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未病

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避免問題的發生,將問題扼殺在搖籃內。

中醫重視的是前期的養生保健,而不是等到問題出現了纔去解決。客觀上不能引起病人的前期重視,就像初中所學《扁鵲見蔡桓公》,蔡桓公不聽扁鵲的勸告前期治療和保養,等到體痛的時候纔去找扁鵲,已晚矣。

現在的年輕人由於工作原因熬夜,喫冷飲和油膩食品等不良習慣,不知道調整保健,最終造成身體平衡失衡,生病的時候才知道調整治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量變引起質變,再進行調整治病就非常困難。。

中醫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通過提前調整做到陰陽平衡,不讓致病因素出現,並且人體有非常強的適應能力,自愈體制,只要平時稍加調整就能保證身體健康。

中醫的養生保健意義大於治病意義。

二、系統思維

中醫治病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病必求其本”是中醫辨證施治的基本原則。求本,是指治病要了解疾病的本質,瞭解疾病的主要矛盾。疾病病理變化過程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本;病變部位和症狀表現部位,病變部位是本。而是根據身體整個環境進行系統治療,從根本上解決了病的形成。

人的身體是一個生態環境,通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週而復始,達到平衡,由於外界環境和身體衰老等原因造成某一方面變弱或變強,通過調整其他四個方面形成一個新的陰陽平衡環境,身體就不會生病。

現代人一旦生病,急於尋找西醫快速的治療方法,使用各種抗生素殺滅細菌和切除療法,殊不知,有一利必有一弊端。在殺死病菌的同時,也破壞了身體的陰陽平衡,從而造成另外病因的連鎖反應。化療的同時破壞了身體的平衡,會不斷感染新的病菌,再化療,再感染,形成了惡性循環,最終無法治療。

三、運動養生法

中醫的運動養生法講究形神合一、內外兼修。內養性情、調節氣息、靜心寧神,外練筋骨來增強體質,延年益壽。

中醫運動養生法,非常重視人的內因即精神和情緒,通過調節自己的情緒(七情),去除致病因素,喜則傷心、則氣緩;怒則傷肝、則氣上;憂則傷肺、則氣聚;思則傷脾、則氣結;悲則傷肺、則氣消;恐則傷腎、則氣下;驚則傷腎、則氣亂。

具有代表性的如華佗五禽戲、道家太極拳等方式運動。

四、藥食同源

俗話說“病從口入”,這句至理名言深刻地揭示了喫喝與人體健康的密切關係。

生於食,病也於食,死也於食。長期進食不合理、不科學,不僅會造成諸如高血壓、癌症、肥胖症、心臟病等許多難治之症,給自己增加痛苦,影響工作學習,而且會縮短壽命。

中醫將中藥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爲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通過食物不同的偏性,來調整身體的偏性,形成身體的環境的陰陽平衡。我們就非常方便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來調整身體上出現的各種病症,並且其副作用非常小。

五、物理療法

1、推拿用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理療目的的方法,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

2、拔罐利用局部熱刺激、負壓吸引作用,來達到逐寒祛溼、祛除淤滯、拔毒瀉熱、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目的,從而起到扶正祛邪、強身健體的作用。

3、刮痧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

4、鍼灸:針法和灸法的合稱。

針法是把毫針刺入患者身體某一穴位,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

灸法是把燃燒着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燻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

六、一人一方

中醫治病講究因人、因地、因時制宜,隨證加減、個性化診療是中醫的特色優勢。

辨證論治、隨證加減與專病專治相結合纔是中醫的精髓。

“一人一方”,是在辨證論治的前提下總結證型規律,在看清疾病本質的前提下,同證即可同方,異病也可同治。

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請給本文點贊並轉發一下,非常感謝您對本文的親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