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集團火電廠破產:2018年去產能、虧損、倒閉的火電行業

華夏能源網獲悉,近日,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鑑於控股子公司華源熱電的兩臺125MW機組被列入火電去產能計劃,要求在2018年完成關停、拆除,結合該企業資產負債狀況,公司董事會同意該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破產清算的華源熱電,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正是京津冀空氣污染治理的重點區域,而京津冀空氣污染成因紛繁複雜,其中火電行業備受詬病,去產能勢在必行。並且京津冀及周邊作爲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中三大重點區域之一,其承載的促進煤電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意義重大。

其實,火電行業淘汰落後產能的任務是全國性的,根據“十三五”規劃,全國要完成取消和推遲煤電建設項目約1.5億千瓦,淘汰煤電落後產能2000萬千瓦,到2020年還將有大量像華源熱電這樣的機組面臨關停和破產,已經遭遇“滑鐵盧”的火電產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在困境中掙扎的火電

實際上,華源熱電的境遇僅是中國數百家火電企業當下所處困境的一個縮影。由於政策導向、煤價上漲、電價調整滯後、利息壓力加大、產能利用率低等原因,導致我國火電企業一直處於嚴重虧損狀態。

在上一輪煤價上漲週期(2008-2011),五大發電集團火電板塊累積虧損高達921億元。而今年,雖然電煤供應形勢較寬鬆,但火電虧損仍然在持續,據相關報道,五大發電集團火電板塊今年虧損將達140億元。

中電聯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9月底,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約1800多億,同比增長26.1%,但火電企業因煤價上漲、發電成本上升,經營形勢仍然比較嚴峻,虧損面接近一半。其中,四川地區受開工負荷下降和電煤價格高企影響,火電企業虧損較爲嚴重,呈現“開不開機都虧損”的狀態。

2018年以來,國內煤炭供應持續偏緊,煤價持續高位運行,這種情況下,煤炭公司業績蒸蒸日上,下游的發電公司卻苦不堪言,去年年報業績下滑者衆,今年前三季度業績繼續承壓。

華電能源公告稱,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將繼續虧損,約爲-5億,扣除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約爲-6.4億。這兩個數字在去年同期分別爲-3.97億和-4億,意味着華電能源今年的虧損將繼續擴大。

同時,吉電股份、漳澤電力等企業也表示火電板塊燃料成本壓力巨大。

此外,中改院專家在調研中發現,山西省83%的火電企業都陷入了虧損狀態,幾乎所有火電企業都在虧損中煎熬。可以說,整個2018年的火電企業基本可以用:去產能、虧損、倒閉3個關鍵詞來概括。

多元化發展與改革是關鍵

在環保限產疊加持續去產能的衆多因素影響下,中小型火電企業倒閉潮在所難免,而那些有實力的發電央企則紛紛佈局新能源,積極發展電力上下游產業,形成合理的相輔相成的產業鏈條,多元化發展。

根據2017年數據顯示,五大發電集團在電力方面的總投資高達3380多億元,可再生能源投資佔31%。其中,國家電投集團低碳清潔能源佔比45.14%,華電集團清潔能源佔比38.63%,大唐集團清潔能源佔比33.92%,華能集團清潔能源佔比30.99%,國家能源集團清潔能源佔比24%。雖然各大央企紛紛佈局清潔能源產業,但相比主業來講,仍然佔比較小,需要進一步加大新能源的投資力度。

基於我國“多煤少油缺氣”的能源結構現狀,火電在未來5年內不會被其他能源所代替。

而火電虧損持續擴大,將是一個長期的結構性問題,除了佈局清潔能源謀求多元化轉型之外,還需要持續深化供給側改革,並結合市場化改革真正把低效率的煤電機組“擠出”市場,讓市場的供需基本面更加平衡一些,這樣才能改變現在的困境。

火電在去產能的過程中,污染大、效率低的機組勢必會被淘汰。火電企業的清潔化高效改造,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種持續發展方式。而大型火電集團,在做好清潔化生產之餘,面對2019年開始實施的配額制,必須要多元化發展光伏、風能等清潔能源,實現多能互補、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

2019年,對於火電行業來說,危機將繼續加深,能否翻身打一場漂亮仗,需要做的還有很多。火電之困,不是一年時間可以解決,但2019,將成爲關鍵轉折的一年。

(作者/馮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