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样的话,发动整个家族群策群力,家谱就可以做出来了。第三,写家谱是家族历史文化积累的开始。

6.1家谱是中国的特产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家谱,看见过家谱吗?家谱是什么东西,家谱是记录同姓宗族世系和事迹的图籍。它本质上说,家谱是家族档案。为什么会有呢?这和中国的家国体制是有关的,我们古代国家体制核心,叫家国体制或者叫家国同构.什么意思呢?上面皇族,下面地方,都是家族形式的。所以家族的话需要档案,这就是家谱。

家谱怎么来的?家谱跟世系跟家族传承是有关系的。谁最早要家谱呢?帝王。等到出现家族世袭制以后,因为他的儿子,是要继承皇位的,所以生下来以后必须要有记录,来证明这个儿子是正宗的皇帝子女。最早是皇帝,后来慢慢往下走,贵族也有家谱,最后士大夫也有家谱,最后面呢,普通家族开始编家谱。所以家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那么家谱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前期夏商周到隋唐五代这段时期,我们把它称之为官谱。

特点是世系图,基本上是谱牒,宋以前我们处在竹简和卷轴这个时代,所以这个谱系图很长,可以连下来,它比较卷轴这个标注格式。我们去看宋元以后,家谱进入另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我们把它称之为私谱。它是什么?它是士大夫家族编的一些谱。因为宋元以后,我们进入到印刷时代,所以那个时候主流方式是一本本的书。所以宋元以后家谱越来越复杂,不再像以前的谱牒,谱系图之外还增加了传记,还增加其他一些东西,附带的一些东西。所以我们去看一下。宋以后的谱牒已经很复杂了。特别我们去看一些好的家谱,它体例分成十多类甚至二十多类都有。中国的家谱,隋唐以前的家谱,我们都看不到了。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家谱主要是宋元以后,尤其是明清。宋元留下来的家谱已经很少,明代也不多,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多的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家谱。据中国家谱总目统计,我们以前编过的家谱,有记录数量超过7万部,现存52000多种,可见量还是很大的。最早家谱的收藏都是家族的,文革后家谱大部分都集中到公共的图书馆里,比如最大的上海图书馆,收集的家谱就很多,像宁波的话天一阁收藏的家谱也很多。除此之外,我们也有一些私人的收藏家,慈溪收藏家叫励双杰的,他家里收集了很多家谱,广西师大出版社正在和他合作出版那些稀见家谱。

那么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今天很多地方都在续修家谱,都是照着我们古人大的家谱来编的。我觉得这些大的家谱可能还有些问题的。这些问题用我的眼光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编纂成本过高续修太过麻烦。第二,问题史料征集机制被动。第三个,是编纂单位过大。第四个,是谱系图缺陷大。第五,是传记资料过少人物信息量过少。

6.2新修小家谱的意义

我们今天看一下小家谱编纂有什么意义?很多人会说,家谱写它干嘛,吃饱饭了没事情干。我可以告诉大家,编家谱是真的吃饱饭才会干的,肚子没有填饱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这个事业的。我觉得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提倡修家谱,至少有这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没有家谱就没有家族历史。没有完整的家族传承,生活世界的传承,我们往往一般的不会超过三代,我们的记忆,父亲只能了解爷爷的中年和晚年,孙子孙女只能了解爷爷的晚年,从三代看越到后面了解的东西越少,出现递减的现象。如果我们没有记录的话,我们的记忆大概不会超过三代,三代以上的东西,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必须借助文本。文本的话可以解决我们在生活世界记忆不能长久保留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家谱。没有家谱,这个家就没有历史,你到时就搞不清楚,这个家从什么地方来,我会到什么地方去,我就搞不清楚。

第二,家谱可以让祖宗与后代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我刚才讲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家族的老祖宗会越来越少,离开人世间,所以这个世界永远都是活人的世界,而离开地球的祖先是不在生活世界里面的。但是,文本家谱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整个家族这些祖先的事迹容貌都放进一本书里面,这样的话我们就要以构建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个家谱就是我们整个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全部在这里面,所以是一个精神家园。

第三,写家谱是家族历史文化积累的开始。我经常跟大家说,你这个家再有钱,官做得再大,但是你如果没有形成文本记录,在以后的历史上是没有它的影子的。我们虽然考上了大学好像似有文化的,如果你没有进入到文本世界的话,这样的文化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现在生活世界,除了发家致富之外,还有很重要的,等我们富以后,还要做文化建设。现在很多省市都在做文化建设工程,我觉得家谱就是我们家族的文化建设工程,所以它的意义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希望大家来做。我们以前家谱都有几千年的历史的,我们希望能把这个传统保存下去。

6.3小家谱编纂的基本原则

我们古人编的家谱它是宗族的,我把它称之为“大家谱”。我们今天除了可以继续编大家谱之外,更提倡大家编“小家谱”的。这些小家谱,可以是三代的,也可以是五代的,这样操作起来比较容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怎么做呢?我觉得我们要注意这么几条原则,

