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潤

—DOE—

  • 2010年畢業於哈爾濱工程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專業
  • 2015年選調到計量儀表室
  • 負責質量檢驗、儀表檢定等工作

大兵、小將

幹計量,他不是新手了。大學裏學的是自動化相關專業,在採油廠幹了5年儀表,油田開發中使用的各類儀表他大多都接觸過。可這樣一位計量“大兵”卻在來院工作的第一天傻了眼。

如何做質量檢驗?

不知道。

檢定、校準和檢測,有什麼區別?

傻傻分不清楚……

新單位、新環境帶給他的,不僅僅是新同事、新工作,還有新問題、新挑戰。這個“老儀表工”終於意識到計量專業博大精深,學無止境,而自己正如一個到期的儀表,需要重新檢定、校準,才能繼續使用。

於是,他放下曾經的榮譽和光環,像小學生一樣從頭學起。爲了熟悉儀表抽檢的各個環節,他翻標準、查手冊,跟隨師傅一次又一次前往生產一線,從抽樣、入庫,到還樣、發報告,把每一項流程都走了一遍;爲了儘快掌握檢定裝置的使用方法,他泡在實驗室裏向同事取經,先是用眼看、用嘴問,最後用筆記、動手做,將各個步驟都熟記於心。功夫不負有心人,用了不到4年的時間,他熟練掌握了多臺檢定設備的操作方法、多種儀器儀表的檢定規程和校準規範、取得了國家一級註冊計量師資格,併成爲室裏兩個檢測實驗室的管理員和項目主檢人。如今他已成爲室裏的業務骨幹,實現了從門外漢到小闖將的華麗轉身。

兩杆稱

02

還記得當年他到室裏報到的時候,室領導曾跟他有過一次談話,領導語重心長的告訴他:“幹計量要有兩杆稱,一杆在手上,一杆在心裏。”當時他似懂非懂,多年以後,在和同事們的朝夕相處中、在與客戶的交流交往中、在經歷了外出檢定的摸爬滾打後,他逐漸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手中的那桿秤是校驗用的儀器設備、是檢定校準的方法步驟、是時時刻刻必須遵循的標準和規範。而藏在心裏的那桿秤,是對法律法規的敬畏理解、恪守執行;是對檢測數據的嚴謹認真、一絲不苟;是對計量結果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

想幹計量,手裏的“秤”要準、要穩、要快、要新,只有這樣才能測出準確的數據、做出正確的結論、發出合格的報告。可如果想要幹好計量,還需要端平心裏的那桿秤,這桿秤一頭是企業的效益、個人的利益,另一頭則是檢定人員的職業操守和做人的良心。只有把這桿秤端平了、拿穩了,才能讓每一項數據都要經得起檢驗,每一個結論都要經得起推敲、每一份報告都承載起法律效力。

02

一顆心

曾有一位客戶半開玩笑的對他說:“你們國家站的檢定人員都是黑臉的包公。”他也笑着回答說:“幹計量、搞檢定,不能做和事佬,就得當黑包公,不偏不倚、公平公正。這樣你們纔信任我們,認可我們的檢定結果。”他心裏清楚,黑臉的包公其實擁有着一顆火紅的心,那是對工作的專心、細心;是對客戶的真心、誠心;是面對挑戰,捨我其誰的決心;是遇到困難,堅持不懈的耐心。而深藏在這顆心裏的,是對計量檢定事業的無限熱愛是對國家站、大慶院的濃濃深情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陳慶潤和他的同事們正秉持着這顆紅心,奮戰在油田計量的第一線,將他們對油田、對企業、對事業的愛,通過一份份證書、一頁頁報告傳遞出去,爲實現精準計量、公平公正地維護交接各方權益,推動國家油氣計量事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