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岛海战是甲午战争的导火索。

1894年7月25日清晨,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西南海域袭击中国海军舰船“济远”号和“广乙”号,引发了丰岛海战。

8月1日清朝与日本正式宣战。

战争从1894年7月开始,至1895年4月结束,经历了9个月,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是在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包括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

1)平壤战役

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由于李鸿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作战方针以及清将叶志超的胆小昏聩,左宝贵等人攻打日军的行动不断遭到叶志超的阻挠,导致清军大败,狂奔五百里,一路逃至鸭绿江边。日军一路高歌猛进,占领朝鲜全境。

平壤战役被俘虏的清军

2)黄海海战

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然而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2.第二阶段(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

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1)鸭绿江江防之战

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面对日军攻击的首次保卫战。平壤新败,清军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只两天的时间,清朝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就全线崩溃。

2)金旅之战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军首先在清军没有设防的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次日,旅顺陷于日军手中。日军攻陷旅顺后,即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4天之内连续屠杀中国居民,死难者估计达2万余人。

日军在旅顺口屠杀中国人实况

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是急转直下。3. 第三阶段(1895.1.20-1895.4.17)

主要是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

1895年1月20日,日军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数被日本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1895年3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威海卫之战

与此同时,位于旅顺的日军也展开进攻,连破凤凰、营口、海城、牛庄等地,清军全线溃败。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向日本乞和投降,派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和谈。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后增加三千万两“赎辽费”。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不忘国耻,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相关文章