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5月9日)開幕的2019全球智博會上,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聯合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年度報告(2018)》。《報告》顯示,人工智能理論取得突破性進展,呈現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羣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徵。目前,我國央地聯動效應突出,全國86%的人工智能企業集結在以北京、廣東、長三角爲代表的三大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

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加大人工智能投入,核心產業增勢強勁。美國、英國、日本、以色列等多國從國家層面加強人工智能戰略佈局,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快速增長,高性能人工智能專用芯片持續迭代,語音識別、機器視覺技術加速落地。截至2018年上半年,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達1040家,位列全球第二。在人工智能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我國均有佈局。其中,46%企業集中於視覺類技術,22%集中於語音技術,19%集中於自然語言處理。另有14%集中於基礎硬件領域。

同時,人工智能對傳統行業溢出效應顯現,“AI+”系列應用生態正在形成。具體來說,科技巨頭企業聚焦應用場景落地。百度的自動駕駛、阿里雲的城市大腦、騰訊的醫療影像、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商湯的智能視覺等成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我國自主研發的多功能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已逐步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工業機器人、智能數控機牀和自動化成套生產線逐步形成完整的智能裝備產業體系。

根據《報告》,在中國人工智能十五強城市排名中,蘇州位列第八。蘇州人工智能創新生態完善,龍頭企業不斷增強產業發展動能。截至2018年底,蘇州工業園區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已覆蓋工業、通信、信息技術、交通、教育、醫療、金融和生活消費等領域,200餘家人工智能核心企業產值250億元。

《年報》認爲,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仍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建議強化政策引領,攻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完善產業生態,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快培養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強化人工智能倫理和法律頂層設計,搶佔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