第一要编纂小家谱。

第二我们修谱格式要简化。我们看以前修家谱它有一套体例,如果你不懂是不会写的,今天可以更加简化一点。2008年,四川有一个叫阎晋修的先生,他从我们经常填写的表格中得到灵感,发明了一种表格式的家谱。它是一本书的就是用模版式的,这个每个人都可以做。唉,只不过是,这个还是比较麻烦,完全是手工的,比较适合不懂电脑的老年人。如果年轻人、中年人懂电脑的话,我更主张另外一种电脑化设计,我们按照一定格式,直接在电脑里可以做的,那样的话,编修排版出版,可以一步到位,更加方便。

第三,男女方家族均可立谱。比如我们在大学生中推广小家谱的时候,有人会说对爷爷家族不太了解,反而对外公家族就比较了解,那我会跟他说,你可以写你的外公家族,也可以写你的爷爷家族,都可以的。所以我们今天,特别在大学推广中我提倡,男女方两个家族都是可以来立谱的。

第四,根据始祖籍贯确定详细谱名。我们家谱总是有名字的某地某氏家谱,我们今天很多人住到城里,很多人与农村的爷爷奶奶中间有距离,在修家谱过程中,这个地名怎么来弄呢。是我现在居住的城市还是什么命名呢,他没法定下来。我后来想了一下,还是根据古人三代或者四代为谱的规则,我们是根据你现在可考的祖先是什么籍贯,就用祖先的籍贯来作为我们家谱名。

第五,女儿要上谱。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出嫁的女儿即姑姑家,属外姓人员,是亲戚关系。所以,传统大家谱是不允许嫁入外姓的女儿家族成员进入家谱的。今日的小家谱,规模小,可以灵活处理。尤其是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女儿。自然不能再遵循传统的习惯,否则近近半数中国家庭将无后代。但不管如何,也尽量不要去破坏家谱的同姓原则。因为女儿是同姓,所以只要改变一下传统的“男前女后”排列习惯,改为“女前男后”排列即可。具体地说,在谱系表中,姑姑名字放前面,姑夫名字放后面。在小传排列中,姑姑家族成员放在姑姑一代中。其格式是,先姑姑小传,中姑夫小传,后姑姑子孙小传。因为姑姑子女属外姓,所以不能编入同姓子女中。譬如姑姑属第二代,则姑姑子女小传也放在第二代,而不能编入第三代,那会混淆家谱的同姓原则。

第六,要照顾直系与旁支。我叫他们编小家谱,小家谱如果三代特别是五代的话,还要涉及好几支,涉及他们的堂兄弟,有的人偷懒,就只写我直系一支,但我建议旁支即堂兄弟这些也要写进去,这样的小家谱接近于古人的房谱。

第七,要灵活处理配偶的变化。有的人会结婚或者离婚,或者前一个老婆死后又找了一个老婆,谱系表该怎么做,离婚的子女可以单独列出来,没有子女的谱系图里不一定出现,在后面小传中提一下就可以了,所以要作一些灵活的处理。

第八,人物信息量要大,我刚说过我们传统的谱系图里人物信息量太少,我们今天获取的传记量要大。我设计了大传和小传二种体例,凡是谱系图中出现的人物都要立小传,然后大人物还可以用大传来写,这样就解决了传统家谱人物信息量过少的问题。

6.4小家谱体例

我前面讲过我提倡大家编小家谱,那么有人听了以后我想做小家谱,那么怎么做呢?我这里设计了一套体例,由九个部分组成。文档名与谱名相同,××(省)××(市县区)××(镇或街道)×氏家谱 ,以前我们叫某氏家谱,但是放在全国范围里有些太大不便检索,所以我今天更主张家谱的名字可以长一些,这样的话是什么地方的家族比较好检索。

家谱的体例有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修谱缘起了经过了,就相当于前面的一个序言,内容可以写一下本次修谱原因经过和一些说明。

第二是姓氏源流,比如某姓在全国范围是怎么来的,重点介绍我这一支是怎么迁过来的

第三第宅变迁,看一下我这个家族的住房是如何变迁的,你可以用照片的形式,当年的老房子是怎么样的,现在的新房子是怎么样的。

第四谱系世表,就是我们以前常见的谱系图,谱系图以前都是手工的,我觉得今天我们可以用电脑格式来写,在word里是有这个格式的,这个谱系图弄好后怎么排列,除了直系外我建议旁系也要写出来,每个格子内写名字。顺序呢,丈夫写前妻子在后面,如果姑姑的话,姑姑放前面,她的丈夫放在后面。谱系图的排列,弄到后来它的字体会小,所以最后框子里面的字体,要人工地设计一下,一般的话六号或小五号就可以了。这一部分,最新甚至可以用图像的方式。这种方式更加直观,这种方式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我更提倡这种可能更为直观。

