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陷"關門"危機 華盛頓的這出宮鬥劇將如何發展?)

“叮叮噹,叮叮噹,鈴兒響叮噹……”今年的聖誕節,很多美國人聽到的可能不是熟悉的《鈴兒響叮噹》,而是急促的警鐘。美國政府22日起開始“關門”,23日,美國財長姆努欽緊急致電高盛、摩根大通等六大銀行一把手,安排24日的金融界救市會議,過去3周,美股市值已累計蒸發5.4萬億美元。美國之外的人們更關心的一個問題是:美國政府“關門”會不會影響美中計劃明年1月舉行的經貿磋商?因爲中美是否能夠達成貿易協議被視爲“2019年世界經濟的最大懸念”。

據美國媒體統計,自1974年預算程序改革後,美國政府過去至少20次因爲“斷炊”而停擺,“關門”時間最短爲1天,最長超過20天。這一次,會打破這個紀錄嗎?華盛頓的宮鬥劇將如何發展?如何影響這裏的政治運作?

美國倫理和公共政策中心學者奧爾森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稱,美國政府“關門”很可能不會傷害特朗普以及共和黨。原因有二,一是支持特朗普的選民想要這樣一道牆,政府“關門”的政治效應通常在政府重新“開門”後迅速消退,此次“關門”距離美國下一次大選也還有兩年時間,因此,它可能只是特朗普的一次賭博。民調顯示,控制移民對共和黨人以及特朗普的支持者而言是高度優先的議題。二是選民也不傾向於通過選票懲罰導致政府“關門”的黨派,研究發現,只有“關門”持續多日才能帶來政治傷害。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4日稱,“特朗普的邊境牆被用來回應他的選民基地的一個主要關切:美國的有色化。坦率說,特朗普的牆如果建成,將可能是迄今用以確保美國白人至上的最大的、最昂貴的紀念碑”。美國《財政日報》23日則援引一份民調稱,51%的美國選民將政府“關門”責任主要歸咎於特朗普和國會的共和黨。

日本《每日新聞》24日稱,隨着內政對峙加劇,不排除美國政府再次“關門”。韓聯社同日報道稱,伴隨着明後年“通俄門”調查等更加成爲特朗普國內政治的沉重枷鎖,未來不排除美國政府在外交政策方面採取更加極端的做法轉移視線。韓國《朝鮮日報》寫道,從敘利亞撤軍到政府“關門”,近期美國事件的共同模式是“特朗普做出決定和付諸實踐的週期越來越快”,“他猶如脫繮之馬,有可能將駐韓美軍撤軍、退出北約等議題全部擺上談判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