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個會議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爲洲際導彈的發射實驗做最後的部署工作。於是5月9日,新華社向全世界發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80年5月12日至6月10日,由中國本土向太平洋南緯7度零分,東經171度33分爲中心,半徑70海里的圓形海域內的公海上,發射運載火箭實驗。

1979年5月30日,代號爲“580”的會議在北京祕密召開。這個會議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爲洲際導彈的發射實驗做最後的部署工作。在會議上,科學家一致認爲上次所到達的海域水文氣象條件都比較好,多數是風平浪靜的氣候環境,非常適合進行洲際導彈的發射。

1979年新華社發佈的這則公告,爲何頓時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國家海洋局大樓

“580”這個數字,究竟有着怎樣的含義呢?他表示的就是,“東風5號”洲際導彈,將在1980年進行發射實驗。對於這次實驗,科學家們還特地說明:“導彈所攜帶的,並不是真正的核彈頭,而是一個數據艙。裏面會記錄從導彈發射開始,到預定水域着陸之間,包括氣候、重力、磁場等等的全部數據。

1979年新華社發佈的這則公告,爲何頓時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580”任務

着陸之後,必須第一時間在海上回收數據艙。爲了防止他國的干涉,數據艙裏還安裝了炸藥,如果數據艙被搶奪,可以立刻自行銷燬。所以,考察船必須再次前往預定海域,做好回收數據艙的工作,並提供海域內的綜合實時情報。由此開始,新一輪的出海工作,再次提上了日程。

1980年4月26日,一份印着“機密”印章的海軍文件從北京送到停泊在上海吳淞口的船上。這是一份詳細的工作部署文件,是經過海軍審查通過後的具體行動綱領。其中包含了彈道測量保障方案、水文氣象保障方案、打撈數據艙保障方案、攔截國外干擾艦船保障方案等28份具體的工作方案。爲了確保這次實驗的成功,海軍司令部特地安排了17艘艦船,爲做保障工作。並且,在這份文件中,確定了的最終出海時間:1980年4月30日。

1979年新華社發佈的這則公告,爲何頓時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向陽紅五號科考船

1980年4月27號,在吳淞口海軍基地,一列列科考隊員和海軍官兵整齊威武的站在的甲板上,王震、耿飆兩位副總理專程從北京趕來,參加“580海上編隊出航大會”。王震副總理親切地對大家說道:“我國第一次運載火箭全程飛行試驗即將開始了,我們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你們表示最熱烈的歡送,預祝大家成功。”話音一落,的全體成員用洪亮的聲音喊道:“不惜一切代價,堅決完成任務。”

1980年4月30號。“580”海上編隊正式起航。擔任這次海上編隊總指揮的,是劉道生將軍。劉道生將軍曾經遠赴蘇聯列寧格勒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學習,參與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也是新中國人民海軍的創建者之一,是這次行動的不二人選。

1979年新華社發佈的這則公告,爲何頓時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劉道生將軍

大編隊乘風破浪,向着太平洋起航。按照國際海域規則以及美、蘇等國實驗洲際導彈的做法,要在國際海域進行實驗,必須發佈公告,以警告過往船隻避免出現因爲實驗所帶來的不測。於是5月9日,新華社向全世界發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80年5月12日至6月10日,由中國本土向太平洋南緯7度零分,東經171度33分爲中心,半徑70海里的圓形海域內的公海上,發射運載火箭實驗。”

1979年新華社發佈的這則公告,爲何頓時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這個消息的發佈,猶如一枚核彈引爆,瞬間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美英日等國家紛紛派出艦船跟隨中國艦隊,企圖獲取更多的情報。

1979年新華社發佈的這則公告,爲何頓時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向陽紅五號

與此同時在北京,外交部不斷接到各個國家發來的電報。有的表示祝賀,預祝實驗成功。有的則提出抗議聲明。還有的國家直接表示,要派出專家和軍人組成的偵查組,直接前往中國準備發射導彈的海域。不僅如此,當編隊到達實驗海域後,又遭遇了連續的風雨天氣,發射實驗一再受到各種威脅與挑戰。

那麼,怎樣才能確保實驗的成功呢?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祕”頭條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