第五部分,家族小传。我建议谱系图出现的人物每个人都写个小传,这个小传写些什么东西呢?小传格式:×××,(1931.3.5—),称谓,生肖,身高,血型,家庭地址,学习的经历,结婚的时间,工作的经历,性格的特征,甚至一些生活事迹 ,这是每个自传的写作格式。注意要用第三人称,不要用我们生活世界常用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种代词。很多小传弄好以后怎么排列,我倾向于按照一代代排列,如果这个定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顺序排下来,每一代里都有爷爷奶奶,还有小爷爷小奶奶,下面都是以此类推。姑姑也是这样,姑姑放前面,她的丈夫方在后面,子女在小传里。可以做附录形式,不要加附字,你就写在姑丈事迹的后面。除了自己的直系之外,尽量可能地也要写出旁系即叔伯后裔,可能的话每一个人的传记配备一幅照片。

第六,家族大传。什么叫大传呢,就是家族中某些重要人物,传记可以写详细点,详细到什么程度呢,你写个二三千字都可以的。

第七部分呢,叫做家族大事记。就是你看这五代一百年历史里面发生的大事,按时间顺序来排,譬如说1905年什么事,1965年什么事情,2000年什么事情,某某人什么事情。用这样的格式,譬如说,1955年7月,1956年7月,用第三人称,某某人出生故世这样的事,也一年一条一年一条。这个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的,不是按照人来排的。有人的不太熟悉的时候会按照人来排,全按照时间顺序,按整个家族综合来排列的。那么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什么是家族大事?所谓家族大事是决策性大事,比如说高兴的事,或者影响很大的事,比如他的出生、他的过世、他的结婚、他的学习、他的工作、他的迁移、他获得的荣誉等,我觉得这些都可算大事 。

第八,家族简史。这一部分很多人一开始的时候不太搞得懂,家族简史写什么东西,家族简史,第一个,不是全国的大家族,而是指的是你那个小家族。第二个,内容是根据,

根据你前面的人物小传大事记,根据大事记的顺序排列,当然没有那么细,把整个家族一百年的发展过程,用宏观的视角勾勒一下,大概有几百个字就可以了。

第九,诗文选萃

你可以选择一部分家族成员创作的诗文 ,少的可以直接收上来,太多的可以列个目录,XX发在XX地方。

这样就构成了我们所讲的完整的小家谱。

6.5小家谱编纂程序

有人会问小家谱体例修好后,该怎么做,这里面我觉得可能要注意这么几点,讲究个程序。第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日积月累。这个话什么意思呢?有些从容易的先做起,比如家族源流应该容易的,你可以在网上搜集资料。第二个,谱系图。然后接下去人物小传,大事记,后记放在最后来做,这样的话基本的程序就出来了。

家谱应该讲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东西,很多人没做过不知道怎么做,就会有一种畏难的情绪,我这边提出两个原则。除了由易到难,还有日积月累。什么意思呢?就是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有空的时候做一点、做一点,这样的话日积月累,很多事情就能够做好了。容易的先做,难的后做,这样的话就可以做出来。

第二条,编纂者要扮演主编的角色做好与家族成员的合作,比如说我们做个人史,基本上自己就可以解决,家族史涉及到家族成员,这个家族小的有十多个人,多的有几十号人。所以在这里面,一个人是做不成事情的。那么你呢,就要发动家族中很多人来帮忙,你呢干什么,你就扮演主编的角色,协调、组织、指派,某某人做什么事情,某某人做什么事情。这样的话,发动整个家族群策群力,家谱就可以做出来了。所以角色要定位好,你是个主编,不是样样东西要你去做的。

第三,要充分利用档案资料和口述资料。编书当然要资料,资料以前靠档案资料,家族档案可能也有一些,譬如说老照片,还有各种各样的证书,但是涉及整个家族的其他文字可能不会太多。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口述史的发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你就有口述史的方式来搜集资料,你找家里的那些老人聊天,聊的时候旁边搁一个手机,一边问然后就把它录下来,录下来回来以后整理成稿,OK,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最后一点,要注意技巧。要不断补充新材料,在家谱的编纂过程中,要注意编排技巧,包括标点符号的使用,文字的校对,这些东西还有一些细的东西要注意。那么修好后,家谱也不是搁在那,要不断续修的。电脑就比较好,方便修订,所以我们提倡在电脑上做家谱。

总体来说,公众家族史,基本上是民间的家族的,我们历史上政府都是不管的。特别是宋元以后,基本上体现了民间老百姓的历史,所以当然要老百姓来写。家谱的整个趋势就是大众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未来,小家谱的编纂会越来越多。从我们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些家族的成长过程中,会越来越重视家谱和家族文化的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