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亮媽媽,一個曾經有着不錯的工作,後來因爲兒子而轉身做了全職太太的女人,此刻正站在講臺上,分享着亮亮的經歷。

她用一組圖片,展示了1-3歲的亮亮。

如果讓你用三個詞語概括一下這三個階段的亮亮,你會想到什麼?

可愛、天才、有點怪

沒錯,這也是亮亮媽媽當時的想法。

亮亮三歲半的時候,他的媽媽再也坐不住了。亮亮被帶到醫院,檢查之後,確診爲自閉症。

用了很多方法訓練,亮亮還是不肯開口說話,一個偶然的機會,亮亮媽媽聽說了星希望孤獨症康復中心。

試試也許有希望,不試就一點希望都沒有。

這就是亮亮媽媽來星希望時的真實想法。

我們讓亮亮吹氣,發現他根本不會。

不會吹氣,就表明他不會用氣息。

因此,我們決定先教會亮亮吹氣。

MUST實拍

第一步:找到動機

找到亮亮喜歡的東西,設爲獎勵物,也就是強化物。

只有在亮亮認真配合老師完成吹氣動作後,纔會把這個東西給到亮亮。

第二步:選擇合適的訓練工具

可以訓練吹氣的物品很多,我們選擇了蠟燭。

這是經驗之談,在星希望以往的諸多案例中,用蠟燭訓練孩子吹氣的成功率是最高的。

第三步:訓練細節

點燃兩支蠟燭,給亮亮發一個指令。

訓練老師誇張地做一個嘴型,鼓起腮幫子,對着其中的一根猛地一吹,蠟燭熄滅。

老師將另一支蠟燭放在距離亮亮三四釐米的地方,輔助亮亮完成剛纔的動作。

第四步:注意事項

蠟燭距離要合適:

太遠:孩子本身就不會吹的動作,距離太遠,成功率會很低;

太近:蠟燭的火焰可能會傷到孩子。

輔助技巧:

蠟燭最初的熄滅,可能並不是孩子氣息運動造成的,此時,也要給予強化,從而讓孩子慢慢建立起一個鏈接:只要蠟燭熄滅了,他就會得到他想得到的東西。

一旦有了動機,孩子就會主動想辦法讓蠟燭熄滅。

難度遞增:

當亮亮已經可以獨立完成吹滅蠟燭的動作時,加大蜡燭到亮亮的距離或者換一根粗一些的蠟燭,逐漸增加難度。

當吹蠟燭這件事對亮亮而言已經是小菜一碟的時候,就可以換成彩色的紙片,再換成吹泡泡,進一步換成吹氣球,換成可以發出聲音的玩具。

杜佳楣寄語:

自閉症孩子開口發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我們必須從最簡單的呼吸進行反覆練習,最後才能促進孩子發音。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並且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才能促進孩子開口發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