表面的菌斑沉积。这些发现表明CBH可能有助于控制人类牙菌斑的形成和随后龋病的发展。此巧克力和彼巧克力似乎差的有点远,不过未来的我们没准可以用上巧克力味的防龋齿牙膏或者漱口水。

小结

说一千道一万,巧克力这样的美食并不能真正比药物更加有效地改善某些疾病的症状,其对于心脏疾病的预防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预防龋齿的作用也并不是市面上的巧克力发挥的作用。因此,不要试图用这些道听途说的网络小文来减少自己吃了很多巧克力后的罪恶感。健康饮食,健康地吃巧克力,才是巧克力真正的魅力所在。

互动环节

你爱吃巧克力吗?

A.太爱了,没巧克力没我!

B.没太多感觉

C.不喜欢,要么太苦要么太腻!

参考文献

[1]郭浩楠,陶宏,冯峰,蒋萍萍,储晓刚,凌云.巧克力的营养成分及其分析方法现状[J].食品工业,2015,36(04):224-228.

[2]. Matsumoto, M., et al., Inhibitory effects of cacao bean husk extract on plaque form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Eur J Oral Sci, 2004. 112(3): p. 249-52.

[3]. Larsson, S.C., et al., Chocolate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wo cohort studies and a meta-analysis. Am Heart J, 2018. 195: p. 86-90.

[4]. Yuan, S., et al., Chocolate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roke, and Diabetes: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Nutrients, 2017. 9(7).

+来源:辟谣特工队+

+作者:张朴尧+

+编辑:邵乐蓉+

+插图:张思敏+

+音频:王棉棉+

+初审:万永昊、康遍霞+

+审核:马明辉+

+审核发布:王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